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子赞美《易经》的原话
1、"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意思是孔子晚年喜欢读《易经》,并且撰写了《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等,合称"十翼",又称《易大传》。孔子勤读《易》书,致使编缀的皮条多次断开。他还说:"如果多给我几年功夫,那么,我对于《易》的知识会更加丰富的。"
2、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
意思是孔子说:“如果再给我几年的时间,五十岁就开始学习《周易》,那么就可以不犯大错误了。”
二、韦编三绝的典故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
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扩展资料
《易经》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
《易经》中连山易是中国最早的易学体系,是三易之首。《归藏》是三易之一,相传《归藏易》是以以坤卦为首,万物皆归藏于地。《周易》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一般认为它是秦汉时期融汇而成的作品。
孔子喜读《易经》,以致《韦编三绝》,即穿竹简的牛皮绳都断了多次。他说自己从《易经》中受益很大,“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对《易经》的评价是“洁净精微,易之教也。”
“洁净”包含了哲学、宗教的涵义。易经这一门学问,其思绪、思想、情绪的变动非常的清洁和宁静。
“精微”包含的则是科学思想,需要清晰的思路,冷静地头脑。 “洁净精微”语出孔子在《经解》中对《易经》的评价: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净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原为内心清静、头脑冷静、思维缜密之意。
孔子赞美易经的原话?
一、孔子赞美《易经》的原话 1、"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意思是孔子晚年喜欢读《易经》,并且撰写了《彖》上下、《象》上下、...
孔子为什么晚而喜《易》?
原文: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史记·孔子世家》译文:孔子到了晚年非常喜欢《周易》,他给《周易》编写了《彖》《系》《象》《说卦》《文言》等注释书,孔子读《易经》的次数之...
孔子对易经的评价是“洁【净】精微”还是“洁【静】精微”?不要百度哦,请列出原著出处。
《礼记·经解》说:“ 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净精微,《易》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孔子学《易》
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韦编三绝”是说绑在竹简边上的绳子多次断裂,由此可见他用功之勤。孔子对《易经》的贡献,在于他开始撰述《易传...
孔子与易经说了什么话
孔子晚年才开始读易经,读完之后感叹: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对易经的研究太深刻,体会太多,看完之后孔子就感叹易经真的是一门太高深的学问,可惜自己学得太晚了。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有一句话说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是文化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