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纪年(月、日、时)是中国农耕文明发展过程的里程碑,对研究掌握自然科学规律,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伏羲八卦的演化进程中,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相对应,归类五行,和八卦四象组成一体,由天干地支(配生肖)组成的纪年(农历),积累应证的自然变化规律,在农业科技不发达,农民靠天饭的漫长年代里,什么年干旱、什么年雨水多,农民参照这些规律,什么年适宜种什么庄稼。至今,在一些地方还流传着“羊马年,广收田”,“就怕鸡猴饿狗年”的谚语。
我们知道,十二兽历顾名思义就是用12种动物分别纪十二年。换句话说,古人是因为发现不同年份更适宜某种动物的生存,才会用这种动物作为这个年份的象征动物。至于为什么存在着12年的周期轮回,因此只能是12种动物,而不是10种动物或14种动物,这又涉及到天文生物学的问题。
众所周知,对地球上的生物影响最大的天体是太阳、月亮和五大行星,以及彗星、陨石等。其中,与12年周期循环变化最接近的天体现象,一是木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12年(近现代测定为11•8年),二是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平均为11年。有鉴于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十二生肖的起源与木星12年绕太阳一周的运动有关。也就是说,木星在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中,它在太阳系的不同位置,对地球的气候产生了不同的作用,从而影响到不同动物的生存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各文明古国里,唯有中国的典籍明确记载了木星周期运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玉函山房辑佚书》收有《计倪子》一书,该书记有:“太阴三岁处金则穰,三岁处水则毁,三岁处木则康,三岁处火则旱。故散有时,积籴有时,领则决万物,不过三岁而发矣。以智论之,以决断之,以道佐之,断长续短。一岁再倍,其次一倍,其次而反。水则资车,旱则资舟,物之理也。天下六岁一穰,六岁一康,凡十二岁一饥,是以民相离也。故圣人早知天地之反,为之预备。”计倪子又名计然,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曾拜计倪子为师。
《计倪子》的上述观点,从今天的角度来说,属于天文环境经济学,他研究的是天 置对地球自然环境变化的规律,以及这种规律变化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所谓太阴,实质上说的就是木星,意思是:当木星三年位于“金”的方位时,农作物丰收;当木星三年位于“水”的方位时,将发生水涝灾害,农作物减产;当木星三年位于“木”的方位时,农业收成好,人们生活安康;当木星三年位于“火”的方位时,将出现旱灾,农业收成不好(在五行里,金代表西方,水代表北方,木代表东方,火代表南方)。人们只要掌握了这种规律,就可以提前作好准备,并由此而获得丰厚的经济利益。
《计倪子》的上述一番言论,又与十二生肖有什么关系呢?笔者在十几年前撰写《神妙的生肖文化与游戏》一书时,注意到十二生肖动物的排列也存在着三年一组的规律性,以及食草动物与食肉动物的交替性。具体来说,鼠年、牛年适宜食草动物生长,食草动物多了又适宜食肉动物(虎年)的生长;因此,鼠、牛、虎这三年相当于木星位于“金”的三年,是风调雨顺的好时光。食肉动物多了,食草动物就少了,就到了兔年;龙是水族类代表动物,蛇性喜潮湿,表明这几年雨涝洪水频仍,相当于木星位于“水”的方位。马年、羊年又适宜食草类动物生长,猴喜吃树上的果子,看来这几年又是雨顺风调,正好对应木星位于“木”的方位上的情况。鸡是鸟类的代表性动物,鸟类的主要食物是昆虫,而昆虫在天旱时往往得到大发展(这正是旱年闹蝗虫的原因),因此鸡年表示旱灾严重;狗和猪都属于杂食性动物,它们在天旱情况下的生存能力特别强;也就是说鸡、狗、猪这三年是旱灾年,相当于木星位于“火”的方位时的自然环境状况。
至于《计倪子》所说的“一岁再倍,其次一倍,其次而反”,则是一种对自然变化的更细微的观察。笔者是这样理解的,即在风调雨顺的三年里,第一年气候最好,第二年次之,到了第三年气候条件就开始发生了逆转。同理,在水灾的三年里、雨顺风调的三年里、旱灾的三年里,同样存在着上述程度的变化。不过,对于动物的适宜程度而言,还存在着滞后现象;这种情况类似一天里最热的时间并不是正午,而是午后一个时辰(即下午两点)。
综上所述,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是中国人最先发现了木星绕日运动周期对地球生物圈的作用。这也从一个侧面揭示,远古时曾经有一段相当长的时期,木星绕日的周期非常接近12年,而且当时的木星可能比今天更明亮,对地球生物圈的影响更显著
嗯哪。回答得相当不错
为何说生肖纪年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
生肖纪年(月、日、时)是中国农耕文明发展过程的里程碑,对研究掌握自然科学规律,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伏羲八卦的演化进程中,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相对应,归类五行,和八卦四象组成一体,由天干地支(配生肖)组成的纪年(农历),积累应证的自然变化规律,在农业科技不发达,农民靠天饭的漫长...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与十二生肖的关系
生肖纪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十二生肖的关系紧密相连。在伏羲八卦的演进过程中,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相对应,归属五行,并与八卦四象结合,形成了由天干地支配以生肖的纪年体系。这一体系基于对自然变化规律的积累和验证,在农业科技尚不发达的时代,帮助农民依据气候变化安排农业生产。...
为什么中国会用生肖纪年?
依据生肖外来说的观点,生肖是汉代由中东传入中国,与佛教传入时间差不多,我们从以上文献中已证明早在春秋时期我国便有有关生肖的记载(《日书》、《诗经》),说明生肖的产生以及生肖与地支的相配是早在汉以前就产生了的,因此可以肯定生肖是产生于我国本土的一种古老文化。那么生肖的由来究竟是怎样的呢?古人为什么选择了...
中国为什么用十二生肖纪年?
总的来说,十二生肖不仅是中国的纪年方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天文、历法、哲学和文化意义。
十二生肖的纪年方式,它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1. 十二生肖,又称十二属相,是我国独特的纪年方式。它不仅代表着古代人民的劳动与智慧,也反映了他们对天文学和时间观念的初步理解。2. 使用十二生肖纪年法,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尽管现代技术提供了更先进的方法,但许多少数民族和传统家族依然保留着这种纪年方式。它不仅保存了传统文化,也继承...
中国十二生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吗?为什么?
1. 中国十二生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 十二生肖纪年始于东汉时期,已有千年的历史。《北史·宇文护传》中记载了宇文护的母亲用十二生肖称呼其子,这表明当时民间已有这种纪年法。3. 我国古代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后来与十二种动物相配合,形成了简单的纪年方式。这种纪年法在隋朝时由...
中国为什么用十二生肖命名年?
《唐书》中记载,黠戛斯国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宋史·吐蕃传》中也记载,吐蕃首领在叙事时,以物纪年。这些纪年法在中原与少数民族交往中逐渐融合,形成了现在的12生肖。清代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指出,北俗初无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以鼠牛虎兔等动物分纪岁时,流传于中国,相沿不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