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拿什么算卦,那东西有卖吗?看面象之说又看哪本比较好?

汉朝比较时髦的算卦方法主要有两种,麻烦一点的叫蓍(音师)卜,简便一点的叫币卜。蓍卜比较麻烦,如果你想学会,建议一边读一边照着做。蓍卜据说要用蓍草才灵,其实用牙签就行,用别的各种各样的小棍也都行,因为反正也不灵。找一块干净地方,窗户朝南,在屋子中间摆个桌子,长五尺,宽三尺,就可以坐在上面算卦了。拿五十五根牙签,放在锦囊里。再拿一个竹筒,一张纸,一支笔。这些东西的摆放都是有规矩的,现在先不管。然后烧香,致敬,开始算卦。如果条件不允许,道具可以将就一点,但是牙签一定要五十五根,因为《周易》认为五十五是一个神秘的数字,称为"大衍之数"。从五十五根牙签里,先随手拿出两根牙签,代表阴和阳,再随手拿出三根牙签,代表天地人,供在竹筒里。再拿出一根,代表元气,也供起来,一共还剩七七四十九根。供起来这六根没什么实际的用处,如果没那么多牙签,直接拿四十九根也行,但这六根代表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尊重,为的是营造算卦的气氛,这就是文化。从这四十九根里再拿出一根,夹在左手小指和无名指之间,这叫扐(读如"欢乐"之"乐" ),"扐"就是小学除法里说的"余数"。把剩下的四十八根随手分成两拨,拣少的一堆,四根四根地数,数到最后,有四种可能,剩下一根、两根、三根或者四根,如果剩的是一根、两根或者三根,就拿起四根来;如果剩的是四根,就拿起八根来。这四根或者八根牙签也叫"扐",夹在左手无名指和中指之间。然后把剩下的两堆合起来,再重复上一个过程,把得到的"扐"夹在左手中指和食指之间。然后再重复第三次,仍然得到四根或八根牙签。现在我们从四十八根里拿出了三堆"扐",有四根的,有八根的。如果有两堆四根,一堆八根,就叫"少阴",画一道阴爻(--),读作"拆";如果两堆八根,一堆四根,就叫"少阳",画一道阳爻(-),读作"单";如果三堆都是八根,就叫"老阴",画一个"拆",旁边再打个点;如果三堆都是四根,就叫"老阳",画一个"单",旁边打个点。按规矩,老阴应该画叉,老阳应该画方框,没有实际意义,这里就省略了。这就画好了一爻,再把四十九根牙签都放到竹筒里,重新来。这么反复六遍,画出六爻,一卦就画好了。画的时候注意,要从下往上画。第一爻画在最下面,第二爻画在第一爻之上,第三爻画在第二爻之上,这是模拟世间万物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画好后,把东西收拾好,再焚香、致敬,从桌子上下来,卦就算完了。算完以后,就找一本《周易》,去里面找自己刚才算出来的卦。顺便说一句,买《周易》的时候不要拣贵的买。贵的书往往是加了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浪费钱不说,还容易误导人。如果在书店看见好几本《周易》,在确定其六十四卦齐全的前提下,建议买最便宜的一本,当然还要看注释的深浅是不是适合自己。翻开《周易》,就可以看到每一卦前面都有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就是咱们刚才画出来的卦象。卦象的后面跟着一些话,这些话就叫"卦辞",是总说这一卦的。比如《乾卦》,卦象是六个阳爻,后面跟了一句话:"乾,元亨利贞",这"乾"是卦名,"元亨利贞"就是卦辞。卦辞后面还有爻辞。刚才画卦时我们知道,每一卦是由六个爻组成的,而这六个爻都有自己独立的意思,爻辞就是解释每一爻的意思。我们先在《周易》里找到刚才画出的卦,然后看刚才画出来的卦里有没有老阴或者老阳。老阴和老阳统称"变爻",也叫"动爻"。之所以叫"变爻"或"动爻",是因为老阴和老阳是会变的,阴的变成阳的,阳的变成阴的。如果没有"变爻",就直接看卦辞。如果有"变爻",就去看变的那爻的爻辞。得到的卦辞或者爻辞就是你占卜的结果。可是要是算出来不只一个"变爻"怎么办呢?这就有点麻烦,如果有两个变爻,就把两爻的爻辞综合起来看,如果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变爻,就等于没有变爻,就去看卦辞。--听着还是有点乱。西汉焦延寿想得就比较周到。他不看动爻,只看静爻,就是看卦象。我们画出来一个卦象,把老阳老阴都变过去以后,又形成一个新的卦象,这就有了两个卦象,根据这两个卦象就可以判断吉凶了。这叫做"某之某"。比如我们卜出来乾卦,二爻和五爻都是变爻,把二爻和五爻都变成阴爻,又得到离卦,那么我们卜出来的就是"乾之离"。在焦延寿写的《焦氏易林》里,每两个卦象之间的变化都配有一首四言诗,叫做"林辞"。A之B有一条,B之A也有一条,这样一共有64×64=4096林,算出卦来,一查《焦氏易林》就行了。不过这主意也不是焦延寿自己出的,估计是他从楚国巫师那里听来的。《焦氏易林》收在《四库全书》里,但是现在市面上好像没卖的。到网上百度一下,应该有电子版。有人会问了,"扐"有两种情况,但这两种情况的概率是不一样的,"扐"四根的概率是75%,"扐"八根的概率只有25%,"阴阳"之间的概率不应该是各50%么?不是的,《周易》认为,人的运气有"吉凶悔吝"四种,人和天是一组对立的"阴阳",天自己又有"阴阳",人自己也有"阴阳",天人交汇时,自然就有四种可能。人得到幸福,也就是得"吉",只有四分之一的可能,还有四分之一的可能是陷入困境,也就是得"凶",另外二分之一的可能是留下遗憾,也就是"悔"和"吝"。比如两个人谈了一段恋爱,该结婚了。如果两个人都想结婚,那就能顺顺当当地结,这就是吉。如果两个人都不想结婚,那就别结了,就是凶。这两种情况都没什么可说的。如果一个想结一个不想结呢?这就有的讨论了。其中想结的一方就是悔,不想结的一方就是吝。悔和吝可能往吉的方向发展,原来不想结的一方也想通了,同意结婚了;但是也可能往凶的方向发展,原来不想结的还是不想结,原来想结的也折腾烦了。吉凶悔吝各有四分之一的可能,坚决能成的占四分之一,坚决不能成的也占四分之一,还有二分之一的余地,属于事在人为。蓍卜比较麻烦,汉朝人为了省事,就发明了币卜。据说要汉五铢钱才灵,五铢钱不好找,拿人民币钢蹦代替就行了。要三个一样的钢蹦,规定有字的一面为阳,没字有国徽的一面为阴,一扔,落下来,两阴一阳为少阴,两阳一阴为少阳,三个阳是老阴,三个阴是老阳。扔六次,仿照蓍卜画卦就行了。这就快多了。汉朝和现在一样,是把国号印在钱币背面的,所以拿钢蹦扔没问题。但宋朝人认为有国号的一面是正面,这样就缠不清阴阳了。所以有人就拿三个骰子,每个骰子涂好色,规定三面为阳,三面为阴,然后扔,也行,意思是一样的。用钢蹦或骰子扔,效率是大大提高了,但有一个小问题。就是在蓍卜中,每一"扐"得阳的概率是四分之一,而在币卜中,每一枚钱币落下来时阳面朝上的概率却成了二分之一,这就不符合《周易》原来"吉凶悔吝"的思想了。不过币卜带来的方便毕竟是巨大的,不很较真的时候,用币卜就可以了。古人认为当巫师很难,把巫师的本事说得特别玄乎。其实掌管卜筮的巫师整天就干这么点事,没什么难的。谁都当得了巫师。 汉朝比较时髦的算卦方法主要有两种,麻烦一点的叫蓍(音师)卜,简便一点的叫币卜。蓍卜比较麻烦,如果你想学会,建议一边读一边照着做。蓍卜据说要用蓍草才灵,其实用牙签就行,用别的各种各样的小棍也都行,因为反正也不灵。找一块干净地方,窗户朝南,在屋子中间摆个桌子,长五尺,宽三尺,就可以坐在上面算卦了。拿五十五根牙签,放在锦囊里。再拿一个竹筒,一张纸,一支笔。这些东西的摆放都是有规矩的,现在先不管。然后烧香,致敬,开始算卦。如果条件不允许,道具可以将就一点,但是牙签一定要五十五根,因为《周易》认为五十五是一个神秘的数字,称为"大衍之数"。从五十五根牙签里,先随手拿出两根牙签,代表阴和阳,再随手拿出三根牙签,代表天地人,供在竹筒里。再拿出一根,代表元气,也供起来,一共还剩七七四十九根。供起来这六根没什么实际的用处,如果没那么多牙签,直接拿四十九根也行,但这六根代表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尊重,为的是营造算卦的气氛,这就是文化。从这四十九根里再拿出一根,夹在左手小指和无名指之间,这叫扐(读如"欢乐"之"乐" ),"扐"就是小学除法里说的"余数"。把剩下的四十八根随手分成两拨,拣少的一堆,四根四根地数,数到最后,有四种可能,剩下一根、两根、三根或者四根,如果剩的是一根、两根或者三根,就拿起四根来;如果剩的是四根,就拿起八根来。这四根或者八根牙签也叫"扐",夹在左手无名指和中指之间。然后把剩下的两堆合起来,再重复上一个过程,把得到的"扐"夹在左手中指和食指之间。然后再重复第三次,仍然得到四根或八根牙签。现在我们从四十八根里拿出了三堆"扐",有四根的,有八根的。如果有两堆四根,一堆八根,就叫"少阴",画一道阴爻(--),读作"拆";如果两堆八根,一堆四根,就叫"少阳",画一道阳爻(-),读作"单";如果三堆都是八根,就叫"老阴",画一个"拆",旁边再打个点;如果三堆都是四根,就叫"老阳",画一个"单",旁边打个点。按规矩,老阴应该画叉,老阳应该画方框,没有实际意义,这里就省略了。这就画好了一爻,再把四十九根牙签都放到竹筒里,重新来。这么反复六遍,画出六爻,一卦就画好了。画的时候注意,要从下往上画。第一爻画在最下面,第二爻画在第一爻之上,第三爻画在第二爻之上,这是模拟世间万物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画好后,把东西收拾好,再焚香、致敬,从桌子上下来,卦就算完了。算完以后,就找一本《周易》,去里面找自己刚才算出来的卦。顺便说一句,买《周易》的时候不要拣贵的买。贵的书往往是加了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浪费钱不说,还容易误导人。如果在书店看见好几本《周易》,在确定其六十四卦齐全的前提下,建议买最便宜的一本,当然还要看注释的深浅是不是适合自己。翻开《周易》,就可以看到每一卦前面都有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就是咱们刚才画出来的卦象。卦象的后面跟着一些话,这些话就叫"卦辞",是总说这一卦的。比如《乾卦》,卦象是六个阳爻,后面跟了一句话:"乾,元亨利贞",这"乾"是卦名,"元亨利贞"就是卦辞。卦辞后面还有爻辞。刚才画卦时我们知道,每一卦是由六个爻组成的,而这六个爻都有自己独立的意思,爻辞就是解释每一爻的意思。我们先在《周易》里找到刚才画出的卦,然后看刚才画出来的卦里有没有老阴或者老阳。老阴和老阳统称"变爻",也叫"动爻"。之所以叫"变爻"或"动爻",是因为老阴和老阳是会变的,阴的变成阳的,阳的变成阴的。如果没有"变爻",就直接看卦辞。如果有"变爻",就去看变的那爻的爻辞。得到的卦辞或者爻辞就是你占卜的结果。可是要是算出来不只一个"变爻"怎么办呢?这就有点麻烦,如果有两个变爻,就把两爻的爻辞综合起来看,如果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变爻,就等于没有变爻,就去看卦辞。--听着还是有点乱。西汉焦延寿想得就比较周到。他不看动爻,只看静爻,就是看卦象。我们画出来一个卦象,把老阳老阴都变过去以后,又形成一个新的卦象,这就有了两个卦象,根据这两个卦象就可以判断吉凶了。这叫做"某之某"。比如我们卜出来乾卦,二爻和五爻都是变爻,把二爻和五爻都变成阴爻,又得到离卦,那么我们卜出来的就是"乾之离"。在焦延寿写的《焦氏易林》里,每两个卦象之间的变化都配有一首四言诗,叫做"林辞"。A之B有一条,B之A也有一条,这样一共有64×64=4096林,算出卦来,一查《焦氏易林》就行了。不过这主意也不是焦延寿自己出的,估计是他从楚国巫师那里听来的。《焦氏易林》收在《四库全书》里,但是现在市面上好像没卖的。到网上百度一下,应该有电子版。有人会问了,"扐"有两种情况,但这两种情况的概率是不一样的,"扐"四根的概率是75%,"扐"八根的概率只有25%,"阴阳"之间的概率不应该是各50%么?不是的,《周易》认为,人的运气有"吉凶悔吝"四种,人和天是一组对立的"阴阳",天自己又有"阴阳",人自己也有"阴阳",天人交汇时,自然就有四种可能。人得到幸福,也就是得"吉",只有四分之一的可能,还有四分之一的可能是陷入困境,也就是得"凶",另外二分之一的可能是留下遗憾,也就是"悔"和"吝"。比如两个人谈了一段恋爱,该结婚了。如果两个人都想结婚,那就能顺顺当当地结,这就是吉。如果两个人都不想结婚,那就别结了,就是凶。这两种情况都没什么可说的。如果一个想结一个不想结呢?这就有的讨论了。其中想结的一方就是悔,不想结的一方就是吝。悔和吝可能往吉的方向发展,原来不想结的一方也想通了,同意结婚了;但是也可能往凶的方向发展,原来不想结的还是不想结,原来想结的也折腾烦了。吉凶悔吝各有四分之一的可能,坚决能成的占四分之一,坚决不能成的也占四分之一,还有二分之一的余地,属于事在人为。蓍卜比较麻烦,汉朝人为了省事,就发明了币卜。据说要汉五铢钱才灵,五铢钱不好找,拿人民币钢蹦代替就行了。要三个一样的钢蹦,规定有字的一面为阳,没字有国徽的一面为阴,一扔,落下来,两阴一阳为少阴,两阳一阴为少阳,三个阳是老阴,三个阴是老阳。扔六次,仿照蓍卜画卦就行了。这就快多了。汉朝和现在一样,是把国号印在钱币背面的,所以拿钢蹦扔没问题。但宋朝人认为有国号的一面是正面,这样就缠不清阴阳了。所以有人就拿三个骰子,每个骰子涂好色,规定三面为阳,三面为阴,然后扔,也行,意思是一样的。用钢蹦或骰子扔,效率是大大提高了,但有一个小问题。就是在蓍卜中,每一"扐"得阳的概率是四分之一,而在币卜中,每一枚钱币落下来时阳面朝上的概率却成了二分之一,这就不符合《周易》原来"吉凶悔吝"的思想了。不过币卜带来的方便毕竟是巨大的,不很较真的时候,用币卜就可以了。古人认为当巫师很难,把巫师的本事说得特别玄乎。其实掌管卜筮的巫师整天就干这么点事,没什么难的。谁都当得了巫师。
mcxyi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4-12-23 19:29:1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汉朝比较时髦的算卦方法主要有两种,麻烦一点的叫蓍(音师)卜,简便一点的叫币卜。蓍卜比较麻烦,如果你想学会,建议一边读一边照着做。蓍卜据说要用蓍草才灵,其实用牙签就行,用别的各种各样的小棍也都行,因为反正也不灵。找一块干净地方,窗户朝南,在屋子中间摆个桌子,长五尺,宽三尺,就可以坐在上面算卦了。拿五十五根牙签,放在锦囊里。再拿一个竹筒,一张纸,一支笔。这些东西的摆放都是有规矩的,现在先不管。然后烧香,致敬,开始算卦。如果条件不允许,道具可以将就一点,但是牙签一定要五十五根,因为《周易》认为五十五是一个神秘的数字,称为"大衍之数"。从五十五根牙签里,先随手拿出两根牙签,代表阴和阳,再随手拿出三根牙签,代表天地人,供在竹筒里。再拿出一根,代表元气,也供起来,一共还剩七七四十九根。供起来这六根没什么实际的用处,如果没那么多牙签,直接拿四十九根也行,但这六根代表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尊重,为的是营造算卦的气氛,这就是文化。从这四十九根里再拿出一根,夹在左手小指和无名指之间,这叫扐(读如"欢乐"之"乐" ),"扐"就是小学除法里说的"余数"。把剩下的四十八根随手分成两拨,拣少的一堆,四根四根地数,数到最后,有四种可能,剩下一根、两根、三根或者四根,如果剩的是一根、两根或者三根,就拿起四根来;如果剩的是四根,就拿起八根来。这四根或者八根牙签也叫"扐",夹在左手无名指和中指之间。然后把剩下的两堆合起来,再重复上一个过程,把得到的"扐"夹在左手中指和食指之间。然后再重复第三次,仍然得到四根或八根牙签。现在我们从四十八根里拿出了三堆"扐",有四根的,有八根的。如果有两堆四根,一堆八根,就叫"少阴",画一道阴爻(--),读作"拆";如果两堆八根,一堆四根,就叫"少阳",画一道阳爻(-),读作"单";如果三堆都是八根,就叫"老阴",画一个"拆",旁边再打个点;如果三堆都是四根,就叫"老阳",画一个"单",旁边打个点。按规矩,老阴应该画叉,老阳应该画方框,没有实际意义,这里就省略了。这就画好了一爻,再把四十九根牙签都放到竹筒里,重新来。这么反复六遍,画出六爻,一卦就画好了。画的时候注意,要从下往上画。第一爻画在最下面,第二爻画在第一爻之上,第三爻画在第二爻之上,这是模拟世间万物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画好后,把东西收拾好,再焚香、致敬,从桌子上下来,卦就算完了。算完以后,就找一本《周易》,去里面找自己刚才算出来的卦。顺便说一句,买《周易》的时候不要拣贵的买。贵的书往往是加了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浪费钱不说,还容易误导人。如果在书店看见好几本《周易》,在确定其六十四卦齐全的前提下,建议买最便宜的一本,当然还要看注释的深浅是不是适合自己。翻开《周易》,就可以看到每一卦前面都有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就是咱们刚才画出来的卦象。卦象的后面跟着一些话,这些话就叫"卦辞",是总说这一卦的。比如《乾卦》,卦象是六个阳爻,后面跟了一句话:"乾,元亨利贞",这"乾"是卦名,"元亨利贞"就是卦辞。卦辞后面还有爻辞。刚才画卦时我们知道,每一卦是由六个爻组成的,而这六个爻都有自己独立的意思,爻辞就是解释每一爻的意思。我们先在《周易》里找到刚才画出的卦,然后看刚才画出来的卦里有没有老阴或者老阳。老阴和老阳统称"变爻",也叫"动爻"。之所以叫"变爻"或"动爻",是因为老阴和老阳是会变的,阴的变成阳的,阳的变成阴的。如果没有"变爻",就直接看卦辞。如果有"变爻",就去看变的那爻的爻辞。得到的卦辞或者爻辞就是你占卜的结果。可是要是算出来不只一个"变爻"怎么办呢?这就有点麻烦,如果有两个变爻,就把两爻的爻辞综合起来看,如果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变爻,就等于没有变爻,就去看卦辞。--听着还是有点乱。西汉焦延寿想得就比较周到。他不看动爻,只看静爻,就是看卦象。我们画出来一个卦象,把老阳老阴都变过去以后,又形成一个新的卦象,这就有了两个卦象,根据这两个卦象就可以判断吉凶了。这叫做"某之某"。比如我们卜出来乾卦,二爻和五爻都是变爻,把二爻和五爻都变成阴爻,又得到离卦,那么我们卜出来的就是"乾之离"。在焦延寿写的《焦氏易林》里,每两个卦象之间的变化都配有一首四言诗,叫做"林辞"。A之B有一条,B之A也有一条,这样一共有64×64=4096林,算出卦来,一查《焦氏易林》就行了。不过这主意也不是焦延寿自己出的,估计是他从楚国巫师那里听来的。《焦氏易林》收在《四库全书》里,但是现在市面上好像没卖的。到网上百度一下,应该有电子版。有人会问了,"扐"有两种情况,但这两种情况的概率是不一样的,"扐"四根的概率是75%,"扐"八根的概率只有25%,"阴阳"之间的概率不应该是各50%么?不是的,《周易》认为,人的运气有"吉凶悔吝"四种,人和天是一组对立的"阴阳",天自己又有"阴阳",人自己也有"阴阳",天人交汇时,自然就有四种可能。人得到幸福,也就是得"吉",只有四分之一的可能,还有四分之一的可能是陷入困境,也就是得"凶",另外二分之一的可能是留下遗憾,也就是"悔"和"吝"。比如两个人谈了一段恋爱,该结婚了。如果两个人都想结婚,那就能顺顺当当地结,这就是吉。如果两个人都不想结婚,那就别结了,就是凶。这两种情况都没什么可说的。如果一个想结一个不想结呢?这就有的讨论了。其中想结的一方就是悔,不想结的一方就是吝。悔和吝可能往吉的方向发展,原来不想结的一方也想通了,同意结婚了;但是也可能往凶的方向发展,原来不想结的还是不想结,原来想结的也折腾烦了。吉凶悔吝各有四分之一的可能,坚决能成的占四分之一,坚决不能成的也占四分之一,还有二分之一的余地,属于事在人为。蓍卜比较麻烦,汉朝人为了省事,就发明了币卜。据说要汉五铢钱才灵,五铢钱不好找,拿人民币钢蹦代替就行了。要三个一样的钢蹦,规定有字的一面为阳,没字有国徽的一面为阴,一扔,落下来,两阴一阳为少阴,两阳一阴为少阳,三个阳是老阴,三个阴是老阳。扔六次,仿照蓍卜画卦就行了。这就快多了。汉朝和现在一样,是把国号印在钱币背面的,所以拿钢蹦扔没问题。但宋朝人认为有国号的一面是正面,这样就缠不清阴阳了。所以有人就拿三个骰子,每个骰子涂好色,规定三面为阳,三面为阴,然后扔,也行,意思是一样的。用钢蹦或骰子扔,效率是大大提高了,但有一个小问题。就是在蓍卜中,每一"扐"得阳的概率是四分之一,而在币卜中,每一枚钱币落下来时阳面朝上的概率却成了二分之一,这就不符合《周易》原来"吉凶悔吝"的思想了。不过币卜带来的方便毕竟是巨大的,不很较真的时候,用币卜就可以了。古人认为当巫师很难,把巫师的本事说得特别玄乎。其实掌管卜筮的巫师整天就干这么点事,没什么难的。谁都当得了巫师。 汉朝比较时髦的算卦方法主要有两种,麻烦一点的叫蓍(音师)卜,简便一点的叫币卜。蓍卜比较麻烦,如果你想学会,建议一边读一边照着做。蓍卜据说要用蓍草才灵,其实用牙签就行,用别的各种各样的小棍也都行,因为反正也不灵。找一块干净地方,窗户朝南,在屋子中间摆个桌子,长五尺,宽三尺,就可以坐在上面算卦了。拿五十五根牙签,放在锦囊里。再拿一个竹筒,一张纸,一支笔。这些东西的摆放都是有规矩的,现在先不管。然后烧香,致敬,开始算卦。如果条件不允许,道具可以将就一点,但是牙签一定要五十五根,因为《周易》认为五十五是一个神秘的数字,称为"大衍之数"。从五十五根牙签里,先随手拿出两根牙签,代表阴和阳,再随手拿出三根牙签,代表天地人,供在竹筒里。再拿出一根,代表元气,也供起来,一共还剩七七四十九根。供起来这六根没什么实际的用处,如果没那么多牙签,直接拿四十九根也行,但这六根代表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尊重,为的是营造算卦的气氛,这就是文化。从这四十九根里再拿出一根,夹在左手小指和无名指之间,这叫扐(读如"欢乐"之"乐" ),"扐"就是小学除法里说的"余数"。把剩下的四十八根随手分成两拨,拣少的一堆,四根四根地数,数到最后,有四种可能,剩下一根、两根、三根或者四根,如果剩的是一根、两根或者三根,就拿起四根来;如果剩的是四根,就拿起八根来。这四根或者八根牙签也叫"扐",夹在左手无名指和中指之间。然后把剩下的两堆合起来,再重复上一个过程,把得到的"扐"夹在左手中指和食指之间。然后再重复第三次,仍然得到四根或八根牙签。现在我们从四十八根里拿出了三堆"扐",有四根的,有八根的。如果有两堆四根,一堆八根,就叫"少阴",画一道阴爻(--),读作"拆";如果两堆八根,一堆四根,就叫"少阳",画一道阳爻(-),读作"单";如果三堆都是八根,就叫"老阴",画一个"拆",旁边再打个点;如果三堆都是四根,就叫"老阳",画一个"单",旁边打个点。按规矩,老阴应该画叉,老阳应该画方框,没有实际意义,这里就省略了。这就画好了一爻,再把四十九根牙签都放到竹筒里,重新来。这么反复六遍,画出六爻,一卦就画好了。画的时候注意,要从下往上画。第一爻画在最下面,第二爻画在第一爻之上,第三爻画在第二爻之上,这是模拟世间万物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画好后,把东西收拾好,再焚香、致敬,从桌子上下来,卦就算完了。算完以后,就找一本《周易》,去里面找自己刚才算出来的卦。顺便说一句,买《周易》的时候不要拣贵的买。贵的书往往是加了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浪费钱不说,还容易误导人。如果在书店看见好几本《周易》,在确定其六十四卦齐全的前提下,建议买最便宜的一本,当然还要看注释的深浅是不是适合自己。翻开《周易》,就可以看到每一卦前面都有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就是咱们刚才画出来的卦象。卦象的后面跟着一些话,这些话就叫"卦辞",是总说这一卦的。比如《乾卦》,卦象是六个阳爻,后面跟了一句话:"乾,元亨利贞",这"乾"是卦名,"元亨利贞"就是卦辞。卦辞后面还有爻辞。刚才画卦时我们知道,每一卦是由六个爻组成的,而这六个爻都有自己独立的意思,爻辞就是解释每一爻的意思。我们先在《周易》里找到刚才画出的卦,然后看刚才画出来的卦里有没有老阴或者老阳。老阴和老阳统称"变爻",也叫"动爻"。之所以叫"变爻"或"动爻",是因为老阴和老阳是会变的,阴的变成阳的,阳的变成阴的。如果没有"变爻",就直接看卦辞。如果有"变爻",就去看变的那爻的爻辞。得到的卦辞或者爻辞就是你占卜的结果。可是要是算出来不只一个"变爻"怎么办呢?这就有点麻烦,如果有两个变爻,就把两爻的爻辞综合起来看,如果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变爻,就等于没有变爻,就去看卦辞。--听着还是有点乱。西汉焦延寿想得就比较周到。他不看动爻,只看静爻,就是看卦象。我们画出来一个卦象,把老阳老阴都变过去以后,又形成一个新的卦象,这就有了两个卦象,根据这两个卦象就可以判断吉凶了。这叫做"某之某"。比如我们卜出来乾卦,二爻和五爻都是变爻,把二爻和五爻都变成阴爻,又得到离卦,那么我们卜出来的就是"乾之离"。在焦延寿写的《焦氏易林》里,每两个卦象之间的变化都配有一首四言诗,叫做"林辞"。A之B有一条,B之A也有一条,这样一共有64×64=4096林,算出卦来,一查《焦氏易林》就行了。不过这主意也不是焦延寿自己出的,估计是他从楚国巫师那里听来的。《焦氏易林》收在《四库全书》里,但是现在市面上好像没卖的。到网上百度一下,应该有电子版。有人会问了,"扐"有两种情况,但这两种情况的概率是不一样的,"扐"四根的概率是75%,"扐"八根的概率只有25%,"阴阳"之间的概率不应该是各50%么?不是的,《周易》认为,人的运气有"吉凶悔吝"四种,人和天是一组对立的"阴阳",天自己又有"阴阳",人自己也有"阴阳",天人交汇时,自然就有四种可能。人得到幸福,也就是得"吉",只有四分之一的可能,还有四分之一的可能是陷入困境,也就是得"凶",另外二分之一的可能是留下遗憾,也就是"悔"和"吝"。比如两个人谈了一段恋爱,该结婚了。如果两个人都想结婚,那就能顺顺当当地结,这就是吉。如果两个人都不想结婚,那就别结了,就是凶。这两种情况都没什么可说的。如果一个想结一个不想结呢?这就有的讨论了。其中想结的一方就是悔,不想结的一方就是吝。悔和吝可能往吉的方向发展,原来不想结的一方也想通了,同意结婚了;但是也可能往凶的方向发展,原来不想结的还是不想结,原来想结的也折腾烦了。吉凶悔吝各有四分之一的可能,坚决能成的占四分之一,坚决不能成的也占四分之一,还有二分之一的余地,属于事在人为。蓍卜比较麻烦,汉朝人为了省事,就发明了币卜。据说要汉五铢钱才灵,五铢钱不好找,拿人民币钢蹦代替就行了。要三个一样的钢蹦,规定有字的一面为阳,没字有国徽的一面为阴,一扔,落下来,两阴一阳为少阴,两阳一阴为少阳,三个阳是老阴,三个阴是老阳。扔六次,仿照蓍卜画卦就行了。这就快多了。汉朝和现在一样,是把国号印在钱币背面的,所以拿钢蹦扔没问题。但宋朝人认为有国号的一面是正面,这样就缠不清阴阳了。所以有人就拿三个骰子,每个骰子涂好色,规定三面为阳,三面为阴,然后扔,也行,意思是一样的。用钢蹦或骰子扔,效率是大大提高了,但有一个小问题。就是在蓍卜中,每一"扐"得阳的概率是四分之一,而在币卜中,每一枚钱币落下来时阳面朝上的概率却成了二分之一,这就不符合《周易》原来"吉凶悔吝"的思想了。不过币卜带来的方便毕竟是巨大的,不很较真的时候,用币卜就可以了。古人认为当巫师很难,把巫师的本事说得特别玄乎。其实掌管卜筮的巫师整天就干这么点事,没什么难的。谁都当得了巫师。

周易算卦不用专门买东西,用三个铜钱也行,不用铜钱用时间,地点,数字,名字方位等等起卦都行,不需要工具的.推荐你看看邵伟华的<<周易与预测学>>,他的卦术很高超.看相的话,据我所知<<麻衣神相>>是比较准的.

周易拿什么算卦,那东西有卖吗?看面象之说又看哪本比较好?

1. 汉朝流行的两种算卦方法是蓍卜和币卜。蓍卜较为繁琐,需要准备牙签、竹筒、纸张和笔等物品,按照一定规则摆放和操作。首先,需要五十五根牙签,象征《周易》中的"大衍之数"。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抽取和计数过程,得到六个爻,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卦象。在得到卦象后,需要查阅《周易》一书,找到对应的...

周易拿什么算卦,那东西有卖吗?看面象之说又看哪本比较好?

拿五十五根牙签,放在锦囊里。再拿一个竹筒,一张纸,一支笔。这些东西的摆放都是有规矩的,现在先不管。然后烧香,致敬,开始算卦。如果条件不允许,道具可以将就一点,但是牙签一定要五十五根,因为《周易》认为五十五是一个神秘的数字,称为"大衍之数"。从五十五根牙签里,先随手拿出两根牙签,代表阴和...

周易六十四卦详解硬币,硬币算卦64详解?

但变爻的情况无非就以下七种,这就是整个算卦过程里唯一 的难点了,要麻烦兄弟们辛苦一下,把下面七点背下来: 1、没有变爻:在《易经》中查出本卦的卦辞,根据这个卦词的意思来解释你算的这一卦。 2、一个变爻:在《易经》中查出本卦的变爻的爻辞,根据这个爻词的意思来解释你算的这 一卦。 3、二个变爻:...

周易怎么算卦?用铜钱吗?梅花易数,六爻是什么?怎么算

1. 周易,古代经典之一,揭示了自然与事物发展的规律。在周易中,算卦是一种通过特定方法得到卦象,进而参考解释现实问题的过程。2. 铜钱在算卦中是工具之一,特别是火珠林法这种六爻预测方法,使用铜钱落地时的变化来启示卦象。通过摇动铜钱六次,形成卦象及其变化,然后用火珠林法装卦,通过类似数学公式的...

周易八卦铜钱,摇铜钱算卦六十四卦

结论:周易八卦中,五帝钱被赋予了强大的能量,不仅能挡煞避邪,还能旺财和化解家居中多种风水问题。而铜钱算卦,如金钱龟卜、数字占卜、姓名笔划占等,则是通过摇动铜钱的阴阳面组合成六十四卦来占卜吉凶。具体操作方法包括用三枚或六枚铜钱(如清朝五帝钱)通过摇动、排列,结合易经的六十四卦和爻辞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