从哲学的角度解读《易经》

“易经”的“易”,顾名思义,就是“简易、变易、不易”,“简易”就是变化的方式和方法;“变易“就是天道、地道、人道等一切物质的变化过程;”不易“就是天道、地道、人道等一切物质在变化过程中不变的的规律或法则。

唯物辩证法指出,世界万事万物都在不停的发展变化之中,而且每个变化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任何事物都有发展变化的绝对性,但在一定的时间内又有保持稳定的相对性,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

从哲学的角度分析,《易经》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哲理。

1.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它是《易经》哲学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易经》将天、地两道设定为自然规律,是不可改变的常道;人是天地之所生,有”仁义“之性,人必须顺应天地之道,也就是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其行为要符合天道,达到一个整体——即”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样才能无咎。 这与唯物辩证法中的尊重客观规律是一致的,也就是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 “阴”与“阳”的变化体现的是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 《易经》全文中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进而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的双方又是相互统一的。《易经》认为,“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所以说: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自然现象,都存在着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就是“阴阳”。

3. 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规律体现的是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规律。 《系辞》中讲“生生之谓易”,就是“易”的根本精神。“易”的生成过程,表现的就是宇宙的基本的存在方式和生化过程;《易经》上讲: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就是代表着天地这个“道”的八种不同的象征,八卦相推成六十四卦,而六十四卦最后两卦为“既济”和“未济”。 “未济”之卦的意思是说:天下之事,物极必反,往复循环,一个过程的终止乃是另一个阶段的开始,生生不息,永无休止。而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或者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基本趋势总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道路又总是曲折的,不是平坦的,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4.  “通变致久”的辩证法则。 《系辞》中说:“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告诉后人,它所讲述阴阳的道理在屡屡变迁,在不停地变化,始终围绕天地人三才(八卦六爻)之间,上下往复没有常规,阴阳相互转化,没有固定的法则,只有变化才是其方向。所以《易经》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是因为穷极生变,遵循天道变化的规律,在规律的指导下变化,就能畅通,畅通了就能保持恒久。那么人就应该效法天道,不违天逆常,顺时适变,如此才可以保持长久。

5. 人在自然变化中的“时”与“中”的原则。 从《系辞传》以及《序卦传》的解释中,我们不难发现,整篇《易经》在阐述天道、地道、人道的变化过程中,事事物物都必须遵循“时”与“中”的原则,特别强调这是人在效法“道”的过程中要遵循“时”与“中”的道德准则。“中”即指中庸之道,在天地自然之道正中运行,既不太过,又无不及。“时”即指与时俱进,察时而动,知时而行,观时而变,正所谓:“识时务为俊杰”。 

因此,《易经》饱含着丰富的哲理,而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思维决策和判断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研究易经术数的预测方法和作用原理,来改进我们的思维方法,提高我们的判断能力。

人们在学习《易经》的过程中也很容易陷入一种误区,就是认为学好《易经》能够预测未来,甚至是未卜先知。其实《易经》告诉我们未来往往存在很多不可预知的因素。那么易经到底能预测什么呢?易经能预测的就是“两仪决定四象,四象决定八卦,八卦决定十六卦”而已。这是一种对规律性、必然性事物的判断,而不是对偶发性、不确定性事物的预测。比如说,在某一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一种动态平衡的生物链,这个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发生变化,必然会导致其它相关生物的生存发展产生变化,有可能变好,也有可能变坏,而我们并无法确定,我们只能通过对过去发生事件的大量统计分析才能预测到可能发展的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使得这种预测的准确度大大提高。因此,我们说《易经》给大家提供的是一种思维决策和判断的方法,而不是具体的某种预测结果,我们不能盲目地去轻信某人所做的某种预测的结果。更准确地说《易经》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正如其它哲学体系一样,我们要科学地对待它、理解它、掌握它,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目前,随着国学热的兴起,社会上学习《易经》的人越来越多,大致可以区分为两类人,一类是背诵《易经》的人,他们可以口若悬河的讲出一大把的道理,比如:“君子以自强不息”“居上位而不骄,居下位而不忧”,实际生活中,我相信这些人也常常感受到了名言名句的巨大作用——让自己更有学问,让自己更有能量。另一类是热衷于搞预测未知,也叫算命者或是术士。这些人不会背《易经》,《易经》只不过是工具书,放包里随时翻开查资料。这些术士呢,混好了就是军事、国师,像诸葛亮、李淳风一样;混的一般呢,就是资深顾问、弄臣,像东方朔一样;混的不好呢,就是江湖混子、江湖郎中,像邵彦和一样。刘伯温是一位易学大师,但他同时又精通儒释道各学派理论,吸取其精华,并将他们融会贯通,最终被尊为一代文宗。现代管理大师曾仕强,对《易经》也有很深入的研究,他把《易经》视为一种智慧,将《易经》的哲理应用于现代管理中,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

《易经》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哲学体系,更是一种思维的方法,我们要科学把握,正确使用,万万不可偏废、曲解和滥用。
mcxyi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4-12-23 17:35:0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易经”的“易”,顾名思义,就是“简易、变易、不易”,“简易”就是变化的方式和方法;“变易“就是天道、地道、人道等一切物质的变化过程;”不易“就是天道、地道、人道等一切物质在变化过程中不变的的规律或法则。

唯物辩证法指出,世界万事万物都在不停的发展变化之中,而且每个变化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任何事物都有发展变化的绝对性,但在一定的时间内又有保持稳定的相对性,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

从哲学的角度分析,《易经》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哲理。

1.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它是《易经》哲学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易经》将天、地两道设定为自然规律,是不可改变的常道;人是天地之所生,有”仁义“之性,人必须顺应天地之道,也就是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其行为要符合天道,达到一个整体——即”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样才能无咎。 这与唯物辩证法中的尊重客观规律是一致的,也就是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 “阴”与“阳”的变化体现的是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 《易经》全文中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进而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的双方又是相互统一的。《易经》认为,“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所以说: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自然现象,都存在着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就是“阴阳”。

3. 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规律体现的是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规律。 《系辞》中讲“生生之谓易”,就是“易”的根本精神。“易”的生成过程,表现的就是宇宙的基本的存在方式和生化过程;《易经》上讲: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就是代表着天地这个“道”的八种不同的象征,八卦相推成六十四卦,而六十四卦最后两卦为“既济”和“未济”。 “未济”之卦的意思是说:天下之事,物极必反,往复循环,一个过程的终止乃是另一个阶段的开始,生生不息,永无休止。而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或者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基本趋势总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道路又总是曲折的,不是平坦的,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4.  “通变致久”的辩证法则。 《系辞》中说:“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告诉后人,它所讲述阴阳的道理在屡屡变迁,在不停地变化,始终围绕天地人三才(八卦六爻)之间,上下往复没有常规,阴阳相互转化,没有固定的法则,只有变化才是其方向。所以《易经》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是因为穷极生变,遵循天道变化的规律,在规律的指导下变化,就能畅通,畅通了就能保持恒久。那么人就应该效法天道,不违天逆常,顺时适变,如此才可以保持长久。

5. 人在自然变化中的“时”与“中”的原则。 从《系辞传》以及《序卦传》的解释中,我们不难发现,整篇《易经》在阐述天道、地道、人道的变化过程中,事事物物都必须遵循“时”与“中”的原则,特别强调这是人在效法“道”的过程中要遵循“时”与“中”的道德准则。“中”即指中庸之道,在天地自然之道正中运行,既不太过,又无不及。“时”即指与时俱进,察时而动,知时而行,观时而变,正所谓:“识时务为俊杰”。 

因此,《易经》饱含着丰富的哲理,而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思维决策和判断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研究易经术数的预测方法和作用原理,来改进我们的思维方法,提高我们的判断能力。

人们在学习《易经》的过程中也很容易陷入一种误区,就是认为学好《易经》能够预测未来,甚至是未卜先知。其实《易经》告诉我们未来往往存在很多不可预知的因素。那么易经到底能预测什么呢?易经能预测的就是“两仪决定四象,四象决定八卦,八卦决定十六卦”而已。这是一种对规律性、必然性事物的判断,而不是对偶发性、不确定性事物的预测。比如说,在某一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一种动态平衡的生物链,这个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发生变化,必然会导致其它相关生物的生存发展产生变化,有可能变好,也有可能变坏,而我们并无法确定,我们只能通过对过去发生事件的大量统计分析才能预测到可能发展的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使得这种预测的准确度大大提高。因此,我们说《易经》给大家提供的是一种思维决策和判断的方法,而不是具体的某种预测结果,我们不能盲目地去轻信某人所做的某种预测的结果。更准确地说《易经》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正如其它哲学体系一样,我们要科学地对待它、理解它、掌握它,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目前,随着国学热的兴起,社会上学习《易经》的人越来越多,大致可以区分为两类人,一类是背诵《易经》的人,他们可以口若悬河的讲出一大把的道理,比如:“君子以自强不息”“居上位而不骄,居下位而不忧”,实际生活中,我相信这些人也常常感受到了名言名句的巨大作用——让自己更有学问,让自己更有能量。另一类是热衷于搞预测未知,也叫算命者或是术士。这些人不会背《易经》,《易经》只不过是工具书,放包里随时翻开查资料。这些术士呢,混好了就是军事、国师,像诸葛亮、李淳风一样;混的一般呢,就是资深顾问、弄臣,像东方朔一样;混的不好呢,就是江湖混子、江湖郎中,像邵彦和一样。刘伯温是一位易学大师,但他同时又精通儒释道各学派理论,吸取其精华,并将他们融会贯通,最终被尊为一代文宗。现代管理大师曾仕强,对《易经》也有很深入的研究,他把《易经》视为一种智慧,将《易经》的哲理应用于现代管理中,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

《易经》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哲学体系,更是一种思维的方法,我们要科学把握,正确使用,万万不可偏废、曲解和滥用。

从哲学的角度解读《易经》

更准确地说《易经》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正如其它哲学体系一样,我们要科学地对待它、理解它、掌握它,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目前,随着国学热的兴起,社会上学习《易经》的人越来越多,大致可以区分为两类人,一类是背诵《易经》的人,他们可以口若悬河的讲出一大把的道理,比如:“...

易经的主要哲学思想

《易经》作为一部古老的哲学著作,不仅是占卜、预测之书,更是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载体。从卦序、卦名、卦象、卦辞、爻序、爻辞、爻象、断辞以及其推演过程等方面分析,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原理。《易经》包含着“道非常道,有无相生”的宇宙观,这不仅是对中国自然规律的高度总结,也涵盖了西方现...

易经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所以学《易》先要知道“变”,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变而且能适应这个变,这就是为什么不学易不能为将相的道理了。(2)简易 第二简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有许多是我们的智慧知识没有办法了解的。在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我常常跟朋友们讲,也可以说是哲学上的一个对比,天地间“有其理无其事”的...

怎么理解《易经》中的哲学

鬼谷子在《阳符经》中更是深刻地阐明"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必定人也"。善易者不占,道德一旦读懂了,阎王见了拱手,牛首马面结束皈依,十八层地狱狱逍遥,三十六宫,宫宫均在,所以说《道德经》章章解难,行行消灾,字字灭罪,悟一字得一字之果,悟一句得一句之功。《道德经》是在所...

易经的主要哲学思想

(一)《易经》中包含终始观终始观是中国道德哲学对哲学原理的巨大贡献,其深刻程度、影响广度和对立统一样可以称之为规律。自然界的万物从那里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产生以后,无一不是无条件的走向死亡,西方哲学偏重于论述从生到死的过程,没有注意从死到生的过程。因此没有产生有无相生的终始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