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竟如此简单——邲之战,晋得《师》变《临》卦,庄王霸业

历史背景分析

楚国城濮之战以后(晋、楚两国在魏国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元气大伤,后经过楚庄王任用贤人,使楚国日益强大,晋秦之间的关系在崤之战以后崩裂,秦楚联合抗晋,到了宣公十二年春,楚国围攻郑国,一直持续到夏天,晋国派兵助郑,在有关攻郑和帮郑这个问题上出现了分歧。

现在把晋军和楚军的将领作如下描述

晋军

中军将:荀林父 中军佐:先縠 中军大夫:赵括、赵婴齐

上军将:士会 上军佐:郤克 上军大夫:巩朔、韩穿

下军将:赵朔 下军佐:栾书 下军大夫:荀首、赵同

司马:韩厥

楚军

楚庄王 令尹孙叔敖

中军 - 帅:沈尹

左军- 帅:子重

右军 - 帅:子反

晋军得到郑楚讲和以后,晋楚内部出现两派,一派主和,一派主战,现在把两派争论点提供出来:

晋军

晋军主和派以中军将荀林父、上军将士会、仲虺为代表:荀林父认为等楚国退回以后在进攻郑国,因为晋出兵就是因为郑国求救,一点骨气都没有,让晋国劳师动众,结果自己和楚国讲和,士会从仁义道德方面分析现在不宜和楚国结梁子;仲虺从《诗经》里面阐述帮助郑国得罪楚国不利于自己,主和。

晋军主战派以中军佐先縠为代表:晋国都已经称霸中原了,军人的职责就是大战,建立功业,不能因为楚军强大而害怕,主战。

荀首站在周易的立脚点分析先縠主战的错误:「此师殆哉。《周易》有之,在《师》三之《临》三,曰:『师出以律,否臧凶。』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众散为弱,川壅为泽,有律以如己也,故曰律。否臧,且律竭也。盈而以竭,夭且不整,所以凶也。不行谓之《临》,有帅而不从,临孰甚焉!此之谓矣。果遇,必败,彘子尸之。虽免而归,必有大咎。」韩献子谓桓子曰:「彘子以偏师陷,子罪大矣。子为元师,师不用命,谁之罪也?失属亡师,为罪已重,不如进也。事之不捷,恶有所分,与其专罪,六人同之,不犹愈乎?」师遂济。

翻译

先縠这些军队危险了。《周易》上有这样的卦象,从《师》卦变成《临》卦,爻辞说:‘出兵用法令治理,法令不严明,结果必凶。’执行顺当而成功就是‘臧’,反其道就是‘否’。大众离散是柔弱,流水壅塞就成为沼泽。有法制指挥三军如同指挥自己一样,所以叫做律。执行不顺当,法制治理就穷尽而无用。从充满到穷尽,阻塞而且不整齐,就是凶险的征兆了。不能流动叫做‘临’,有统帅而不服从,还有比这更严重的‘临’吗?说的就是先縠的这个行为了。果真和敌人相遇,一定失败,彘子将会是主要罪魁,即使免于战死而回国,一定有大的灾祸。”韩厥对荀林父说:“彘子率领一部分军队失陷,您的罪过大了。您作为最高统帅,军队不听命令,这是谁的罪过?失去属国,丢掉军队,构成的罪过已经太重,不如干脆进军。作战如果不能得胜,失败的罪过可以共分担,与其一个人承担罪责,六个人共同承担,不还好一点吗?”于是晋国的军队就渡过了黄河。

有关这段描述不是卜筮之人所测,只是在做决断时,懂周易的荀首根据现象而引出的两卦,师卦代表出师,而现在因为进攻还是不进攻产生分歧,也代表出师之前都没有想好,叫意志不坚,故取师卦的第一爻变,得到临卦,师卦第一爻:师出以律,否藏凶;临卦第一爻:咸临,贞吉。

我们先从体用关系简单分析,师、临卦上卦取坤为体,师卦下卦为坎,临卦下卦为兑,坤土克坎水,应该是小吉,外因对我很不错,代表出师前,打着仁义之军帮助郑国,晋军有理,但是郑国刷两面派,变化成了临卦,临卦的下卦为兑金,坤土生兑金,必消泄,也就是吃亏不讨好。从爻辞分析之前,我们首先给大家明确一点,就是《周易》讲究的是预防,吉中带凶,凶中带吉,防微杜渐才是正途,所以孔子才说,五十而学易可以无大过。师卦初爻说的是出师要以军纪为第一要义,不然好事中隐藏着凶险,何况现在先縠独自专行,不听主帅的,而后得到临卦,贞吉。这个到后面真的是吉吗?从韩厥告知荀林父的对话中,我们知道法不责众,即使失败了,后面也不会有太大的凶险。

楚军方论点:

1.楚庄王要回家;

2.令尹孙叔敖:以前打陈国,现在又打郑国,我们总是以仁义在外,又不能得到好处(打了就走,他国还是他国,又不兼并,没意义啊),你伍参的肉够我们吃吗;

3.宠臣伍参:你这个糟老头子坏的狠,我们赢了,就是你这个糟老头子没谋略,输了,我的肉也在晋军哪里,轮不到你!晋国国军是新人,没啥经验,主帅那边又有矛盾,这种机会不大力的把握,等到什么时候呢?

战争结果:

郑国两面派,不知道哪一方会胜利,所以离间两国打仗,臣服赢的那个国家。结果是晋军大败,元气大伤,从此楚庄王登上霸主地位。荀林父作为主帅,失败后,请求死罪,晋景公允予,士贞子说道,荀林父一身为晋国国事操心,鞠躬尽瘁,杀了他一点好处没有,在说战争这个事情本来有赢又输,这只是暂时的嘛。晋景公就命令荀林父官复原位。
mcxyi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4-12-25 00:48:5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邲之战的晋楚邲之战翻译

楚国的少宰到晋军中去,说:“寡君年轻时就遭到忧患,不善于辞令。听到两位先君来往在这条道路上,就是打算教导和安定郑国,岂敢得罪晋国?您几位不要呆得太久了!”士会回答说:“以前周平王命令我们的先君晋文侯说:‘和郑国共同辅佐周王室,不要废弃天子的命令。’现在郑国不遵循天子的命令,寡君派遣下臣们质问郑国,...

晋楚争霸的邲之战

晋军将帅对和战问题争论不休,步调不一,迟疑不进,在楚军突然进攻下,晋军主帅荀林父不知所措,下令先撤退到黄河者有赏(《左传.宣公十二年》原文:“桓子不知所为,鼓于军中曰:「先济者有赏。」”),致使中、下诸军争舟渡河,自相砍杀;仅上军在士会(随季)的率领下殿后而不败。在邲之战作战中,楚军利用晋...

《晋楚邲之战》的原文是什么?

令尹孙叔敖弗欲,曰:「昔岁入陈,今兹入郑,不无事矣。战而不捷,参之肉其足食乎?」参曰:「若事之捷,孙叔为无谋矣。不捷,参之肉将在晋军,可得食乎?」令尹南辕反旆,伍参言于王曰:「晋之从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先縠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其三帅者专行不获,听而无上,众谁适从?此行也,晋师必败。

晋国史话·第二辑(707)智氏之智

荀首在景公三年的邲之战时担任下军大夫,曾依据周易分析先毂擅自渡河必然会陷入险境。当时他的儿子荀罃也在下军服役,在全军溃败时,荀罃被楚人俘获。荀首爱子心切,不顾楚军势大,毅然带着自己的所部回去寻找儿子,射杀楚国大夫连尹襄老,俘获公子谷臣,带着战俘和尸体安然回国。 邲之战后,先毂因通狄被杀,荀首在其...

关于:先秦文学!

又如晋楚邲之战,晋军逃兵的兵车陷进坑中,追击的楚人教他们抽去车前横木,又教他们拔掉旌旗,去除车轭,轻装出逃。晋兵一边逃跑,一边回头嘲笑楚军,说自己不向楚兵经常吃败仗,所以才没有逃跑的办法。这个细节把晋军的慌乱狼狈,楚军的从容悠闲,以及晋军的戏谑可笑,统统表现得惟妙惟肖。 4、《左传》还善于叙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