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易经的疑问

古人以“三”为多,又称天道、人道、地道为三才。所以将阴爻,阳爻重叠三次就有了�、�、�、�、�、�、�、�八种符号叫做八卦。它们的名称分别叫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它们分别代表了大自然中的天、泽、火、雷、风、水、山、地等八类事物的性质,也就是八种场。
为了区分八卦之卦和六十四卦之卦,古人称八卦为“经卦”。称六十四卦为“别卦”。因此,任意两个经卦相重叠可以得一别卦。六十四卦是由八经卦相重而成。
“别卦”中第六十四卦是最后一卦,但不是说易经中的卦就到此为止了,六十四卦并不是《易》卦的最后结局,而是继续演进的起点。六十四卦最后一卦为“未济”,直读卦名,意为“尚未完成”。“卦辞中“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意为:小狐过河尾向上舒,可刚要到河边尾巴就被沾湿了,没有过去,以此喻事情尚未完结,还要向前发展。而第六十三卦“既济”本来就是“已经完成”之意,最后一卦设置为“未济”也是此意。
mcxyi 阅读 1 次 更新于 2024-12-24 02:51:5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古人以“三”为多,又称天道、人道、地道为三才。所以将阴爻,阳爻重叠三次就有了�、�、�、�、�、�、�、�八种符号叫做八卦。它们的名称分别叫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它们分别代表了大自然中的天、泽、火、雷、风、水、山、地等八类事物的性质,也就是八种场。
为了区分八卦之卦和六十四卦之卦,古人称八卦为“经卦”。称六十四卦为“别卦”。因此,任意两个经卦相重叠可以得一别卦。六十四卦是由八经卦相重而成。
“别卦”中第六十四卦是最后一卦,但不是说易经中的卦就到此为止了,六十四卦并不是《易》卦的最后结局,而是继续演进的起点。六十四卦最后一卦为“未济”,直读卦名,意为“尚未完成”。“卦辞中“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意为:小狐过河尾向上舒,可刚要到河边尾巴就被沾湿了,没有过去,以此喻事情尚未完结,还要向前发展。而第六十三卦“既济”本来就是“已经完成”之意,最后一卦设置为“未济”也是此意。

因为天地中间万物的代表就是人,所以那是三才的象。
重卦就是8*8=64卦,,头就是尾,尾就是头,在加一个头于8后就是9,不能在加了,在加就是10了,因为易经没有结束的时候,所以就到9,但是要返始为终。

为何用三,有n多种解说。比如:阳一阴二,阴、阳都只代表系统的一部分特征,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只有二者合用信息才全、才能完整地研究系统,所以用阳+阴=1+2=3,以阴阳合一的3来测知太极。
太极的运动,用一个卦来描述就看不见它,必须有两点才能互相观察。所以,用64是观察的需要(用8是描述的需要)。
八卦也可以无所不包,还可以像焦延寿那样制造出1024卦来无所不包,或者太玄的81卦来无所不包,这就好像为观测事物选择了不同的坐标系,没什么关系。易则易知,最简易的坐标系还是64卦的。
8与64的区别:八卦是分类的,分的是不同太极点。64是指着这些个点说事儿的,不管有多少卦,都只能从两两关系论起,一体一用相对而言。

爻可有三道
也可由六道啊!!
后一个问题
哇哇哇!
奥秘好深的
想要透彻了解
就好好研究才行啊!
呵呵
爷爷奶奶的爷爷奶奶的爷爷奶奶。。。算的!

初学易经怎么学

初学者面对易经时,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学习易经到底有没有价值?答案其实因人而异。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并且家中藏书丰富,那么将其作为一种兴趣爱好去学习未尝不可。不过,如果希望将其作为创收手段,或是期望通过学习达到某种技能的高度并从中获得收益,我建议你三思而行。易经的学习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

当你有疑惑时,可以问《易经》

占筮也即象数,是古人在运用《易经》时分量最多也最具体的,这被称为“帝王之学”。帝王如果有疑问,就会找专门的卜官进行占筮。采用这种方式,没有人可以控制占筮的结果,人们只能对结果加以解释。所谓占卦容易解卦难,解释结果就有人为操纵的空间了。结果是否准确,就要看解卦人的功力如何。想要精进...

关于易经的疑问

“别卦”中第六十四卦是最后一卦,但不是说易经中的卦就到此为止了,六十四卦并不是《易》卦的最后结局,而是继续演进的起点。六十四卦最后一卦为“未济”,直读卦名,意为“尚未完成”。“卦辞中“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意为:小狐过河尾向上舒,可刚要到河边尾巴就被沾湿了,没有过去...

《易经》真的是周文王所作吗?

综上所述,虽然《易经》中的一些内容可能与周文王有关,但将其作品归功于他一人创作并不准确,更可能的情况是他在《易经》的发展和传承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我始终搞不明白易经为什么能占卦

一、《易经》64卦的卦、爻辞是内容,卦象符号是形式。前人的生活经验、知识、解决人生问题的方法等内容,要通过某种形式传递给后人,这个形式就是卦。你占卦会觉得卦爻辞蕴含的哲理是对的,然后再把这些哲理和你的人生经历联系起来,所以你觉得正确。一个人的人生问题是多方面的,卦中的哲理会给你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