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 编辑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8年4月11日)[1-2] ,子姓,[3] 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商丘夏邑县)[4-5] ,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济宁曲阜市),[6]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7]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从《论语·述而》篇看,孔子的易学观曾经有过很大的变化。孔子早年以前,不但不好《易》,反而视好《易》为求“德行”、“逊正而行义”的对立面。到晚年以后,他一反常态,好《易》竟到“居则在席,行则在橐”的痴迷地步。孔子晚年易学观的这种转变是因为他发现《周易》一书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有“古之遗言”。这种认识,可能是孔子见到了鲁太史所藏、载有“周公之德”和“周之所以王”的《易象》一书所致。传说今本《易传》系孔子所作,今本《易传》某些部份和《易象》的关系,可能也象已修《春秋)与不修《春秋》一样。由此看来,孔子晚年的易学观和孔子关于《周易》哲理的阐发,其中固然有孔子自己的创造,但毫无疑问,他也汲取了前人的成果,有其历史的渊源。
《论语·述而》“五十以学”章的“易”字《鲁论》作“亦”不可从。又认为此章是孔子晚年深入学《易》后的追悔之言。因为在晚年以前,孔子视《周易》为卜筮之书,采取排弃的态度,因此不可能发出“学《易》可以无大过”之叹。只有在“老而好易”,认识到可以“观其德义”之后,才会说出这一番追悔之语。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8年4月11日)[1-2] ,子姓,[3] 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商丘夏邑县)[4-5] ,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济宁曲阜市),[6]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7]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请用时光机,回到孔老师身边问一问这个千古疑案
孔子为什么早年不学易而晚年学易
孔子晚年易学观的这种转变是因为他发现《周易》一书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有“古之遗言”。这种认识,可能是孔子见到了鲁太史所藏、载有“周公之德”和“周之所以王”的《易象》一书所致。传说今本《易传》系孔子所作,今本《易传》某些部份和《易象》的关系,可能也象已修《春秋)与不修《春秋》一样。
一代“圣人”孔子为何说自己后悔学《易》晚了:若五十岁开始学就好了?
他还有一种思想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就是自己所不想要的,绝对不要强加于别人,就是在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换位思考,懂得站在对方的角度上为他人考虑!易经的学习很晚 了只在晚年也就是在孔子50多岁接近60岁的时候才开始学习易经,而他对易经的感兴趣程度是我们现代人所无法想象,易经就好像...
涨知识:为什么孔子晚年学周易八卦
因为他发现《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竟然把他一生的际遇给抽象化、模式化而概括殆尽了,他从中看到了自己一生的所有的努力和徒劳,所有的荣耀与耻辱,以及所有行为的结果——吉、凶、悔、吝,这种被人概括殆尽的感觉很差,哪里像一个圣人,分明是一个凡人!有种被天左右、安排的感觉,故而认为...
孔子为何晚年痴迷周易
孔子晚年痴迷周易,可能更多是出于个人心理状态的变化。他不再执着于道德体系,而是转向了占卜学的研究。这种转变或许反映了孔子在人生后期的心态变化,以及他对社会治理方式转变的无奈和适应。在那个法律逐渐取代道德的时代背景下,孔子的这种转变显得尤为突出。他不再是那个执着于道德体系的儒家学者,而是转变...
又一个问题:孔子说五十学易,无大错.与年纪有关系吗
孔子说:“五十读易,可以无大过矣”有几层含义:(1)据传说,孔子在五十岁以前,并没有机会看到易经(见附录).(2)老年人的阅历比较丰富,对易理能够心领神会.(3)既然五十能够通彻易理,做事当然不会有大错.(4)可能不主张从小就太谨慎(需要接受风雨,接受挫折,自己摸索总结经验).大人总是希望小孩少走弯路,但是小孩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