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精髓是什么,为何越来越多的人学周易?

读懂《易经》,要深入浅出,厚厚的64卦象、卦辞和爻辞,很容易把人拒之门外,我们要懂得拨开表象、化繁为简。
《易经》的本质,只有一个字:变。
这种变,体现在时势的变化,呈现4种状态:吉、凶、悔、吝。只要我们读懂这4个字,也就懂得了《易经》的精髓。

1、《易经》的精髓,是势能的变化。
在整个宇宙中,时空的变化,会产生势能。
比如说:黄道,是古天文术语,是从地球上看太阳走过一年的路线。星体的轨迹变化,会产生势能的变化。
天时地利人和,对人事的影响,体现在时势。
《孟子.公孙丑》中记载齐人言:“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做事有聪明才智还不够,还要乘势而为;种庄稼有好的工具还不行,更需要等待农时。
这些都是《易经》之用。
《易经》是一本讲宇宙变化规律的书,变化的核心,即是势能的变化,体现在2个维度:方向和强弱。

2、势能方向上的顺逆,而产生:吉、凶。
我们现在看到的太极图,是宋代以后才有的,宋代以前,《易经》没有太极图。这个太极图,怎么产生的呢?
是根据能量的抽象变化,而形象演绎。

《易经》讲宇宙中有两股相对应的基本势能变化,即乾阳、坤阴。其实老子在《道德经》也讲同样的东西:“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个两仪,就是阴阳。
能量的变化,万变不离其宗,看似无章,其实有序。
对“人”这个参照物而言,能量的变化,有两个方向:一是和自己的能量相顺;二是和自己的能量相逆。
人和人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顺逆,也有所不同。

顺的能量,是顺势,《易经》称之为:吉。
逆的能量,是逆势,《易经》称之为:凶。
吉,代表结合,合作,团聚等。
凶,代表分离,背向,分解等。
其实,凶,并不是不好,本意是“冲”,即能量的相逆、相冲。当两股能量相冲时,有时候,会带来阻碍和冲突,但是,也会带来生机和机遇。这种辩证关系,用老子的话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普通人,喜欢吉,厌恶凶。
真正懂《易经》的人,看待吉凶,是平等的。只是自然规律的变化,势能的变化,本身是客观中性的,不需要代入太多个人的主观情绪。

3、势能变化的强弱,而产生:悔、吝。
古人说的中庸精神,最初来自《易经》。
中庸,并不是贬义词,在《易经》中,代表中、正的宇宙最佳能量状态。
比如说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处于中正之位。这是能量发展的最佳状态,大概是八分到十分之间的饱和状。在古代,只有帝王称为九五之尊。
而势能一旦失控,发展过度,势能太强而过量,则会有“悔”。
乾卦说,上九,亢龙有悔。
悔,是做得太过头了,过犹不及,所以有悔恨。
与之相反的,势能太弱而不足,则是“吝”。还不够的意思。
当出现“吝”的状态时,需要加把劲,好好努力,积蓄能量,让势能壮大起来。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不难发现:
势能的变化,有方向的顺逆,从而有吉凶;有势能的强弱,从而有悔吝。
《易经》64卦变化,不管怎么变,都离不开“吉、凶、悔、吝”4种基本状态,这就是《易经》的精髓。
⇓⇓⇓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mcxyi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18 22:40:3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读懂《易经》,要深入浅出,厚厚的64卦象、卦辞和爻辞,很容易把人拒之门外,我们要懂得拨开表象、化繁为简。
《易经》的本质,只有一个字:变。
这种变,体现在时势的变化,呈现4种状态:吉、凶、悔、吝。只要我们读懂这4个字,也就懂得了《易经》的精髓。

1、《易经》的精髓,是势能的变化。
在整个宇宙中,时空的变化,会产生势能。
比如说:黄道,是古天文术语,是从地球上看太阳走过一年的路线。星体的轨迹变化,会产生势能的变化。
天时地利人和,对人事的影响,体现在时势。
《孟子.公孙丑》中记载齐人言:“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做事有聪明才智还不够,还要乘势而为;种庄稼有好的工具还不行,更需要等待农时。
这些都是《易经》之用。
《易经》是一本讲宇宙变化规律的书,变化的核心,即是势能的变化,体现在2个维度:方向和强弱。

2、势能方向上的顺逆,而产生:吉、凶。
我们现在看到的太极图,是宋代以后才有的,宋代以前,《易经》没有太极图。这个太极图,怎么产生的呢?
是根据能量的抽象变化,而形象演绎。

《易经》讲宇宙中有两股相对应的基本势能变化,即乾阳、坤阴。其实老子在《道德经》也讲同样的东西:“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个两仪,就是阴阳。
能量的变化,万变不离其宗,看似无章,其实有序。
对“人”这个参照物而言,能量的变化,有两个方向:一是和自己的能量相顺;二是和自己的能量相逆。
人和人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顺逆,也有所不同。

顺的能量,是顺势,《易经》称之为:吉。
逆的能量,是逆势,《易经》称之为:凶。
吉,代表结合,合作,团聚等。
凶,代表分离,背向,分解等。
其实,凶,并不是不好,本意是“冲”,即能量的相逆、相冲。当两股能量相冲时,有时候,会带来阻碍和冲突,但是,也会带来生机和机遇。这种辩证关系,用老子的话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普通人,喜欢吉,厌恶凶。
真正懂《易经》的人,看待吉凶,是平等的。只是自然规律的变化,势能的变化,本身是客观中性的,不需要代入太多个人的主观情绪。

3、势能变化的强弱,而产生:悔、吝。
古人说的中庸精神,最初来自《易经》。
中庸,并不是贬义词,在《易经》中,代表中、正的宇宙最佳能量状态。
比如说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处于中正之位。这是能量发展的最佳状态,大概是八分到十分之间的饱和状。在古代,只有帝王称为九五之尊。
而势能一旦失控,发展过度,势能太强而过量,则会有“悔”。
乾卦说,上九,亢龙有悔。
悔,是做得太过头了,过犹不及,所以有悔恨。
与之相反的,势能太弱而不足,则是“吝”。还不够的意思。
当出现“吝”的状态时,需要加把劲,好好努力,积蓄能量,让势能壮大起来。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不难发现:
势能的变化,有方向的顺逆,从而有吉凶;有势能的强弱,从而有悔吝。
《易经》64卦变化,不管怎么变,都离不开“吉、凶、悔、吝”4种基本状态,这就是《易经》的精髓。

上天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勉强得不到幸福,善良的人总有福报,因为在烦躁的世界里,我们要宠辱不惊,学会接受和承受。

一阴一阳之道,它是最早的著作,孔孟的思想都有其影响,主要是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做事的思维方式。

《周易》的精髓是:基因双螺旋结构卦爻图,基因六十四卦三联体密码子图。

周易这本书的精髓在于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告诉我们一些道理。

《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是什么?

1、《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句,阐述了宇宙不断前进的动力,鼓励人们自我加强,永不停歇。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告诉我们个人的行为及其结果是连续的,善行带来吉祥,恶行导致祸害。3、“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描述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在困境中寻求变革,...

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是哪些?

易经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三句话: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2.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3.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通读易经全文,如果未能理解这三句话,那就算白读了。这三句话正是整部易经的精华所在。易经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要领悟其中的真谛,...

《周易开讲》2----易经的精髓

《周易》全书的精髓在于它有机地组成的一个哲学体系——或揭示事物发展规律,或阐明君子立身准则。它是一部闪烁着智慧之光的奇书,对后世影响深远。只要稍加留意,便不难发现,我国历代圣贤先哲的思想有许多都源于《周易》,与之一脉相承。读书,可怡情,博闻,长才。若为长才计,读《易》是最佳选择。

易经的精髓一句话概括

《易经》的精髓就是:“观察自然,学习自然,一切个人行为都要符合自然规律”。《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因为流行在周朝,所以叫《周易》,并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从其编排体例及文字内容看,是占卜用书。本条目讨论宽泛的易经,既包括《易经》和《易传》在内;在古籍里仅提到名字的“连山”...

《周易》著作最伟大的核心智慧体现在哪里?

最终,这种智慧归结为道的真理——万物归一。道是宇宙的根本法则,它蕴含着一切变化的根源和归宿。在道的引领下,一切变化最终都会回归到一个统一的状态,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中,这种统一和和谐都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周易》的智慧不仅是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更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它...

《周易》精髓

《易经》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一起来看看《易经》中隐含的大智慧! 一: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将困于人生最大的陷阱 人人都有“自我”——身体、思想、财产、名誉、地位等等。如果你是一个聪明人,不仅要 为自己活着,还要替他人着想,...

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

1、《易经》的核心思想蕴含于三句话之中:首先是“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强调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其次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告诫人们行善积德,自然会有好的回报;最后是“顺天应人”,意味着在遵循天道的同时,也要合乎人道。2、《易经》是一部阐释宇宙万物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