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易经》是一本很难读懂的书?

为什么说《易经》是一本很难读懂的书?
mcxyi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4-12-23 23:00:5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易经》这部书究竟讲了什么内容,至今仍在迷雾之中,所以才产生了种种奇怪的说法。比如,它可能是上一个文明遗留下来的,或者甚至有人说它的外星人的作品。这些说法无非是想说,我们永远都不可能读懂《易经》。

❤️‍🩹💛01|周易是一部怎样的书❤️‍🩹💛
《易经》原是一部筮书,这在历史上是有明确记载的。比如,《周礼》就说“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一曰归藏,一曰周易”。《左传》中也记载了许多应用《周易》进行占筮的案例。这样看来说它是外星智慧或上一轮文明作品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一般认为《周易》是殷末周初的作品,传统说法是由文王所作,但这一说法恐怕也难成立。我们较为接受的意见是,《易经》与《诗》《书》《礼》《乐》等文献一样,都是周代的官书,由政府委派专门的官员编定的

商代是我们文字的草创时期,那时候文字和书写技术都掌握在祭祀和统治阶级手中,一般平民无缘于文字和书写,所以商周时期不会有私人著述存在。官府委派乐官收集官府和民间的歌词集结成册,就是《诗》。委派史官记载贵族的言行、政令或事迹就产生了《春秋》和《礼》。《易经》可能与商代的甲骨文书一样,是由掌管卜筮的官员著述或编定的。
❤️‍🩹💛02|文化断代现象是《易经》难以读懂的原因之一❤️‍🩹💛
《易经》为什么难读懂?我认为这其中存在一个文化断代的缘故。诗、书、礼、易是周代文化的代表,它们是以周天子为首封建贵族的文化。但是当历史进入东周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的势力抬头。旧贵族没落了,他们的文化也衰落了,新兴贵族不再尊重它,要寻求新的文化力量。伴随着旧贵族的社会地位下降,他们的文化在新兴贵族的圈子里不重视,反而散落民间,逐渐培养起新兴的平民知识分子,古代称之为士阶层。士阶层兴起,私学逐渐兴盛起来。但由于新兴贵族阶层急需新的文化支柱,也格外重视士人的力量,最终促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士人们先接受了诗书的熏陶,但最终以己见为胜。
数百年间,新文化膨勃发展,旧文化被遗弃在角落里,楚公子游鲁,感概地说:“周礼尽在鲁矣”。孔子生于鲁,深憾于礼乐之衰,以毕生的精力修礼振乐,期望恢复周公旧业。但他并未实现夙愿,中年后以讲学为主,所使用的教材就是周代的旧典官书。当私学成熟后,人们再回过头来考察旧典本义时,却发现怎么也搞不清楚了。这就类似于一种文字的衰落,当熟悉它们的最后一批人死去,数十年或数百年后,当人们重新发现它们时,要重新认识它却需要花很大的力气。古埃及文字的发现和解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我们以为我们离《易经》的创始年代太过遥远了,所以读不懂有情可原。其实,即使是孔夫子和他后学们也都难以窥见《易经》的本原面目了。孔子曾说:“假我数年,五十以学 《易》,可以无大过矣。” 可知,在孔子时代,周代的旧典中《易》是最难读吃透的。但是学者仍然认为读懂吃透《易经》是一个必要的任务。所以有人认为《易传》是孔子所作,专门解释《易经》的。但更有可能的是《传》是儒家后学研究《易经》的。
❤️‍🩹💛03|迷信《易传》学说是《易经》难读的另一重要原因❤️‍🩹💛
我们都同意八卦是六十四卦的基础这一观点,但在《易经》古经中却没有提供八卦的知识,也没有交代八卦和六十四卦之间的关系。《易传》给我们提供了八卦起源及其代表意义的知识。它告诉我们八卦由伏羲创制,用来象征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八种事物。但是,这一说法是否符合 原意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有些人不假思索地认为经传不分家,传对经解释的最正确最合理。可是这里面包含一个极大的风险,假如传对经的解释不符合其本义,如果我们还是根据这些知识去思考那就注定了我们永远都不可能读通《易经》。
话反过来说,如果传对经的解释合理,那么我们依据它思考,早该将古 读懂吃透了。可是事实上,几千年的易学却从来却没将《易经》的本义说清楚。这意味着什么?《易传》提供给我们有关八卦起源及其意义的知识是错误的,它不符合经义,所以不能帮助我们读懂《易经》。承认这一点需要极大的勇气,难道几千年的古人都不如你?至少前人所走过的道路并没有走通,继续沿着它走下去,可能再过一千年也未必能出现积极的结论。我们倒不如放弃古人的观念,从头开始。也就是排除任何既定观念的干扰,从阅读古 开始。传与经无关,八卦符号与天地等事物无关。为了解读 ,我们需要重新构造八卦起源及其意义的知识。
❤️‍🩹💛04|小结❤️‍🩹💛

总结上文内容,《易经》是周代的官书,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易经》之所以难读懂读通,原因之一在于其流传过程中存在有文化断代现象。另一原因在于,我们解读 迷信《易传》所提供的知识和方法,传与经本无关,我们却偏偏将它用作解释《易经》的基础。

正因为我们没有能读懂吃透《易经》,所以才产生了关于《易经》的来自上一文明或外星文明等种种不切实际的说法。假如我们能够找到正确的方法,彻底将已经吃透读懂,那么,关于他的那些不切实际的说法,也就不攻自破了。

中国的《易经》分为《周易》和《易经外传》。“《易经》”是古代儒家、道家等儒家经典著作中关于宇宙万物演化和人的自然智慧之书。

而“《易经外传》”是古人对宇宙、自然变化规律的总结和阐释。“《易经》”是一部从易到经的著作,其中包含了人的思维方式、处事原则等,而“《易经》”也被称为“群经之首”。
它是中国古代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它以天地之道为基本原则,以宇宙万物及其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宝库,更是中国古代哲学史和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易经》对人们的思想有巨大影响力,是中国文化里最有影响力的一部著作之一。《易经》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它里面有非常多哲学基础知识。

1、天、地、人
《易经》里有很多的说法,如“天、地、人”,其中“天”指的是天,“地”指的是地,“人”指的是人。“
天”和“地”其实就是一种空间概念,如果把天理解成一个坐标的话,那么“天”和“地”之间是相互对应作用的。

“天”在自然界中比较普遍分布,“地”则主要分布在地壳中和地幔内。
“天”是一个宇宙体系中一个基本的空间概念。“天”指的是天和地之间对应关系,人类从大自然里面获得太多的知识,所以“地”也成为了他们最大价值追求所在。

“人”指了人这个主体,“天”是人这一主体和“地”这个主体之间相互关系决定了“人”对“天”的依赖关系。

2、天地万物的演化
“天地万物演化”是中国哲学对自然界的认识,宇宙起源于天体,并不断演化成星系团,再经过无数次星系团间碰撞,最后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自然界。

人类将宇宙万物与人类自身相联系,并由此提出了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所产生的观点。而自然界是一种大统一状态下形成的整体。

当我们面对现实世界时,世界与外界也处于大统一状态。所以说人类是宇宙万物与人类自身相联系的结果。

3、人性与天命
人性是一个主观的命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和分析。但我们可以从一个最简单的角度来看待人性。就像《易经》所说,“乾坤卦的卦象,其实也是天地之道。

而不同的道德修养所代表了不同人对人生道路问题和道德标准等问题的看法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会看到许多“圣贤”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强调人性善恶对人生道路问题和道德标准问题的影响。

4、人与自然的关系(阴阳相生,互行其利)
中国是一个讲究自然的国家,人们不仅重视自然,而且也很重视自然。中国文化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人必须与人一样地对待自然。《易经》中关于阴阳观最早是起源于印度。印度人认为阴阳和五行一样,都是人们生活在天地之间最基本也是最基本的元素。

在他们看来这种元素组合在一起才是最根本的东西。他们认为人类对地球有一种天然敬畏感和归属感,人们会对地球产生敬畏之心。

5、对生命的态度:一切归于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中国的文化中,没有绝对的完美,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只有每个人自己从自身出发,努力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境界,才能真正做到一种完美的生活。

《易经》认为,一切事物都有一个根本规律:道、天、地。在世界万物中,万物最本质和不变的就是它们之间共同运动所产生的规律。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其特殊性和普遍性。

一切事物背后都有着一定规律,它们也就互相联系和影响而存在着统一整体。因此就好像是天地之间存在着一条无形而恒久的东西——道贯穿在整个宇宙之中。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古老的典籍,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易经》大致成书于西周时期,拒今已经两千七百多年,它是一部阐述天地万物、宇宙变化典籍。时隔千年,为什么会感觉阅读《易经》会感到困难呢?

☀-–首当其冲的就是文字问题
许多古籍记载的都是繁体字,更有记载的是甲骨文。这导致习惯使用简体字的我们在翻阅古籍时不知从何下手。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所有绚丽的瑰宝都因文字的产生得以传承。古人在创造文字时会用到许多方法,如通过类比物像形状而造字,通过联想而造字等等。只有翻阅前人的注书,我们才能更加明白先贤在典籍中所想表达的意思。简体字很多也失去了他原本的意思,因文字问题导致不能理解文意是我们今天很难看懂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文章断句问题
在古人记录过程中,是不会有标点符号这一说法的。标点符号是近现代才规定在文章中使用,帮助读者能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而不同的断句就会产生不同的意思,如果因为错误的断句你就会产生错误的理解,从而曲解先贤的意思。这是非常困难的,你需要掌握一定的语文语法,还有每个词的词性转换。现存在典籍断句都是专家们经过商定确定的,但并不是唯一的标准,如果你有新的见解也可以进行验证。

☀-–再者是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古人用词非常简短、优美、含义丰富。这就导致我们很多地方因为被省略而显得晦涩难懂。五四运动时期,胡适倡导用白话文替代文言文后,使更多的人能够读书、识字、明理。白话文的推广大大地降低来我们国家文盲的概率,同时也为我们读古籍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当然这是利远远大于弊的。

☀-–最后就是文化底蕴丰富
时代背景的文化也影响着作者的写作,因为文化的差异而不能理解文意也是常有的事。同时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因为能经得过实践的考验。他们看似简单的几句话,缺包含着深奥的道理。如果不进行大量的阅读和一定的思考是不可能读懂先贤的文章的。如“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那什么是太极?什么是四象八卦?他们怎么会又有关系呢?中医中的“阴阳”“气“又是什么?许多高深的知识让我们不能完全读懂。

《易经》是我们祖先通过观察宇宙洪荒、万物星辰而总结出来的事物发展规律的一本著作。确实是非常难以理解,但这是因为这样,他才会包含更多神秘的东西。对未来的探索,我们终要不断努力。



《易经》华夏上古三大奇书之一
大二上思政课的时候,思政老师问我们以后想干什么,有个同学说他想读懂《易经》,老师发出了惊叹的表情,说你很了不得。

因为这本书根本没有几个人真正读懂了。听完之后,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通过翻阅一些资料后,为什么《易经》很难读懂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当今社会很难让人静下心来,语言不容易理解
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快餐式文化在人群中很常见,很少有人能认真静下心来去认真看一本书,更别说晦涩难懂的古书了。既然是古书,那么也是用古文的记叙方式,一般人阅读都吃力。

因为我们在初中高中学习过文言文并不是很透彻,很多古代的汉字和语言还是不能理解,只凭借译文来看当然不能很好去理解具体的意思,所以这注定会直接筛选大批读不懂的人。除非你有大师的真传,或者是一个几代都研究这个传承下来的。很显然这部分人很少。

🎄存在文化断层失传的现象
关于《易经》,我们查阅资料可以得知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一共三本书,失传了两本,只剩下了一本《周易》。

通俗来说《易经》是总结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是预测未来,就有很大难度,如果人人都能读懂预测未来岂不是很荒谬,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

🎄知识体系庞大
《易经》中的《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还包括占卜8卦:乾卦、坤卦、震卦、艮卦、离卦、坎卦、兑卦、巽卦。易经里有周易,,而周易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试想一下这个世界上知道这么多知识的能有几人,知道的越多,自然也就推测的越多,曾老可以通过易经推演出未来的变化,但是像曾老的又能出几人。能预测推测未来的都是一些命格很硬知识过硬的人。知识体系庞大,似乎人是一辈子都学不完那么多东西的。

《易经》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最后,毫不夸张的说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带点玄学的东西《易经》都能囊括其中,是集结了无数先人的心血编著而成,现寸的周易就那么厉害,更别说其他两本了。如果真的想读懂,那么可真的要终身学习了。

为什么说《易经》是一本很难读懂的书?

一般认为《周易》是殷末周初的作品,传统说法是由文王所作,但这一说法恐怕也难成立。我们较为接受的意见是,《易经》与《诗》《书》《礼》《乐》等文献一样,都是周代的官书,由政府委派专门的官员编定的 商代是我们文字的草创时期,那时候文字和书写技术都掌握在祭祀和统治阶级手中,一般平民无缘...

一般人为什么不建议学易经

不建议一般人学易经的原因复杂难懂《易经》是一本非常复杂难懂的书。一般人很难理解,很容易误解,从而误入歧途,所以不建议轻易学习易经。一方面体现在《易经》内容采用古代语言,要求有一定的古代汉语基础;另一方面,易经涵盖了很多方面,比如占星术、自然规律、哲学等。理解它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和哲学领悟能...

世界上是属易经是最难读懂的书吗?其次是不是<<道德经>>?

易经是很难读懂的,不过不一定是读懂之后最有价值的。易经之所以难以读懂,固然有其自身思想的深奥性,但是其语言的艰涩久远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现在普遍认为“文王拘而演周易”(这是史记上的说法),而文王所处时代尚属商周交接之时,其文字到孔子时已有许多变迁,所以孔子才做《易传》解释之。《易经...

都说《易经》难学,它究竟难在哪里?

而正因《易经》涉及领域广、内容丰富,自然对阅读者个人综合素质、文理科知识技能储备等要求就高。也就是说阅读者要有一定的悟性、有知识支撑力等,方能真正读懂它。比如,要懂得基本的自然科学、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生活常识,等等,有如此的知识功底,便能很好地学习易经。《易经》距今年代久远,古文难...

被年轻人说晦涩难懂,《易经》的深邃究竟怎么理解?

所以说《易经》思想是贯穿于中国古代所有文化之中,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和枢纽。《易经》的深邃在于;它本质上是一本关于卜筮 的书,它探讨的是世界运行的规律,非常具有神秘性。《易经》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以无所不包的终极原理来统摄万物。从起源上看,作为群经之首,万象之源的《易经》是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