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年轻一代确实存着晚婚晚育情况,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响应国家晚婚晚育的号召。
国家虽然鼓励生育,相关政策并没有调整到位,比如说晚婚晚育的政策,如果女职工符合23岁结婚才算是晚婚,符合晚婚条件的有21天婚假,不符合条件的,只有三天婚假,符合晚育的条件有半年的产假,不符合的只有97天的产假,为了能享受到这个政策,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晚婚晚育。
二、普遍的高学历,学业结束再结婚生子,就到了晚婚晚育的年龄。
大部分的年轻人,怎么也得上个大学吧,拿一个女孩子来说,大学毕业都22、23岁了,从找工作、谈恋爱到结婚,怎么也得两年吧,能生孩子的时候,最少也25.26岁了。如果再往上读研究生博士什么的,那年龄就更大了,虽然在读期间也可以结婚,这毕竟不是主流。
三、养娃的经济压力大,需要先奠定经济基础。
现在人们都讲究高质量的养娃,高质量在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高投入,从娃一出生,大把大把的银子都砸了出去,对于刚毕业就成家的准父母来说,他们觉得自己还不能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于是选择先挣钱,再生娃。
四、职场打拼不易,有了成就再要娃。
年轻人从大学毕业,受了那么多教育,学了那么多知识,终于到可以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时候,怎么甘愿被家庭和孩子束缚着,在职场上打出一片天地之后,再要娃也不迟。
五、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自己的内心都不成熟,所以不想早生娃。
处在结婚生娃年龄的,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年龄和身体是长大了,但很多的内心还停留在不成熟的阶段。面对生娃之后需要面对的压力和责任,他们无所适从,于是选择逃避。
六、思想观念超前,丁克也是可以的。
丁克家庭在以前是很奇怪的现象,但现在越来越被大家接受了,也许在以后,这样的家庭会越来越多。
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中国年轻一代“晚婚晚育”的原因有两点:
首先,目前执行的晚婚晚育标准其实一点都不“晚”。
在晚婚晚育政策中规定:晚婚是指男子年满25周岁、女子年满23周岁初次结婚的人。晚育是指女子年满24周岁以上生育第一个子女的行为。
现在随着咱们国家高等教育的扩招和普及,上大学已经非常普遍了。经过小学、中学和大学十多年的教育阶段,很多人大学毕业时的年龄就已经是晚婚晚育年龄了。大学毕业后怎么也得过个2、3年再结婚,晚婚晚育几乎是常态了。
第二、当下婚育状态和以前的婚育状态是天壤之别。
以前一穷二白就能结婚,现在呢?
没房子怎么结婚?
就算没房子可以结婚,但是要在租来的房子里生孩子吗?
动物都知道要把幼崽下在安全可靠的“家”中,何况是人?两个人可以被房东赶来赶去,有了孩子之后依然居无定所吗?
孩子出生后,还要面临奶粉贵、疫苗贵、幼儿园贵的境况。所以有人戏称孩子就是碎钞机啊。
是啊,苦谁都不能苦孩子。如今的房价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如今也不是过去那种养个孩子就是多把米的事儿。
孩子不是养活就好,孩子得养好!
所以真的不是中国年轻一代都“晚婚晚育”,而是早婚不起,早育不起啊!
欢迎评论一起探讨~
我是职场资深HR李小船,同名微信公众号“李小船”,欢迎关注我。职场酸甜苦辣,陪你一路成长。
生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事情了,而是成为了国家层面的东西了。而晚婚晚育以及成为了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一线的发达城市,过了三十多岁还单身的现象是非常常见的。也有很多人会表示不想结婚,不想找对象等等。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有以下以下原因。
一、年轻人的观念在变化
以前很多人在农村里,观念都是到了年纪就应该结婚生子,传宗接代,这样的传统思想是根植在观念里的。而现在不一样了,年轻人接受了新的教育和观念,父母一辈的人也更加开放了,不再要求到了年纪就要结婚,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可以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二、生活成本更高
在一线城市生活的人都知道,生活成本是非常高的,尤其是房贷压力,教育压力以及养娃的压力。养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孩子兼职一个碎钞机,养一个孩子需要花费的钱那是相当的多。正是因为养一个孩子需要的经济成本是非常高的,所以很多人是不愿意生孩子的,或者是只想要一个孩子,而不是要两个孩子。很多人为了自己的生活品质,甚至不愿意要孩子,夫妻两个人逍遥地生活着是很好的一件事情。
三、年轻人更加专注于内在地追求
很多人都会拥有一个梦想就是去环游世界,多去看看这个世界,多去外面看看。在这个过程当中追求的是自己自由的生活,不想被家庭和压力所束缚。于是结婚这件事情并不是他们首先要考虑的,而是去享受自己想要享受的生活,自然而然,结婚的时候是不断的推迟,不想生孩子。
做你的理财规划师关注微信公众号:墨水坊,学习实用保险理财知识。
要说到中国年轻一代晚婚晚育,这也不能怪年轻一代。首先近二十年来国家实行的计划生育宣传“晚婚晚育”,使得“晚婚晚育”成为常态,一时之间要让大家有改回“早生早育”还有待时间。
但说到中国年轻一代“晚婚晚育”,还有更主要的几个原因:
第一,教育和结婚生育的时间重合。
现在的年轻人普遍都有上大学,目前大家默认的做法是读书不结婚。这样大学毕业就已经22岁,不少人还会继续接受教育,读一个硕士或者博士,等硕士博士毕业后,就达到了晚婚晚育的年龄。
即使不继续读硕士博士,直接去工作的年轻人很多也会考虑刚毕业,工作不稳定,收入不稳定,一般也会过个几年再结婚。所以这样自然都到了晚婚晚育的年龄。
第二,对结婚生育的看法转变。
以前对结婚生育都是很传统的看法,最直接的就是传宗接代。但是现在的年轻人不这么看,特别是年轻女性,对结婚生育都有自己的想法,结婚是为了嫁给爱情,生育是因为自己想要宝宝,不会因为家里人的想法而轻易结婚生育,自然就不会因为年龄而结婚而生育,很自然就有可能到了晚婚晚育的年龄。
第三,经济条件的限制。
现在结婚生娃是特别花钱的,并不像以前没有房子,没有车子就可以结婚,现在很多年轻人没有房子不结婚,等买的起房的时候,年龄也不小了。
而生娃更是花钱,不是想生就能生的。现在的年轻人也很注重孩子,想要给自己的孩子最好的。吃的要是进口奶粉,玩的要是进口玩具,教育也不能落后。所以零零总总的花费是特别多,所以没有钱的时候哪敢生,哪敢多生。自然也就晚育了。
所以,中国年轻一代晚婚晚育特别能理解。
确实,在自己的周围越来越多的大龄青年,他们不仅晚婚晚育,甚至表明态度,不婚不育,男的女的都有。很多个都是八0后,即使过了三十而立的年龄,也不在乎,没有一点要找另一半的迹象。
这和我们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成家显然相违背,为什么中国年轻一代都晚婚晚育呢?这得从几个方面来讲。
第一、传统观念发生了改变。原来结婚生子是为了传宗接代,让生命延续下来,是人必须经历的阶段。现代年轻人受到各种新鲜观念的影响,不认为传宗接代是必须的事情。父母也不如以前作太多的要求,社会的包容度也大了,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成为了个人选择,外部压力变小。
第二、现代年轻人受教育程度普遍高。现在讲究先立业再成家,大学毕业也都22岁了,再加上几年工作,事业趋于稳定,才会考虑结婚,条件成熟才会考虑生子。所以这也是很大一部分的原因。
第三、现代人生活成本太高。说实在话,单靠个人努力,想短时间购房购车,安居下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得有父母一定的支援,才能达得到。想安居,成本太高,还要养家糊口,经济上压力会非常大。结婚生子的成本也高,条件不成熟,就会适当的缓下来。
第四、不排除有些年轻人不想承担成家生子的责任。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是有些不婚不育的年轻人当下的状态,他们不愿受到约束,挣的钱用来旅游,吃喝玩乐,不用迁就任何人,也不用承担任何责任,觉得这样的人生挺舒服。
生娃虽说是国事家事,但终究变成了年轻人个人的事。社会在变迁,说不定哪天,年轻人们突然又有一个什么原因,积极结婚生子了呢!
用“中国年轻一代”太绝对,晚婚晚育的大多数是城市里的年轻人,而在广大农村地区,二十出头抱俩娃的多了去了。甚至还有十几岁就在各大直播平台直播自己早婚当妈的,何来晚婚晚育?
都说城市化是最好的避孕药,往远了说,北欧等西方高度城市化的国家,人口早就形成了负增长。往近了说,我们的邻居日本也是少子化现象严重。现在看来,这种城市化造成的晚婚晚育趋势放在中国同样适用。
80年代左右,中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的国策,从执行情况来看,也只有城市里才落实了。所以这一批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享受了少子化的红利,在经济,教育,家长注意力等资源上远超过多子家庭的子女。于是,他们的人生追求必然会改变。学了这么多年,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而不是随着传统结婚生子。
当然除了观念的改变,城市里生活压力大也同样起着很大的作用。不管是城市土著,还是从农村来的新一代移民,想要在城市里过上体面的生活,都必须要努力。尤其是新移民,本来还带着早点结婚生孩子的思想,结果到城市里来一看,连房子都买不起。一个窝都没有,如何为家人和孩子提供好的生活环境呢?于是,他们慢慢的也变得不想生孩子了。
其实晚婚晚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毕竟以前的人们讲究“多子多福”是因为养孩子成本低,而孩子一旦长大就可以为家里做事。可是现在养儿成本太高,以后也指望不上孩子给自己养老。这样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的低性价比事情,谁会愿意做呢?
From 夏子老师,一个接地气的知识分子。 微信公众号:夏子英文课
比起老一辈的结婚生子的“传统”观念,当下一代的中国人更在于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更关注自身的情感诉求和自我成长。热爱旅行、喜欢有挑战性和成长感的平台。不拘泥于人生在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情,而是选择当下的自己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婚姻变成人生的一个选择项,不再是必修课。比起活的人云亦云,他们更希望活的自在自我。
婚姻只是一种关系,如果遇不到爱情,为什么要进入婚姻。搭伙过日子的观念已不再是主流,因为当下已经不再是物质匮乏的年代。所以情感需求大于经济互助,年轻人会更看重这段感情是否想要进入婚姻状态。恋爱不是为了结婚,结婚是感情状态的一种延续。
除了精神理念上的变化,物质上的压力也给年轻人的婚恋观带来了不少的影响。工作节奏快、竞争压力大,收入的增长追不上房价的涨幅。如果步入婚姻,不可避免的就要考虑生儿育女,学位房、补习班、不管是小孩儿的生活还是教育,都会带来很大的支出压力。加上新一代独生子女在老人赡养上也需要做长线的规划,不算亲民的医疗费用对于年轻人来说也是不可规避的问题。与其在众多压力中让自己的生活水平不断下滑,不如去过更有幸福感的生活也成了不少年轻人的选择。
事实上,除了晚婚晚育,当下许多年轻人选择单身和不婚也成为一个社会现象。目前中国单身人口已经超过两亿。一方面,多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催生了现代人“享受独处”的生活状态,另外一方面,女性的意识觉醒和男性的进步程度并不匹配,想要娶个保姆回家的时代早已过去。
其实无论是晚婚晚育还是选择单身,都是当下年轻人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改变并不是单一维度的原因造成,与社会环境、经济情况、工作状况、个人意志等等许多因素都息息相关。单纯只是依托宣传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是不太可行的。
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是子孙满堂,家族子嗣繁荣,古语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是为什么在放开二胎政策后,年轻人都不愿意生,甚至晚婚晚育,大龄剩男剩女扎推成群?
原因有三:
第一、工作生活压力大。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迅速腾飞,这一代的年轻人面对着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似乎不奔跑不学习就会被时代淘汰。一二线城市的快节奏,激烈的竞争所带来的压力让年轻人喘不过气,加班、工作挤占年轻人大量时间,谈恋爱,结婚似乎是几百年后思考的问题;
第二、高昂的经济成本与时间精力。有人算过一笔账,要养育一位子女,从出生开始到成年需要付出近300万的成本,北京首当其冲,上海位居第二。要在一线城市买房买车,年轻人需要付出巨大的经济成本。此外,在这个拼爹拼妈拼教育的时代,家长需要在孩子教育上付出巨大的时间与精力。养不教,父之过!
第三、思想观念的解放。对于结婚生子这个话题,社会舆论更为宽容了。受过高等教育,生活在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更为尊重子女小辈的想法。每个人都有权利用自己的方式度过一生。娶妻生子,已经不是必选题。女性的思想得到解放,挣脱了“相夫教子”的牢笼。选择嫁给爱情,而不愿将就,成为生活的苟且。
我们生活在一个如此美好的时代,年轻人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选择结婚、不婚、晚婚,不育或晚育。
首先,这个问题提的很好,是现如今的普遍现象。
微博热搜,“央媒整版刊文鼓励生二孩 :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人民日报海外版今日整版刊文鼓励生二孩。其中提到,中国人口红利基本已用完,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
作为90后,父母那辈儿的人明显结婚很早,但那代人都敢上了计划生育,“少生孩子多种树。”基本上家家一个孩子,第一个孩子是儿子,继续生的话就会挨罚,第一胎是女儿还能要第二胎。
然而等到我们这代人,自己生活都很艰难了,竟然鼓励生二胎,不生第二胎还会挨罚,很多年轻的夫妻宁可挨罚也不会要第二胎。
不像父母那代人,有学历的少,有好多高中都没念过,二十出头就结婚了。而我们这代人,人手都有学历,毕业了要工作,这几年正是青春的最佳时期也是提升自己的黄金时期,早早结婚肯定没有大把的时间去学习和享受。
晚婚自然是很正常的现象,年龄小就结婚了,说不定一时冲动又离婚了,这要承担的后果自然是极大的。
晚婚自然就晚育了,养孩子难也是一大问题,之前的奶粉问题和假疫苗事情令人心凉,孩子的健康和未来令人堪忧。孩子读书问题,学区房也是不少父母头疼的问题。显然,早结婚就要过早面对这些问题。
晚婚晚育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也说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普遍提高。
【你好,我是傲娇哇。】
时代不同政策也不同,现在我们国家老龄化问题非常严重,急于调整人口的结构状态,鼓励生娃是形式所需。而年轻人“晚婚晚育”和不愿生娃的问题也是当前一大难题。年轻一代都”晚婚晚育“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分析:
一、接受高等教育时间原因
在我们国家一般男性年满二十五周岁,女性年满二十三周岁的初婚为晚婚。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教育的普及,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也明白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所以对于教育都越来越重视了,都希望能够考上大学,提升自己,而读完大学毕业之后一般都是二十二三岁了,更别说读研,读博的人。大学毕业后在工作几年也就达到了“晚婚晚育”的标准了。
二、经济压力大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成本太高,对于物质的追求标准也高。据了解在很多农村要娶一个老婆,没有一个30、40万根本都不用想。
我有一朋友的家乡,是一个比较偏僻的农村,他们那边很多人家里都是去越南那边买的老婆,只要花个10万左右就可以,因为本地的老婆娶不到,费用太高,所以只能去买。但是却存在很大的风险,经常出现骗婚骗钱跑路的越南新娘。连农村娶一个老婆成本都这么高就更别提城市,甚至是这些大城市了。没车没房没人愿意嫁,不如自己一个人逍遥自在没负担。
就算是计划结婚或已婚的,在看到养育一个孩子所需要的费用,想要生娃的勇气就被打击了一大半。而生娃不单是娃的出生费用增加了,很可能女方也会因此失去工作机会也减少了家庭收入,又变相地增加了另一方的经济压力。所以只能推迟时间,希望能够自己的经济实力足够扎实的时候再考虑生孩子。
三、对婚姻的理解更新了
以前的人结婚思想还是比较传统很多都是为了传宗接代,而现在不同了,大家更加追求的精神灵魂上的契合,不会因为生育孩子而结婚,也更加追求身心的自由,不希望被过多的东西所羁绊。
以上就是年轻人”晚婚晚育“的一些主要原因吧。如果不足的大家可以继续补充。
晚婚晚育是生活水平以及学历水平提高后的一个必然趋势。
1.繁育后代作为劳动力的需求降低。
在古代、封建社会、贫穷落后地区,后代是作为劳动力算入家庭人口里的。生育后代的重点在于“生”,古代生小孩,生完之后喂的不是进口奶粉,而是奶水米糊,三四岁就帮着做家务,六七岁就下地干活,十三四岁就是青少年劳动力。人在家庭中更多的是凸显出劳动价值,以前生育成本低,也没有那么多的优生优育的观念,生得越多,家庭劳动力越多,日子越轻松,在宗族势力强大的乡村、落后地区,人口越多家族势力越大,越不容易被欺负。
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作为劳动力的需求降低,相反的是生育成本不断升高,人道主义精神普世价值观也没办法让我们把小孩粗生粗养。
2.生育成本变高
住房、医疗、教育这三座大山成为现代人心中的梦魇,而生育后代无疑会极大的家中自身的负担。租房结婚显然不现实,没人愿意一年搬一次加,而小孩入学更是需要学区,为人父母每个人都想让自己小孩接受最好的教育。
学龄前教育开放到民营市场后,幼儿园学费节节攀升,目前好一点的幼儿园学费基本每年都在一万以上,上得起大学供不起幼儿园成为了普遍现实。
之后的小学、初中、高中、凡是好的,都是贵的,最麻烦的还有摇号升学。学区房制度,生育成本极度夸张,生得起养不起也是现代人避之不及的梦魇。
3.追求自由心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去婚姻中那种搭伙过活的需求逐渐降低,物质水平的提高使得我们独自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即便在经济压力不大的情况下,更多的人也是选择不婚不育,以求换取个人生活的自由以及精神的独立。
因为这年头,不光结婚难,生娃难,就连脱单都难。
我身边很多朋友二十多岁,已经毕业工作,却还是单身,问及理由也是千奇百怪,有的人是还放不下前对象,有的人是迫于生活和工作压力无心恋爱,有的人追求自由,对爱情和婚姻已经看淡……
中国目前的单身人群还是很多的,而那些已经恋爱并打算结婚的群体,压力其实比单身人群更大。
结婚意味着要担负起房子、车子、孩子还有赡养双方老人的义务,以现在的市场行情来看,别说其他,就是一套婚房,都把人压得够呛。之前不是还有“六个钱包”买房的说法吗?意思就是夫妻双方,还有双方家长一起凑钱给买一套房子。
三四线城市倒也还好,年轻人尚且能自给自足,但是一二线城市的高昂房价,说实话,如果不靠家人的帮助支持,自己又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买房子,估计都是三四十岁以后的事情了。那个时候,除了房子,还有小孩和老人要养。
难怪有人说,人到中年不如狗。而多少人奋斗十几二十年还不够到中产的门槛?在这种形势下,假设是我自己,也没有多少心思花在生儿育女这件事情上了。
倒不如过好当下,及时行乐。人这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如果自私一点,就为自己而活,还是比较轻松的。
当下不少年轻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可能也正因如此,现在的生育率越来越低了。
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Josie乔,杂七杂八啥都写。
我国从上世纪80年 始把”计划生育“列为国策,鼓励”晚婚、晚育、少生、优生“;2013年,国家又实行了单独二孩子政策,也就是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二胎;2015年国家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以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这些政策实施的效果如何呢?
据统计,2017年中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63万。人口出生率比2016年下降了0.52‰。
鼓励生育,但人口出生率却在下降。现在的年轻人不再想生孩子,为什么呢?
仔细考虑其原因,最大的因素就是养育孩子的成本,也就是经济因素。
从怀孕那一刻开始,每个家庭便走上了花钱之旅。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位父亲贴出了把孩子拉扯到大学所花的全部费用。
怀孕生产期:9500元。
0-3岁:37800元。
幼儿园:46800元。
小学:63200元。
初中:40000元。
高中:50000元。
大学:70000元。
据统计,在一座三线城市,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是30多万。这还是是养育一个孩子最低的成本。如果一个家庭对孩子还有更高的期望,培养费用上百万不止。
作为刚工作没有几年的夫妻来说,生活中任何一个小挫折,都会让家庭生活陷入困顿。因此,他们宁愿不生或者晚生或者少生,来保证自己的生活水平不至于被大幅拉低。
年轻人不想多生育的另一个原因是女性的原因。
因为传统观念,生育孩子、养育孩子的重任大多都由女性承担。从得知怀孕那一刻开始,女性就被打入职场鄙视链的底端。哪怕是再能干的女人,也会因为怀孕而不受重视。很多女性被迫辞职,成为全职妈妈。
当女人成为全职妈妈后,以后的命运就全看身边那个男人了。孩子就是男人的照妖镜。有的男人会心疼女人的付出,对女人的辛苦有充分的理解;而有的男人,心安理得享受女人的付出,一言不合还会万般嫌弃。
女人在家庭生活中承受的压力太大,有时还不被理解,自身价值感缺失,导致很多女性不愿意再生育,不愿意为自己带来更多的痛苦。
第三个因素就是政府的原因了。
就如昨天人民日报的那则消息《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鼓励政策不能”画饼充饥“》,说明很多鼓励生育的政策并没有落实到位。没有落实到位就说明,现在家庭生娃,还只是家庭的事,而不是国家的事,那么生与不生,家庭说了算。有条件的生,没有条件的,就不会创造条件生。因为那是个孩子,生下他就要养育他。
养一个孩子不容易,且养且珍惜吧!
禾田飞歌:混迹于媒体圈的码字工。微信公众号:禾田飞歌(ID:ahetian2017)
年轻人跟老一辈对待生活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父母那一代,以及爷爷奶奶那一代,只要能保证基本温饱,那就已经很满足了,至于多姿多彩的生活,他们并不会去刻意追求。而到了我们这一代,享受生活已成为最主要的追求,因此,做任何选择,做任何决定,都会把这个追求作为出发点来进行思考。在年轻一代看来,生了娃后,他们的生活质量必将受到很大的影响,与他们享受生活的追求不一致,故而就出现了“晚婚晚育”的情况。
在还没有孩子的时候,两夫妻所有的时间都是自己的,所有赚来的金钱也都是自己的。只要不影响工作,他们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而无需有太多的顾虑;他们可以肆意购买支付得起的商品,而不用想着留足金钱给孩子,或者置办孩子需要的物品。
没有孩子的时候,他们可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自由分配自己的精力。而一旦有了孩子,兴趣爱好就会离她们越来越远,他们绝大部分的精力就落到了孩子身上,会经常担心孩子是否吃饱、是否哪里不舒服等等。在一定程度上,等于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自由。
我自己就有切身体会。孩子出生后,原本晚上看书刷剧的美好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每天到了晚上八点多,就得陪孩子入睡,有时孩子调皮,一直闹到九点多,甚至十点多才能睡着。在孩子年幼的时候,我和爱人计划出游时只会选择城市周边的景点,不会安排太远的行程,因为担心孩子吃不消。孩子已成为我们一家生活的中心,很多事情在做决定之前,都会优先考虑孩子。生活也确实少了很多自由,我想这或许就是很多年轻人不想太早结婚生子的原因吧。
中国年轻一代的“晚婚晚育”是思想的进步,也是文化的进步。
1)观念的进步。应该说过去中国人的“早生贵子”,只是为生而生,更是家长为“养儿防老”的观念所累及。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有“识”青年都认识到早婚早育,会将自己的生活早早地捆绑在“生活琐事”当中,所以更多的选择事业有成后再要孩子。这当然是一种思想的进步。应该说这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人会越来越注重自己的社会性,而不是“闭门自成”的那种旧观念了。
2)生活的压力。现在找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大学生刚毕业想要找到合适的工作确实是要费心费力。即使找到了一份工作,也不一定可以长久为安。毕竟生活的压力较大,不仅要养活自己,更要让家人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些都需要实际的面对,只是一脑子空想是解决不了的。所以,只有真正解决了生活中的房子、工作等等现实的问题,年轻人才有可能想到要孩子。
3)思想的改变。以往只要一结婚,父母都会催着孩子要抱孙子。如今的人,思想也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不会因为一时父母的想法而不做打算。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独有观念,这种观念已经不是过去那种守旧的思想了。甚至,开始出现“丁克家庭”。
应该说,现在是个好时代。年轻一代的“晚婚晚育”也是时代赋予的,是十分正常的,没有必要大惊小怪的。
改革开放以后,整个中国社会的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
年轻一代对婚姻的态度,与已往也大不相同。
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教育的普及,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
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到职场的竞争中,并由此实现了经济独立。
经济的独立,让女性在生活上有更多的选择权。
女性不再像过去那样,需要通过婚姻来实现生存上的保障。
其次,我们国家目前的社会文化价值观也变得包容。
包容的文化背景,给女性的自我发展铺平了道路。
女性的角色定位不再只是家庭主妇,而是更加多元。
一部分适婚女性把自己的时间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一部分女性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在适婚年龄结婚,这些都是年轻一代“晚婚晚育”的因素。
再从男性来看,当女性变得越来越优秀的时候,如果优秀男性的数量不够,就令适婚年龄的女性找不到合适的对象,从而推迟组建家庭。
再者,无论男性是女性,在这一波城市化的进城中。
年轻一代在城市生活成本较高,特别是房价高、教育费用高、医疗保障费用高。
生活与工作的压力都很大,婚姻成本与养育子女的成本都变得更高。
许多年轻人不得不因此而推迟生育计划,无非就是想在孩子出生前,能多赚点钱。
在孩子出生后,给孩子更好的生活与教育条件。
以上种种,都是导致年轻一代“晚婚晚育”的因素。
作者:剑仙 公众号:做自己呗
做一个不忘初心的自己呗
年轻一代晚婚晚育,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原因有很多方面。
首先,从个人意识来讲,年轻一代——基本上指8090后,这一代人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与他们的父辈几乎不是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
对于这代年轻人来说,享受生活、体验生活、让生活充满更多的可能性,才是他们人生中所追求的;相反,对于中国传统父辈一代的人来说,先解决温饱问题,然后成家立业,必须要有后代,这才算得上是完整的人生。
所以,60-70年代人的生育率是很高的,而到了80-90代,结婚的年龄大大推迟,生育率也迅速下降。
毕竟,现在的年轻人,都想有更丰富多彩的生活,而不是被家庭所束缚。
要知道,一旦结了婚,就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之间的事,要考虑养小孩的各种生活成本。支出大幅度增加,所以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过早进入婚姻生活。
还有一个原因,这是由高消费、高物价、高房价所造成的。
要结婚,就必须要有一套夫妻共有的房子,而目前的房价高得惊人,在任何一个较好的城市想买一套房,都要耗费夫妻双方的几十年的收入,乃至于祖上三代的积蓄,才能供得起一套房。而如果没有房的话,丈母娘是不会答应男方娶自己女儿的,所以高房价成了年轻人结婚的一个巨大障碍。
综上所述两点,一个是内在的意识问题,一个是外在的高房价问题,综合影响了年轻人“晚婚晚育”的行为。
人民日报发文称,低出生率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开始不断显现,老龄化加剧,用工成本提升,社会保障压力大……生娃不只是家庭的事,也是国家大事。在辽宁,出台了二胎奖励政策,但是仍然很多夫妻不会选择二胎,甚至连一胎也是晚婚晚育。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第一,结婚成本太高
经济压力可以说是首要因素。两个人长大成人,组建家庭,大多会买房。目前的房价,让一般年轻人望而却步。如果不是父母帮忙,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几乎无力购房。所以,他们需要时间为首付做准备。结婚还需要拍照、置办家具、婚礼、旅行等等,都需要有物质基础。
第二,养娃成本更高
结婚后,养育孩子的压力更是不言而喻。现在的孩子教育,不仅义务教育这般简单,各种培训班、兴趣班、英语班,都需要花费。从前几天的一则新闻,母亲花费三个月工资让孩子出国旅游,就可以知道,现在的孩子长大的过程中,需要父母付出很多金钱上的努力。年轻的两口子,哪里有这么多物质财富。攒够了钱才敢要孩子,成为很多家庭的现状。
第三,年轻人理念不同
以往,传宗接代可能是一个人的主要任务,人们会很早结婚,生孩子,尤其还要生出男孩。现代年轻人的理念有所不同,人们对生活品质有了更多追求,不想过早步入婚姻的牢笼,还想多享受个人的自由时光。即便结婚后,也想多过一些二人世界的生活的,而不是立马成为宝爸宝妈。当然,也有一些人因为追求事业,不想让孩子成为羁绊,于是选择晚要孩子,甚至不要孩子。
晚婚晚育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不管是从物质基础来讲,还是从年轻人的意愿来讲,这都成为越来越普遍的趋势。
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但的确,身边晚婚晚育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不说晚婚晚育,有的甚至不生育,他们大多都都一些这样的特点。
一、很多年轻人自己都是个孩子。
现在的80后、90后一代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他们,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晚熟,很多人哪怕已经25岁了,但思想上还是一个孩子的心态,从心态上根本就没有转变到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的观念上来,在自己都是个孩子的情况下,是不会想到继续再生个孩子的。
二、生活压力大,养娃成本高。
现在人的生活压力确实很大,结婚时的一个房子就已经让很多人压的踹不过气来,更别说生育儿女的压力了,现在这个社会,生的起养不起,生娃之后的各种费用,只有生过娃的人懂。
身边很多年轻人的一个实际情况是,买婚房结婚,结婚前装修好新房,在结婚时入住,因为刚入住新房,担心有环境污染,再加上养娃成本高,所以就暂缓了生娃计划。还有的人,因为结婚时婚房没有装修好,等入住后也同样是担心污染,就更加延迟生育计划了。
三、父母的观念也越来越开明。
很多人结婚生子是被父母催的,在时代越来越开放的当下,一些父母的思想也与时俱进,不再催子女的婚姻大事,交由子女的事情子女做主,晚婚晚育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只要自己能够承担这样的事情就可以了,作为父母给予好应该有的资源就够了,绝不越界。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晚婚晚育已经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生孩子一直是人们逃不开的一个话题,可是中国年轻一代却都“晚婚晚育”,我想其中的原因无非有以下几点。
首先,年轻一代人的思想更加开放。
现在随着年轻人接受的文化教育程度提高,他们的思想更加开放,他们更崇尚自由,个性和解放。
中国的传统观念里人必须传宗接代,所以生孩子被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而现在年轻人却不再认同这种观念,所以他们并不想那么早生孩子。
其次,生孩子对于年轻人来说压力太大。
现在年轻人的生活成本太高,普通的大学毕业也要二十三四岁,找到工作月薪几千块,很多年轻人觉得养活自己都是很大的问题。
而且工作压力,社会压力,生活压力,让很多年轻人不堪重负,在这种环境下,再生一个孩子对他们来说无疑是更大的压力。
所以很多年轻人选择坚持晚婚晚育,甚至不要孩子。
最后,很多年轻人不想承担自己的责任。
90后也好,00后也好,都是自由的一代,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和文化熏陶下,年轻人更喜欢自我释放和自我享受,责任对于他们来说,太过艰难。
而生完孩子之后,年轻人要养儿育女,担当起父母的重任,很多年轻人没有做好准备承担这个责任。
他们中的很多,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承担这个责任,不会为人父母,也不想为人父母,自然就会把生孩子的事情往后推。
年轻人晚婚晚育,大多数都是因为生活压力太大或者没有能力,也不想去承担这个责任。
我觉得晚婚晚育的原因是不同的。
晚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如果说,过去人们结婚是一件很经济的事,那么现在并不是如此。很多人结婚后的生活质量反而不如婚前。而且,现在很多年轻人经济独立,尤其女性,不需要靠男性养,所以觉得也没有急着结婚的必要。
2.对于知识和个人能力的追求。正常本科毕业是23周岁,对于女性来说已经达到晚婚年龄。何况现在很多人都会继续深造,完成学业后,就已经达到晚婚条件了。
3.惧怕婚姻。我身边很多朋友晚结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惧怕婚姻。90后还是比较崇尚自由的,多半又是独生子女,过惯了比较自在的生活,突然要进入婚姻,难免觉得有些束缚,因此感到还怕。
晚育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生孩子的成本太高了。很多人说,孩子就是一个烧钱机器。当你身为人父人母,你宁可委屈自己也不愿意委屈孩子。对国产奶粉不放心,那就只能买进口的,这笔开销很大。除此之外,上学、兴趣培养,哪个不要花钱。
二是因为受教育结束后的年龄已经比较大了,在经过恋爱,走入婚姻殿堂,最后结婚,肯定是比较晚了。更何况有的人更愿意实现自我理想,会在职场多拼搏几年,所以生育时间会一再后延。
作者:林小白,有书智库领读达人/多平台认证讲师,公众号:林小白向上管理(ID:living4ever)。
中国年轻一代“晚婚晚育”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社会的进步,第二是观念的开放,第三是个体意愿的不断重视和强化。
在开始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晚婚晚育”。晚婚是指,法定婚龄以上三年结婚的是晚婚,即男方25岁,女方23岁即是晚婚。晚育是指已婚妇女24周岁以上或晚婚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孩子为晚育。从这两个定义上,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晚婚还是晚育,男女双方年龄都超不过25岁。
有了上面的基础定义,我们现在就来分析一下晚婚晚育的原因,首先是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让更多的适龄儿童进入学校,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强制实施,更是让众多的人群进入了大学。而大学毕业的时候,我们已经在23岁左右,无论是生理心理,还是物质保障上还没有达到成熟,所以这个时候结婚显然是不合适的。
众多的青年群体考了到这一点,都会选择先行打拼几年,再进行婚嫁考虑。
第二是观念的开放,现在的社会早已不是“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农经济体系,而是一个倡导多元价值观和多重主体观念的开放型社会。很多的年轻人有的选择晚婚,有的选择丁克,有的选择不婚主义,更有的还会排除传统的异性取向。
而这些观念,随着社会的进步,也都在为社会大众所逐步接受。
第三就是个体意愿的不断重视和强化。现在的年轻人更多地都会追逐梦想和自由,他们比上一代人更加注重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而不愿老是听从父母的意愿,重复他们所走的道路。所以在婚姻和生育的选择上,也表现了与上一代人更大的不同。他们所追求的不是两个人一起单纯过日子,养孩子,而是想找到理解自己、接纳自己,彼此心灵相通的另一半。
这一点是现代年轻人普遍存在的婚姻价值观,而在寻找的过程中,自然也会耗费众多的时间和精力,自然而然也就导致了“晚婚晚育”现象。
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与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不愿意生孩子有一定关系。不断降低的生育率使国家不得不出台鼓励结婚和生育的措施。但是看网上评论,效果应该有限,现在年轻人结婚越来越晚,要孩子越来越晚,其实更多的是反映了一种社会现实。一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年轻人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发展,而结婚组成家庭,牵涉到家庭的方方面面,相对就不太自由,而要孩子之后,因为照顾婴儿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必然影响年轻人在事业上的投入,所以年轻人大多不愿意早早结婚生孩子。二是的压力导致年轻人不敢结婚生孩子。现在社会攀比越来越严重,房价物价高企而收入却并不提升。结婚通常需要买房,办婚礼,需要很多的资金,养孩子更是增加了很多支出,年轻人的收入顾自己有的尚入不敷出,养孩子就更不敢了。 三是社会的包容,价值观的多元化,使越来越多了年轻人选择晚婚晚育,或者是不婚不孕。人们不在把结婚生孩子作为人生的必须,现在越来越多的不婚族和丁克族的出现。是他们能够追求更为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更多样化的生活,这样也促使一部分年轻人,不结婚或者晚结婚。而现在的社会对此也比较包容,有的家长也尊重孩子的选择,不会逼迫孩子必须结婚和生孩子。
这个事情还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方面现在的年轻人普遍面临着非常大的生活压力,高昂的物价、房价以及生活成本都是他们不得不去考虑的问题,生一个孩子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另一方面多年以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之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生育的热情并没有上一代那么高。对于很多的年轻人来说,抚养一个孩子意味着要放弃很多的东西,甚至是他们对于事业的追求。
首先对于当下很多的年轻人而言,高昂的房价物价都是他们在要一个孩子之前不得不考虑的因素。而且现在的一个现实是一个家庭要一个孩子意味着无形中增添了许许多多的压力。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甚至都不敢轻易要孩子。在各种很现实的压力之下,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开始大大降低。
其次是多年以来随着国家政策再生育方面的管控,让广大民众的生育意愿不再那么强烈。不可否认,国家在政策上的强制执行,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民众的思维方式和心态。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一代大都是独生子女,在他们的意识深处不会觉得应该多生孩子是一件好的事情。尤其是这些独生子女往往面临着比父辈更加大的生活压力的时候。
和之前一代人不同,现在的年轻人往往更加的追求自我,对很多人来说,事业往往比组建家庭这样的事情更加重要。因此在过去可能大家还会比较传统,娶妻生子,成家立业观念还比较浓厚。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更加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样一种心态的变化也使得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不再那么强烈。
现在全球都进入老年化社会,中国也不会例外,但现在出生人口逐年下降,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会产生一些危机。在旧社会,生娃是一件很重要的大事,但在现代社会,很多年轻人都“晚婚晚育”。
因为现在的社会结构和性质都与旧社会不同了,在旧社会生娃以防老,生娃才有劳动力,但是现在有些年轻人不仅晚生娃,而且还做“丁克”,现在社会福利好,老了可以进养老院,而且现在社会依赖娃的可能性也降低了。
旧时代,人的人均寿命才三十几岁,因此结婚早,生娃也早,而且没有计划生育。现在社会,人均寿命翻了几倍,因此大家也没有很急着生娃。同时现在社会年轻人学习时间长,工作压力大,还有很多剩女,剩男,自然就会晚婚,最后导致晚育。
还有部分年轻人本身自己都没有长大,突然让他们去养育孩子,他们会变得很恐慌,因此他们选择再三去推迟,美其名曰:年轻先好好玩玩,不然等孩子出来了,忙孩子的生活起居,再也不会有自由时间了。
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养育孩子所花费的成本也是高昂的,房价上涨的已经买不起
学区房更是一个天价,各种孩子的兴趣班也是不小的负担,尤其在一线城市,很多家庭都出现了赤字。面对着各种压力,年轻人都有点忧郁症了。活在这样一种状况下,生活质量都没有保障,还有多少人会选择生娃。
为健康答疑解惑,营养界最会手绘的医生(微信公众号:王霞般若)
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为什么中国年轻一代都“晚婚晚育”?
第三,育儿经济负担重,年轻人倾向于先建立经济基础。现代育儿注重质量,这意味着高投入。刚步入社会的年轻夫妇往往认为自身尚未能为孩子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因此选择先立业再成家。第四,职场竞争激烈,年轻人希望在事业有成后再考虑生育。经过长时间的教育和职场打拼,年轻人希望在实现个人价值后,再承担...
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为什么中国年轻一代都“晚婚晚育”?
三、养娃的经济压力大,需要先奠定经济基础。现在人们都讲究高质量的养娃,高质量在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高投入,从娃一出生,大把大把的银子都砸了出去,对于刚毕业就成家的准父母来说,他们觉得自己还不能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于是选择先挣钱,再生娃。四、职场打拼不易,有了成就再要娃。年轻人...
对于《人民日报》说“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你怎么看呢?
生育孩子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意义。不想生育只是很多人面对巨大现实压力而被动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中国依靠庞大的人口红利实现了大发展,而面对低生育率,政府应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人民日报: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 鼓励政策不能画饼充饥
生育孩子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意义。不想生育只是很多人面对巨大现实压力而被动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中国依靠庞大的人口红利实现了大发展,而面对低生育率,政府应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相关报道>>> 人民日报海外版:让人们敢生愿生“二孩”
假如未来大多数人的生育欲望降低,国家会怎么做?
8月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一文指出,“面对低生育率,政府应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生育作为家事,不同家庭有不同选择。人口作为国家核心资源,需要有更长远的打算。部分人口压力较大的地区,已经先行出台鼓励政策。今年6月以来,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