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之天人合一

《易经》之天人合一
mcxyi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4-12-27 00:33:2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易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其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其核心思想之一。天,古代指上天对人间的支配、影响力;人则是人类,是在地上居住、生活、工作的众生物。《易经》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天人相应,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天和人两者往往会对彼此产生影响,互相作用,相生相克。天人合一是说,天和人本质上是一体的,天是人的本源,天上的事物和人的事物是相通的,二者互相渗透、交流。凡是天上有的东西,在人间必然有其显现的形态;人间的事物,也必然受到天上的影响。因此,《易经》中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认为人和天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和互动。在实践中,推崇天人合一的命令在中国显得十分普遍。人在与自然互动时更趋于自然而然地对待和平衡人类活动和自然系统之间的关系。天人合一哲学的重要性在于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明确了环保理念向社会进步所必须的生态平衡思想。

《易经》又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它的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即三古。书中内容由伏羲、文王、孔子三个圣人完成,即三圣。

古人将人和自然看成一个有机整体,认为人和宇宙万物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人是万物之“灵”,是宇宙之精华,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天人合一”是大小两个宇宙之间的固有联系和内在统一。

《易经》中用乾、坤二卦分别代表天和地,万物“统”于天。地与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天为父,是生命之源,地为母,是一切生命得以存在的基础。人在天地间,与它们不可割离。

但人不同于万物,因为人有超越万物的感情和理智,这种灵性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

“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天地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人类在从中汲取能量的同时就要“裁成”、“辅佐”天地顺利地运行,这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宗旨。

天地有其运行的规律,人类社会也有其运行的规律,不是哪种规律顺应另一种规律,而是两者相互对应,并行不悖。它们的关系是“映射”而不是“决定”。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地万物的运行来预测人类社会中的事情。

“映射”的规律把宇宙囊括在内,使所有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的链条中。这种“全息性”或“相互感应”的思维模式构建了一个包罗天、地、人、事、物在内的不可分割的世界。理解这个道理便会用整体、辩证、全息、系统的方法去思考和运动,而不是把事物割裂、孤立、版面化。

宇宙如同一个巨大的流动旋涡,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会形成特定的时空场,它与此时此地诞生的小旋涡(人)的能量场有关联:一方面,小旋涡生于大旋涡中,并追随其运转的大趋势;另一方面,虽然单个的小旋涡对大旋涡的影响极其微小,但作为大旋涡的组成部分,所有小旋涡的能量共同构成了大旋涡的运转动力。

人的这种能量场被佛陀称为“小宇宙”。小宇宙是人天生就有的,产生后一般不会有大的变化。而时空场却随着宇宙运行而变化不止。小宇宙的能量虽然难以直接影响时空场的大趋势,但它若能与时空场保持协调,即“顺势”,就会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两者的内在协调、映射、统一,就是“天人合一”。

因为时空场玄奥而难以观测,被称为“天意”,其中奥秘被视为“玄机”,总称“天机”。

古人认为,是否该泄露天机取决于“德”。宇宙运转的根本规律被古人称为“道”,它高度抽象,难以名状。人在宇宙中顺势而为的品性被称为“德”。对“道”的了解和对“德”的把握若达到一定的程度,不仅能识破天机,还能在宇宙的大旋涡中顺势借力增强自身小宇宙的能量。

《易经》之天人合一

《易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其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其核心思想之一。天,古代指上天对人间的支配、影响力;人则是人类,是在地上居住、生活、工作的众生物。《易经》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天人相应,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天和人两者往往会对彼此产生影响,互相作用,相生相克。天...

如何理解天人合一是《周易》的精髓?

天人合一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天人的各自系统可以有统一的数理模型。或者说天人构成的系统有数理模型。而这个天人合一的数理模型可以由《易经》给出,或者《易经》的数理模型可以发展为天人合一系统的数理模型。所谓数理模型我将其分为两块:一块是模式。另一块是模数。比如,万有引力定律,其中的万有引力常...

天人合一什么意思?

先民在先天时代行事,天合于人而不违人,人与自然间协调得十分完美;后天时代人们行事,须奉顺上天,从天而动。先天之时天人和谐一致,后天之时天人间的相互协调则有所欠缺。这句话出自《周易》文言传,其完整的一段话是“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

如何解读《周易》中的天人合一

下面就从《周易》的四个方面来谈谈天人合一的关系: 一、《周易》的“天人合一”观,既追求天与人的和谐统一,同时又肯定天与人的区别。 《周易》的特点是:它自身是认识的主体与认识的客体之间的中介,它一头联着客体,描摹着客体,恰如《系辞传》中所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书是以天地...

天人合一最早是谁提出的

“天人合一”的思想最早是由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庄子所提出的,而《易经》更是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把人放在中心地位。这些观点被汉代著名大儒董仲舒发展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后又得到宋明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