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爻的卦和爻别说

苏轼在解释各卦爻辞时,经常用到“卦合而言之”、“爻别而观之”的观察方法,比较典型的如《履》、《咸》、《恒》、《大过》等卦,他在解释《恒》卦九二时说:故卦莫吉于咸、恒者,以其合也。及离而观之,见己而不见彼,则其所以为咸、恒者亡矣。故咸、恒无完爻,其美者不过“悔亡”。《恒》卦从卦形上看,与《咸》卦一样,是非常吉利的卦象。但如果分别观察每一爻,则只见局部而不见整体,“咸”、“恒”的意义全无,所以这两卦没有好的爻辞,最好不过是“悔亡”。这个“卦和爻别说”的思想,在他解释《系辞》时也明确指出:阴阳各有所统御谓之“齐”。夫卦岂可以爻别而观之,彼小大有所齐矣,得其所齐,则六爻之义,未有不贯者。吾论六十四卦,皆先求其所齐之端。得其端,则其余脉分理解无不顺者,盖未尝凿而通也。所谓“齐”就是统御一卦之阴阳整体;一方面,对每一卦来讲,不能分解成爻来看,而要得其所“齐”,也就是看阴阳整体协调得统一状态,才能把握卦的主旨所在;另一方面。对于每一爻来说,只有得到了卦的主旨,才能真正贯通了解六爻的含义。苏轼以此自许,把这种卦爻关系明确提出并在他解卦时重点强调,甚至把这种方法当做读《易》、注《易》的钥匙,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卦和爻别说”揭示出了卦与爻不是一个简单静态的整体与个别的关系。在解《易》时,既要从微观到宏观,得出卦的主旨;又要从宏观到微观,理解各爻的含义。

mcxyi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4-12-24 00:36:0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苏轼在解释各卦爻辞时,经常用到“卦合而言之”、“爻别而观之”的观察方法,比较典型的如《履》、《咸》、《恒》、《大过》等卦,他在解释《恒》卦九二时说:故卦莫吉于咸、恒者,以其合也。及离而观之,见己而不见彼,则其所以为咸、恒者亡矣。故咸、恒无完爻,其美者不过“悔亡”。《恒》卦从卦形上看,与《咸》卦一样,是非常吉利的卦象。但如果分别观察每一爻,则只见局部而不见整体,“咸”、“恒”的意义全无,所以这两卦没有好的爻辞,最好不过是“悔亡”。这个“卦和爻别说”的思想,在他解释《系辞》时也明确指出:阴阳各有所统御谓之“齐”。夫卦岂可以爻别而观之,彼小大有所齐矣,得其所齐,则六爻之义,未有不贯者。吾论六十四卦,皆先求其所齐之端。得其端,则其余脉分理解无不顺者,盖未尝凿而通也。所谓“齐”就是统御一卦之阴阳整体;一方面,对每一卦来讲,不能分解成爻来看,而要得其所“齐”,也就是看阴阳整体协调得统一状态,才能把握卦的主旨所在;另一方面。对于每一爻来说,只有得到了卦的主旨,才能真正贯通了解六爻的含义。苏轼以此自许,把这种卦爻关系明确提出并在他解卦时重点强调,甚至把这种方法当做读《易》、注《易》的钥匙,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卦和爻别说”揭示出了卦与爻不是一个简单静态的整体与个别的关系。在解《易》时,既要从微观到宏观,得出卦的主旨;又要从宏观到微观,理解各爻的含义。

卦爻的卦和爻别说

《恒》卦从卦形上看,与《咸》卦一样,是非常吉利的卦象。但如果分别观察每一爻,则只见局部而不见整体,“咸”、“恒”的意义全无,所以这两卦没有好的爻辞,最好不过是“悔亡”。这个“卦和爻别说”的思想,在他解释《系辞》时也明确指出:阴阳各有所统御谓之“齐”。夫卦岂可以爻别而观之...

卦爻卦和爻别说

苏轼认为,“卦和爻别说”揭示了卦与爻之间复杂的关系,解卦时需要从微观到宏观,把握卦的主旨,同时从宏观到微观,理解各爻的含义。他将这种思想视为解读《易》的关键,将其应用于解卦过程中,并强调了这种方法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易经》的深层含义,也为我们提供了解读卦象的正确思路。

论《东坡易传》的卦爻解释原则

对照王弼的《周易略例》,我们可以分析出《东坡易传》中的取卦原则、爻的作用与性质以及三种卦爻关系:“卦定爻适说”、“卦和爻别说”、“卦性爻情说”。 苏轼的《东坡易传》是一部义理派易学的重要著作。对于义理派易学家来说,要想通过解释《周易》来建构自己的易学体系,首要的工作就是要提出一套卦爻结构关系...

”卦爻” 读音

卦 guà 古代用来占卜的符号:八卦。占卦。变卦(借指已定的事情又改动)。卦辞。卦义。笔画数:8;部首:卜;爻 yáo 组成八卦中每一卦的长短横道:爻象(a.卦的形象;b.喻形迹、真相)。笔画数:4;部首:爻;

卦的读音是什么?

读音:yáo。意思:组成八卦中每一卦的长短横道:爻象(卦的形象;喻形迹、真相)。部首爻部,部外笔画0画,总笔画4画。五笔86QQU,五笔98RRU,仓颉KK,郑码OSOS。四角40400,结构上下,电码3641,区位5619。叠字二叠字,拆字两个_,统一码723B,笔顺ノ丶ノ丶。相关组词:卦爻[guà yáo]《易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