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意一样。
都是指事物的外形,相貌,也包括思想、观念。确切的说人五感所接收、感受到的信号都是象(相)。就是经典的“色即是空”中的“色”。
主旨不一样。
《易经》执着于象、利用象;佛学忘象、言空。一个是“迷”,一个是“悟”。
两者貌似矛盾,却互为根本。执着于象,才能忘掉相,忘了相,才能更好的控制象。没有生哪来的死?没有无哪来的有?
如果“相”空了,众生没了,佛就不再是佛。
象——是指‘通过显现给你看的现象,借此象,来明白它背后所代表的义理’!
相——是指‘你的心’!所现的一切相,皆是你的心!无心则无相,无相则无心!
佛经中常说——随其心净,则国土净!
就是说‘随着你的心清净了,那么你所现的国土之相也就清净了’。
‘象’是工具,是所借助之法!可千变万化,而无穷无尽。
‘相’是心造,是所执着之法!虽无穷无尽,却皆是虚妄!
~~~~~~~~~~~~~~~~~~~~
简单的说——
象是用来研究观察,明白其背后义理的;
相是用来标指‘心’的虚妄不真实性的。
《易经》中的“象”更多是根据五行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只要是地球上的生物,没有能脱离开五行的,即便是孙悟空也被压在五行山下。
佛是超出五行控制的,学佛是要跳出三界的,因此易经可以算地球上的所有事物,但人若想摆脱宿命,只有学佛。
易经中的四象,指的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就是东西南北
佛学中的四相,指的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应都为事物,人物,万物的外貌特征;或表现形态。一样吧。
易经和佛都是观察的。
《易经》中的“象” 和佛学中的“相”一样吗 ,若不一样有啥区别和联系?
本意一样。都是指事物的外形,相貌,也包括思想、观念。确切的说人五感所接收、感受到的信号都是象(相)。就是经典的“色即是空”中的“色”。主旨不一样。《易经》执着于象、利用象;佛学忘象、言空。一个是“迷”,一个是“悟”。两者貌似矛盾,却互为根本。执着于象,才能忘掉相,忘了相...
易经和佛学矛盾吗?有冲突的地方吗?可以兼修吧?
《周易》和佛教联系当中最重要的是和华严宗、禅宗这两个宗派思想发生关系,这是因为它们和《周易》具有某些共同性。《周易》学者和佛教学者都认为《周易》和华严宗思想是相通的。华严宗学者认为它的无相观念和《周易》的六十四卦,384爻的变化原理是一致的。虽外,儒家也认为它的艮卦和华严思想是相通...
佛学与周易有哪些共同点与不同点
虽然二者区别很大,相通处也不少,这里只能简单提一点个人体会到的最本质的要点: 第一,共同点: 1、都承认现象世界的变化。佛家说“诸行无常”,易经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2、都认为变化无常、无我的现象正是不变真理的昭示。佛教《解深密经》说“一切行相共相,名胜义谛相……...
佛学中的“无”和易经当中的“无”有什么区别?
1. 佛学中的“无”强调的是不执着于表相,追求内心的清净与解脱。在《金刚经》中提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里的“无”并非指有无的“无”,而是指超越了对立的概念,达到了一种心灵的自在与解脱状态。2. 易经中的“无”则是指“无中生有”,代...
《易经》的三原则是什么?
《易经》中的变易观念与印度佛学中的“无常”相呼应,但含义略有不同。无常更多是对现象的描述,而变易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第二是简易,宇宙间的事物复杂多变,但当我们掌握了其中的道理,就能将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例如,京剧中的诸葛亮通过手指掐算,就能预测过去与未来。这并非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