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中是怎么探讨了“变”和“常”的关系问题?

《周易》认为,客观世界中尽管充满了“变”,但“变”是有规律的,“变”的原因和根源也不在于“变”本身,而是有着其内在的根据,这些依据和规律就是“常”,它是客观存在的,是无所不在的“自然之道”,因而是绝对的,而“变”是相对的,是有迹可寻的,所谓“变者用也,不变者体也”。从“体用”的角度论,则“常”永远是在按自己的规律运行和存在,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时,识“变”是为了达于“常”,认识了“常”,并遵循和把握“常”以应付现实世界中的“变”,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而且,这个“常”在自然界就是自然之道,是“天道”(自然规律)或“天理”,其在人间则体现为封建的伦理纲常。据此,人们只有践行封建纲常礼法,才是对“天道”的遵循,才能从根本上把握天下之变而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mcxyi 阅读 1 次 更新于 2024-12-26 14:12:2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周易》认为,客观世界中尽管充满了“变”,但“变”是有规律的,“变”的原因和根源也不在于“变”本身,而是有着其内在的根据,这些依据和规律就是“常”,它是客观存在的,是无所不在的“自然之道”,因而是绝对的,而“变”是相对的,是有迹可寻的,所谓“变者用也,不变者体也”。从“体用”的角度论,则“常”永远是在按自己的规律运行和存在,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时,识“变”是为了达于“常”,认识了“常”,并遵循和把握“常”以应付现实世界中的“变”,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而且,这个“常”在自然界就是自然之道,是“天道”(自然规律)或“天理”,其在人间则体现为封建的伦理纲常。据此,人们只有践行封建纲常礼法,才是对“天道”的遵循,才能从根本上把握天下之变而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周易》中是怎么探讨了“变”和“常”的关系问题?

《周易》认为,客观世界中尽管充满了“变”,但“变”是有规律的,“变”的原因和根源也不在于“变”本身,而是有着其内在的根据,这些依据和规律就是“常”,它是客观存在的,是无所不在的“自然之道”,因而是绝对的,而“变”是相对的,是有迹可寻的,所谓“变者用也,不变者体也”。从“...

《周易》通过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

儒家经典“五经”之一,相传周人所作,故名之。“易”有变易(穷究事物变化)、简易(执简驳繁)、不易(永恒不变)三义。内容包括经、传两部分,其中“经”包含由干、坤、震、离、巽、兑、坎、艮等八卦重叠而成的六十四卦,以及组成六十四卦的三百八十四爻。每卦有卦形、卦名、卦辞,并有六...

周易对卦数变合参四库提要

由一位明喻国人的作者撰写的文章探讨了《周易》中的卦数变合问题。作者指出,朱熹未能理解《易经》中关于“十年”、“三年”、“七日”和“八日”等概念的深层含义,以及《讼》卦九二爻的“三百户”数目。有趣的是,国人通过独特的解读方法,将《屯》和《蒙》两卦组合,以《屯》卦的下爻对应《蒙...

如何理解《易经》的变通与圆融?

1、会变通的人,迟早有出头之日易变无穷,万变不离其宗。其核心,是阴阳,顺势和逆势的变化。我们只需要在这两股势能之间,不断变通,顺势而为。2、变通的智慧《易经·系辞》中说:“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道。”做人做事,鉴古而不泥于古,效人而不拘于人。3、退一步《易经》:“...

周易认为变化和长久的发展是相悖的吗

不是 “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而言应该认识到,身处困窘之际就要想到变通,只有变通才能亨通畅达,亨通畅达就能够长久。变通而图存,自古至今,个人如此,国家亦然,在发展受阻时,应善于打破陈规,灵活变通,才能寻找到发展的新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