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太极八卦”是怎么一回事?

  太极与八卦

  太极:语出自〈周易.系辞上〉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是<系辞传>对<易>的宇宙生成图式及<易>的制作过程的描述."太极" 一般用来指天地未分以前的状态,被认为是万物的本源.<系辞传>认为天地万物都是从"太极" 生成来的.孔子曰:"<易>始于太极,太极分而为二,故生天地;天地有春,夏,秋,冬之节,故生四时;四时各有阴阳刚柔之分,故生八卦.八卦成列,天地之倒立,雷风水火山泽之象定也."
  "古往今来,时空无限。多少功洁,昙花一现。论造福人类,誉满全球,其医疗健身作用独领风骚着,唯我风华绝代之中国太极拳。"因为太极拳不光能强身健体,它其中还包含着博大的哲学道理,经过多少年的认证我们看到凡习太极之有大成者,其必无嗔无怒,轻喜贱悲,化心中一切杂念于绵绵不绝之式中,即使在与敌争斗中也不急攻贪胜,而是以慢打快,以静制动,无招胜有招,至敌于无形之中。这正与哲学中对立统一的关系即矛盾关系不谋而合,太极拳讲究抱元守一,依八卦而去,以太极阴阳互济,阴阳二者相互吸引,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互补互融中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拳学整体。而矛盾的关系也是如此,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在一定条件下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二者互为对方存在的前提,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在太极拳中同样可以找到。

  古代拳家用《周易》中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种基本图形来表示太极拳的堋、捋、挤、按、采、列、肘、靠等动作,还用"八卦"为八卦掌命名。
  据信八卦来自太极,而太极则通过互补的阴和阳这个二元系统控制着一切事物,阴和阳在八卦图中分别以中间断开和不断开的横线来表示。这些横线都叫做"爻(yao)",利用三根横线的不同组合,可以排出八种不同图形,把这八种卦象按一定次序排成一个首尾相连的环形图,就成为"八卦图",简称"八卦"
  太极图是一个阴阳转化的圆圈,它的形式是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左旋之而为阳,右旋之而为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道家认为,太极八卦意为神通广大,震慑邪恶。
  传统中把八卦叫做13势,指"五行八卦"合为13。五行八卦一字有一字之用,一势有一势之法。金木水火土比喻太极的五种步法,即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八卦比喻八种手法,即文章开头的八个动作。
  乾卦:是先天卦中的天卦,表示纯刚而无柔,最能显示刚劲的技法。柔和刚相生互化,互不脱离。因此,纯刚是由柔而化来的,即"积柔成刚"将这一技法的实际内容命名为太极中的"堋"
  坤卦:是先天卦中的地卦,表示纯柔而无刚。最能显示技击中的后天之劲---柔劲。它包含着刚性的柔,也就是"刚复而柔"。就命名为太极中的"按"。
  离卦:是先天卦中的子卦,表示内柔而外刚,柔入于刚。故有"以柔克刚"的说法。即是太极拳中捋这一手法。
  坎卦:是先天卦中的子卦,表示外柔而内刚,柔中藏刚。有绵里藏针之意。即太极中的"挤"。
  艮卦:是先天中的隅卦,表示先柔后刚而偏柔,也有以刚辅柔之意。也将这一技法命名为"靠"。
  震卦:是先天卦中的隅卦,表示先刚后柔而偏柔,也有以刚率柔之意。根据技法命名为"捩"
  巽卦:是先天卦中的隅卦,表示先柔后刚而偏刚,有以柔率刚之意,因命名为太极中"采"
  兑卦:是先天卦中的隅卦,表示先刚后柔而以柔辅刚,刚重柔轻。名为"肘"
  将太极图用于拳技,成为太极拳,使太极拳运动的路线也曲线,弧线和圆线。太极掌以圆为法,运行轨迹是大圆套小圆,小圆练成无圆,即使是无圆也是外无圆而内有圆----意念中的圆。太极和八卦都以圆弧为本,不仅表现在外观形体运动路线和定势姿态上,也反映在身体运动上。以腰为轴的轮动无一不在贯彻圆和弧的运动:半圆,立圆,八字圆等。
  太极是螺旋抽丝劲,八卦掌是缠绕劲。从技击上说,进攻时旋转前进,使力量更稳重,而且不易被对方擒拿住,防守中的接触化解,其中的消卸牵引等都是运用圆弧的形式进行的。这样,使受力面积增大,延长力的作用时间,恰到好处的升华"四两拨千斤"的境界。
  作为一个喜爱太极拳的学生,我以为:太极是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代表,它是由哲学,经学,及一种独特的思想境界凝结而成。在千变万化的套路中演绎着不变的思想,这种思想使天地归一,使精神与力量化为一体,是一种豁达开放、远离尘嚣的克己致胜的方法。手法圆润,恰如做人的方法一样,不是硬碰硬,而是以自己的不变应世界的万变。多加习练也会让我们心胸宽广,做事更加有原则,这是比仅作为一门武术来学的更大的优势。

  传统中把太极拳叫十三势,十三势系指"五行八卦"合为十三。"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八卦"是乾、坤、坎、离、巽、震、兑、艮。其中,一字有一字之用,一势有一势之法。"五行"比喻太极拳的五种步法(即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八卦卦"比喻太极拳的八种手法(即后捧、捋、挤、按、采、挒、肘、靠),五种步法和八种手法充满了对立统一的变化关系和千变万化的矛盾运动。尚书·系辞》解释说"八卦出自《周易》一书、原是周人冲凶卜筮之书。据《易传·系辞》解释说"八卦"作者"仰 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作"八卦"。《易经》关于阴阳的 观念,是从观察天象地理变化和辩识人禽兽的不同中概括出来的。"八卦"代表八种物质,作为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基本的材料,它们是: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离为火、巽为风、兑为泽、坎为水、艮为山。这八种物质相互对立,相互依存。《易传》说:"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隐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悦)也。"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恒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这些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物质,是客观实有的具体事物,而不是虚无:是有表有象,看得见、摸得到的物质,而不是无形无象、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是客观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和自然社会的原理,而不是先天就有的东西。这是较早从宗教迷信观念和唯心主义哲学的束缚中挣脱、产生出来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太极拳从古代唯物主义哲学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
  中国古典哲学的又一根本观念是"天人合一"。所谓"天"并非指神灵主宰,而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无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大人相应,或无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
  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到武术中,首先表现为习武者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因为大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并且是自然界最优秀的部分,天地万物与人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而人则是这个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主导因素,人道和天道是相近的。基于这样的思想,使得习武者尤其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清代杨氏传抄太极拳谱中有云"乾坤为一大天地,人为一小天地也。"而"所谓人身生成一小天地者,天也、性也、地也、命也、人也、虚灵也、神也、若不明之者,乌能配天地为三乎。""要知天人同体之理,自得日月流行之气。"所以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人们总是在追求人体与大自然的和谐相通,使人顺乎自然,其运动也要服从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以此来求得物我、内外的平衡,达到阴阳平和。正因如此,自古习武者都非常注意在练习的过程中使人体和四时、气候、地理等外在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因时因地采用不同的训练内容和手段,选择优美清静的自然环境作为练功修身养性的场所,从而充分发挥人这万物之灵的创造力,使个人的身心皆融于大自然之中。若逆天时地利而动,则不利于健康。这也是中国武术因地域不同而形成众多拳种和流派的原因之一。
  为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古代习武者常象天法地,师法自然,从大自然中吸收营养,模拟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动作、姿态。神情,结合人体运动的规律和技击方法的要求,以创造和丰富武术,并以自然界的现象来喻拳理,所以武术中有许多以自然界各种事物来命名的拳种和动作。如南拳中的虎鹤观形拳,是以虎、鹤两种动物的动作为基础,结合人体运动特点和技击技术而创造的拳种。形意拳中的十二形,则是以十二种动物的动作为依据,按形意拳的动作和劲力特点演化而来。此外,螳螂拳、鹰爪拳也是分别模仿螳螂、鹰的动作,取其形,会其意而创造的拳种。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至于动作名称,诸如青龙献爪。燕子穿林、白鹤亮翅。金鸡抖翎之类的名称极多。不仅如此,以自然现象阐发拳理的例子也很多。如王宗岳说太极拳是"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世",不仅说明了太极拳的技术特点,也表明了演练时还要注意养成"腹内松静气腾然"的内心活动,皆是以江海之势喻拳势。又如长拳的"十二形",说"动如涛、静如员、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缓如鹰。快如风",也是以十二种物象来说明对演练时动作的十二种变化的要求。
  由于无人合一的思想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重和谐。重整体的思维特点,这种思维特点表现在武术中则是追求动作的"合"。"合",就是说动作的和谐、协调。最为典型的是所谓"内外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跨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这实际上是要求由内在的心。意、气到外在的四肢。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达到相互协调。应该看到,协调既是人的一种本能,又是人们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使动作达到完美的一种能力。"合"是武术特有的技术要求和独具特色的理论。
  天人合一的思想还决定了中国哲学主张人的道德原则和自然原则一致。张载肯定无人合一是"因明致诚,因减致明"。"诚"是最高的道德修养,"明'倒是最高的智慧。这种"诚"表现在武术中就是武德,"明"则表现为技艺超群。这也正是古往今来,德高望重的武术家不断追求自我道德完善和技术完美的原因。古代人们崇尚武德,是依据习武者掌握有一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努力做有益于社会的事。为此,在习武者之间常有一些戒律、法规,随着历史的变化,其内容虽多有变动,但基本宗旨不变,即要求习武者成为见义勇为、有高尚道德的人。同时习武者还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研习作为道德修养的手段,认为这是一种内修的功夫。他们崇尚勤学苦练的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过去人们常将武术训练称"练功夫",功夫是指做一件事所花费的水平也高,所以前人常竭毕生之精力于"练功夫",致使"功夫"作为武术的代名词在世界上流传,这正是他们孜孜以求技艺之精的结果。
mcxyi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4-12-24 10:15:2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太极与八卦

  太极:语出自〈周易.系辞上〉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是<系辞传>对<易>的宇宙生成图式及<易>的制作过程的描述."太极" 一般用来指天地未分以前的状态,被认为是万物的本源.<系辞传>认为天地万物都是从"太极" 生成来的.孔子曰:"<易>始于太极,太极分而为二,故生天地;天地有春,夏,秋,冬之节,故生四时;四时各有阴阳刚柔之分,故生八卦.八卦成列,天地之倒立,雷风水火山泽之象定也."
  "古往今来,时空无限。多少功洁,昙花一现。论造福人类,誉满全球,其医疗健身作用独领风骚着,唯我风华绝代之中国太极拳。"因为太极拳不光能强身健体,它其中还包含着博大的哲学道理,经过多少年的认证我们看到凡习太极之有大成者,其必无嗔无怒,轻喜贱悲,化心中一切杂念于绵绵不绝之式中,即使在与敌争斗中也不急攻贪胜,而是以慢打快,以静制动,无招胜有招,至敌于无形之中。这正与哲学中对立统一的关系即矛盾关系不谋而合,太极拳讲究抱元守一,依八卦而去,以太极阴阳互济,阴阳二者相互吸引,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互补互融中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拳学整体。而矛盾的关系也是如此,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在一定条件下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二者互为对方存在的前提,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在太极拳中同样可以找到。

  古代拳家用《周易》中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种基本图形来表示太极拳的堋、捋、挤、按、采、列、肘、靠等动作,还用"八卦"为八卦掌命名。
  据信八卦来自太极,而太极则通过互补的阴和阳这个二元系统控制着一切事物,阴和阳在八卦图中分别以中间断开和不断开的横线来表示。这些横线都叫做"爻(yao)",利用三根横线的不同组合,可以排出八种不同图形,把这八种卦象按一定次序排成一个首尾相连的环形图,就成为"八卦图",简称"八卦"
  太极图是一个阴阳转化的圆圈,它的形式是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左旋之而为阳,右旋之而为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道家认为,太极八卦意为神通广大,震慑邪恶。
  传统中把八卦叫做13势,指"五行八卦"合为13。五行八卦一字有一字之用,一势有一势之法。金木水火土比喻太极的五种步法,即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八卦比喻八种手法,即文章开头的八个动作。
  乾卦:是先天卦中的天卦,表示纯刚而无柔,最能显示刚劲的技法。柔和刚相生互化,互不脱离。因此,纯刚是由柔而化来的,即"积柔成刚"将这一技法的实际内容命名为太极中的"堋"
  坤卦:是先天卦中的地卦,表示纯柔而无刚。最能显示技击中的后天之劲---柔劲。它包含着刚性的柔,也就是"刚复而柔"。就命名为太极中的"按"。
  离卦:是先天卦中的子卦,表示内柔而外刚,柔入于刚。故有"以柔克刚"的说法。即是太极拳中捋这一手法。
  坎卦:是先天卦中的子卦,表示外柔而内刚,柔中藏刚。有绵里藏针之意。即太极中的"挤"。
  艮卦:是先天中的隅卦,表示先柔后刚而偏柔,也有以刚辅柔之意。也将这一技法命名为"靠"。
  震卦:是先天卦中的隅卦,表示先刚后柔而偏柔,也有以刚率柔之意。根据技法命名为"捩"
  巽卦:是先天卦中的隅卦,表示先柔后刚而偏刚,有以柔率刚之意,因命名为太极中"采"
  兑卦:是先天卦中的隅卦,表示先刚后柔而以柔辅刚,刚重柔轻。名为"肘"
  将太极图用于拳技,成为太极拳,使太极拳运动的路线也曲线,弧线和圆线。太极掌以圆为法,运行轨迹是大圆套小圆,小圆练成无圆,即使是无圆也是外无圆而内有圆----意念中的圆。太极和八卦都以圆弧为本,不仅表现在外观形体运动路线和定势姿态上,也反映在身体运动上。以腰为轴的轮动无一不在贯彻圆和弧的运动:半圆,立圆,八字圆等。
  太极是螺旋抽丝劲,八卦掌是缠绕劲。从技击上说,进攻时旋转前进,使力量更稳重,而且不易被对方擒拿住,防守中的接触化解,其中的消卸牵引等都是运用圆弧的形式进行的。这样,使受力面积增大,延长力的作用时间,恰到好处的升华"四两拨千斤"的境界。
  作为一个喜爱太极拳的学生,我以为:太极是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代表,它是由哲学,经学,及一种独特的思想境界凝结而成。在千变万化的套路中演绎着不变的思想,这种思想使天地归一,使精神与力量化为一体,是一种豁达开放、远离尘嚣的克己致胜的方法。手法圆润,恰如做人的方法一样,不是硬碰硬,而是以自己的不变应世界的万变。多加习练也会让我们心胸宽广,做事更加有原则,这是比仅作为一门武术来学的更大的优势。

  传统中把太极拳叫十三势,十三势系指"五行八卦"合为十三。"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八卦"是乾、坤、坎、离、巽、震、兑、艮。其中,一字有一字之用,一势有一势之法。"五行"比喻太极拳的五种步法(即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八卦卦"比喻太极拳的八种手法(即后捧、捋、挤、按、采、挒、肘、靠),五种步法和八种手法充满了对立统一的变化关系和千变万化的矛盾运动。尚书·系辞》解释说"八卦出自《周易》一书、原是周人冲凶卜筮之书。据《易传·系辞》解释说"八卦"作者"仰 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作"八卦"。《易经》关于阴阳的 观念,是从观察天象地理变化和辩识人禽兽的不同中概括出来的。"八卦"代表八种物质,作为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基本的材料,它们是: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离为火、巽为风、兑为泽、坎为水、艮为山。这八种物质相互对立,相互依存。《易传》说:"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隐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悦)也。"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恒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这些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物质,是客观实有的具体事物,而不是虚无:是有表有象,看得见、摸得到的物质,而不是无形无象、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是客观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和自然社会的原理,而不是先天就有的东西。这是较早从宗教迷信观念和唯心主义哲学的束缚中挣脱、产生出来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太极拳从古代唯物主义哲学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
  中国古典哲学的又一根本观念是"天人合一"。所谓"天"并非指神灵主宰,而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无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大人相应,或无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
  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到武术中,首先表现为习武者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因为大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并且是自然界最优秀的部分,天地万物与人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而人则是这个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主导因素,人道和天道是相近的。基于这样的思想,使得习武者尤其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清代杨氏传抄太极拳谱中有云"乾坤为一大天地,人为一小天地也。"而"所谓人身生成一小天地者,天也、性也、地也、命也、人也、虚灵也、神也、若不明之者,乌能配天地为三乎。""要知天人同体之理,自得日月流行之气。"所以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人们总是在追求人体与大自然的和谐相通,使人顺乎自然,其运动也要服从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以此来求得物我、内外的平衡,达到阴阳平和。正因如此,自古习武者都非常注意在练习的过程中使人体和四时、气候、地理等外在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因时因地采用不同的训练内容和手段,选择优美清静的自然环境作为练功修身养性的场所,从而充分发挥人这万物之灵的创造力,使个人的身心皆融于大自然之中。若逆天时地利而动,则不利于健康。这也是中国武术因地域不同而形成众多拳种和流派的原因之一。
  为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古代习武者常象天法地,师法自然,从大自然中吸收营养,模拟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动作、姿态。神情,结合人体运动的规律和技击方法的要求,以创造和丰富武术,并以自然界的现象来喻拳理,所以武术中有许多以自然界各种事物来命名的拳种和动作。如南拳中的虎鹤观形拳,是以虎、鹤两种动物的动作为基础,结合人体运动特点和技击技术而创造的拳种。形意拳中的十二形,则是以十二种动物的动作为依据,按形意拳的动作和劲力特点演化而来。此外,螳螂拳、鹰爪拳也是分别模仿螳螂、鹰的动作,取其形,会其意而创造的拳种。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至于动作名称,诸如青龙献爪。燕子穿林、白鹤亮翅。金鸡抖翎之类的名称极多。不仅如此,以自然现象阐发拳理的例子也很多。如王宗岳说太极拳是"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世",不仅说明了太极拳的技术特点,也表明了演练时还要注意养成"腹内松静气腾然"的内心活动,皆是以江海之势喻拳势。又如长拳的"十二形",说"动如涛、静如员、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缓如鹰。快如风",也是以十二种物象来说明对演练时动作的十二种变化的要求。
  由于无人合一的思想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重和谐。重整体的思维特点,这种思维特点表现在武术中则是追求动作的"合"。"合",就是说动作的和谐、协调。最为典型的是所谓"内外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跨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这实际上是要求由内在的心。意、气到外在的四肢。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达到相互协调。应该看到,协调既是人的一种本能,又是人们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使动作达到完美的一种能力。"合"是武术特有的技术要求和独具特色的理论。
  天人合一的思想还决定了中国哲学主张人的道德原则和自然原则一致。张载肯定无人合一是"因明致诚,因减致明"。"诚"是最高的道德修养,"明'倒是最高的智慧。这种"诚"表现在武术中就是武德,"明"则表现为技艺超群。这也正是古往今来,德高望重的武术家不断追求自我道德完善和技术完美的原因。古代人们崇尚武德,是依据习武者掌握有一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努力做有益于社会的事。为此,在习武者之间常有一些戒律、法规,随着历史的变化,其内容虽多有变动,但基本宗旨不变,即要求习武者成为见义勇为、有高尚道德的人。同时习武者还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研习作为道德修养的手段,认为这是一种内修的功夫。他们崇尚勤学苦练的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过去人们常将武术训练称"练功夫",功夫是指做一件事所花费的水平也高,所以前人常竭毕生之精力于"练功夫",致使"功夫"作为武术的代名词在世界上流传,这正是他们孜孜以求技艺之精的结果。

太极八卦是怎么回事

太极八卦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系辞》又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而它们之间却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资生依存的关...

谁能告诉我“太极八卦”是怎么一回事?

太极:语出自〈周易.系辞上〉曰:"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是对的宇宙生成图式及的制作过程的描述."太极" 一般用来指天地未分以前的状态,被认为是万物的本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从"太极" 生成来的.孔子曰:"始于太极,太极分而为二,故生天地;天地有春,...

太极八卦指的什么意思

太极八卦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八卦,用“-”和“--”符号组成。名称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以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太极和八卦组合成了太极八卦图...

太极八卦是怎么回事?

1.易经有言:"阴阳生太极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而香港八卦杂志的创办人,认为世界上纷纷扰扰的小道消息,其中大多是源自于男(阳)女(阴)间的恩怨情仇,好比阴阳衍生出八卦一般,故名八卦杂志.2.台湾演艺圈以「八卦」表示外国的gossip一词,应该是由台湾艺人 曹启泰开始当时他用这个词应该...

太极八卦什么意思

。太极图:八卦传说是由太昊伏羲氏所画制,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哲学概念。用“一”代表阳,用“- -”代表阴, 阳阴组合成八个不同的卦相,以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这八个卦相分别是: 乾qián、坤kūn、震zhèn、巽xùn、坎kǎn、离lí、艮gèn、兑duì。八卦图:太极八卦图:太极拳:八卦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