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流转,又称六道轮回,是佛教因缘生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信仰佛教的第一步就 是深信六道轮回和因果相续,因缘生法,从而产生怖畏心和出离心。这是促进学佛的善士修行的最基本的动力,不了解六道轮回,就无从了解十二因缘;不了解十二因缘,就无法解开生死轮回的环子而得到解脱。有个别信士学佛多年还在原地打转,追求神通和旁门左道,对于修行不能精进,不能吃苦,究其原因即在于此。佛教认为,人及众生并非仅有一次生死,而是有前世、后世乃至生生世世,绝大多数皆在生死中流转,依众生所具善恶之业的多少,而轮回于六道。这六道是(1)天道;(2)人道;(3)阿修罗道;(4)畜生道;(5)饿鬼道;(6)地狱道。此六道中,前三道为善道,后三道为恶道,又称“三恶道”、“三涂”。初学佛的人无论大乘小乘,皆从畏惧流转三恶道受无穷苦而初发出离心,之后,学修大乘之人才有可能发菩提心,入菩萨行。没有出离心作基础,发菩提心就是空中楼阁,毫无意义。比如人类,生来不会飞,如果没有对升空的向往,没有对鸟儿自由飞翔的羡慕与模仿,就永远不可能发明创造飞机,修行亦然。一个人自己乐于享受人间的五欲,不能自拔,也不想自拔,对于三恶道。三善道,将信将疑,怎么会自度度他,救度众生脱离苦海呢?所以,尽管有个别人,对小乘存有成见,但对修行人必须具备出离心则不能提出异议。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造成了众生在生死中流转,又怎样能获得觉悟和出离呢?我们此处不做纯理论上的论述,而是结合一幅藏传佛教的《生死流转图》(又称《六道轮回图》)来诠释此理。藏传佛教十分重视形象思维,众多的藏传佛教寺庙都以唐卡画、壁画、酥油花、剪堆(又称堆绣)来解释佛理,而《生死流转图》往往是被画在各寺庙的大经堂的外壁上,是不可或缺的图画之一。《生死流转图》的结构严谨,寓意深刻,画面中心部分是一个圆轮,它由一只大乌龟〖现多解释为是死主阎罗王——编者注〗所抓执。实际上,按照古代的传说,是乌龟背负大地,这与汉帛画上所表现的由蟾蜍背负大地的思路有异曲同工之妙。画面上的乌龟被画匠们美化成了 形象,天衣璎珞庄严其身。
轮回图历史来源
《生死流转图》,作为藏传佛教的一种重要形象思维工具,常常被绘制在寺庙的大经堂外壁,用以阐释佛理。这幅图由一个圆轮构成,象征着生命轮回的无尽循环,而圆轮被一只乌龟所支撑,乌龟则被视为死主阎罗王。乌龟的形象象征着大地的支撑者,与汉帛画上蟾蜍背负大地的意象相呼应。在画中,乌龟被描绘为...
六道轮回六道轮回图
佛教中有一幅著名的图像,被称为"六道轮回图",也有人称其为"六趣唯心图"或"六趣生死轮"。它的来源可追溯至《六趣轮回经》,并在宝顶大佛湾南岩的石龛中被刻制出来。这个石龛的高度达到了7.8米,宽度为4.8米,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一个直径达2.7米的巨大圆形雕刻,名为"六趣轮"。在佛教的教义...
轮回图的历史来源
生死流转,又称六道轮回,是佛教因缘生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信仰佛教的第一步就 是深信六道轮回和因果相续,因缘生法,从而产生怖畏心和出离心。这是促进学佛的善士修行的最基本的动力,不了解六道轮回,就无从了解十二因缘;不了解十二因缘,就无法解开生死轮回的环子而得到解脱。有个别信士学佛多年...
轮回图的介绍
轮回图表现藏传佛教六道轮回、生死流转的一种图式。又称生死流转图。轮回图是藏传佛教图式和艺术表现题材之一,由藏传佛教噶当派最早创制,后来广泛流传到其他教派。
六道轮回图的起源
”生死之轮,藏文中称为“轮回之轮”(Sipay korlo,梵语Bhava-chakra),但西方人称它为“生死之轮”或“生命之轮”(The wheel of life, the wheel of life and death)等(注:汉传佛教中称其为“五趣生死轮”、“五道轮”、“生死轮”及“十二缘起图”)。这种图画,我们常常会在西藏寺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