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易经》应该怎么学习,研读的问题,每个人学习易经的方法可能都不太一样,我是从命理学开始入手的。从八字开始学习,我们对人的命运轨迹渐渐有所认识,很多莫名的事情也得到了解释。以前也年少气盛觉得“我命由我不由天”,现在发现真的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来莫强求”。易经里有很多道理,我体会最深的就是顺应天命这四个字。古时的圣贤说“不知天命无以为君子”,现在的人却觉得算命是迷信。很多人对天命有所误解,以为信命就是认命。
其实认命是不懂天命,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第一句就强调个人要积极上进。我看过命格中等的人获得了与之八字不匹配的大量财富,后来去他家一看,人家那风水真是太好了。但是能调整这个风水不是随便找个风水师就可以,一个不积极,品行差的人根本没有那个缘分遇到一个好的风水师去帮他。这个人很认真地去生活才能修到自己的缘分,找到一个能在根本上帮他的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以后通过后天的调整去改善自己的人生,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当然符法、风水也不是万能的,有些事情是无解的,知道以后要懂得如何面对。这是佛法的部分了,就不去多说。易经里八八六十四卦,包含世间万事万物,这六十四个卦象就是解释这个世界的六十四个密码,而这个大千世界的种种事物就在这六十四个密码里,不会有第六十五个。这个卦象蕴含的道理有时会在工作或者生活中的某件事中忽然浮现在脑海,然后知道怎么做才符合这个世界的规律,对我在算命外的事情都是有所指导的。
我在《易经》里看到的,中国人的心灵似乎完全被事件的几率层面吸引住了,我们认为巧合的,却似乎成了这种特别的心灵的主要关怀。而我们所推崇的因果律,却几乎完全爱到漠视。我们必须承认,几率是非常非常的重要,人类费了无比的精神,竭力要击毁且限制几率所带来的祸害。然而,有几率实际的效果相比之下,从理论上考量却得的因果关系顿时显得软旨无力,贱如尘土。石英水晶自然可以说成是种六面形的角柱体——只要我们看到的是理想上的水晶,这种论述当然非常正确。但在自然世界中,虽然所有的水晶确实都是六角形,却不可能看到两个完全相同的水晶。可是,中国圣人所看到的却似乎是真实的,而非理论的形状。对他来说,繁富的自然律所构成的经验实体,比起对事件作因果的解释,更要来得重要。因为事件必须彼此一一分离后,才可能恰当地以因果处理。
西方心理学家荣格著名的《易经》英文序,对如何研读《周易》会很有启发:“我不懂中文,而且也从未去过中国,但我可以向我的读者保证,要找到进入这本中国思想巨著的正确法门,并不容易,它和我们思维的模式相比,实在距离得太远了。假如我们想彻底了解这本书,当务之急是必须去除我们西方人的偏见。比如说:像中国人这样天赋异禀而又聪慧的民族,居然没有发展出我们所谓的科学,这真是奇怪。事实上,我们的科学是建立在以往被视为公理的因果法则上,这种观点目前正处在巨变之中,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无法完成的任务,当代的物理学正求守成。因果律公理已从根本处动摇,我们现在了解我们所说的自然律,只是统计的真理而已,因此必然会有例外发生。我们还没有充分体认到:我们在实验室里,需要极严格的限制其状况后,才能得到不变而可靠的自然律。假如我们让事物顺其本性发展,我们可以见到截然不同的图象:每一历程或偏或全都要受到几率的干扰,这种情况极为普遍,因此在自然的情况下,能完全符合律则的事件反倒是例外。
研读《易经》有什么特别的收获?
易经里八八六十四卦,包含世间万事万物,这六十四个卦象就是解释这个世界的六十四个密码,而这个大千世界的种种事物就在这六十四个密码里,不会有第六十五个。这个卦象蕴含的道理有时会在工作或者生活中的某件事中忽然浮现在脑海,然后知道怎么做才符合这个世界的规律,对我在算命外的事情都是有所指导的。
研读《易经》有什么特别的收获?怎么研读,怎么从中体会?学习?
《易经》如何学习,研究问题,因为每个人都不是易经的学习方法,从自我的命运开始。 从八个字开始,我们逐渐了解了命运,许多难以形容的事情被解释了。我想在年轻的生命由我不由天,现在真的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不强求。《易经》有很多原因。我最了解的是跟随生命的四个字。古人说:“我不知道这个人的...
读《易经》初感
书本开篇就讲在儒家经典中,《易经》被尊为“六经之首”,尊享着无比崇高的地位。而在道家经典中,《易经》也享有同于其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被道家奉为“三玄之冠”。真正算得上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作为华夏文明长河中智慧与文化的结晶,经过五千年的发展,《易经》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各个方面...
读易经对身体有好处吗
通过经常研读易经,我们可以学会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待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例如,易经教导我们不应过分在意一时的得失与成败,而应保持平和的心态。这种心态有助于我们远离不良习惯,避免受到外界诱惑的影响。同时,面对困难时,易经教会我们勇敢面对,不轻易退缩。长时间坚持阅读易经...
《易经》感悟内容简介
若能像母亲对待孩子一样对待下属和员工,那么管理者就更趋向成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曾言,现代人的问题并非缺乏物质,而是难以舍弃。损卦教导我们,只有学会舍弃,才能收获更多。这需要巨大的智慧,而一旦实践,就是最高的智慧。因此,理解损卦的智慧,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