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和佛经的区别是什么?

易经和佛经的区别是什么?
mcxyi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4-12-24 13:42:3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易经与佛学比较

作者:李守力

天地未分,阴阳未判,混沌一体是为太极。太极生两仪,轻清上浮者为天,混浊下凝者为地,自此始有阴阳,定天地,名日月,分昼夜,辩男女。两仪生四象——太阴、太阳、少阴、少阳,而后有年分四季,位有四方。四象生八卦而定天地宇宙大道,八卦继而演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揭示宇宙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客观规律。

《山海经》云: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曰《连山》;黄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列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三易之中《连山》《归藏》失传,后人见到的只是现在的易经《周易》。

可见,易经已有六千多年的文明史,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它所揭示的天地之道,做人之道,吉凶悔吝之理,事物发展的无定性之法,无一不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哲理。故而当今学术界评《周易》为中国人民古老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原始宝藏。孔子学易作《十翼》,五十知天命而创儒家学说;老子读《周易》心有所得著五千言《道德经》,始有道家理论而成为道教鼻祖。

严格地讲,《道藏》经典及儒家“四书五经”之精髓,是道教鼻祖老子与至圣先师孔子学习易经心性彻悟后所写出的心得报告。考证中国文化史,唐代以前中国文化的发展是以儒道两家为主流的,凡帝王们的治国盛世,无一不是外示儒术,内用黄老。

而佛学自纪元初期从印度传入中土以来,经历代高僧贤哲的解悟行证,至唐宋时期发展到我国佛学史上的最高峰,由原来的道儒两教成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局面。佛学虽由释迦牟尼创建于印度,可到了唐宋时期,具有中国浓厚品味的佛学文化已经形成,佛法在中国已形成了宠大而完整的佛学体系——中国佛学。

迄今中国佛学已成为世界各国佛学文化的向导,要修学佛法,若不流览中华佛学经典,即不能展现佛法之原貌。佛学发展到今天,随着儒释道三教的相互交融,佛学自然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若不研究佛学,要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取得造诣是不可能的。

我们从儒、释、道三教的基本教义来看:儒家是偏重于入世的,佛家是偏重于出世的,而道家是既讲积极入世,又讲出世养生。南怀瑾先生把三教比做三店,佛家象百货店样样具全,进去一游必有所得;道家象药店,有病非去不可;儒家象粮店,是必须要去的,实在有其一定道理。

然而,其三教是如何融汇一处,密不可分,从而领导中国文化向前发展呢?我们知道,道儒两家起源于《易》,其核心内容及主体精神皆是《易》之精华,所以要探讨佛教与道、儒两教内在的联系就必须从《佛学》与《周易》谈起。

太极乃一,是宇宙万物究竟之本源,是形而上的道体与形而下物理世界的和合,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故老子名之曰“道”,孔子名之曰“仁”,释迦名之曰“佛”。

在修学行证上,儒家修学的最高境界为圣,次者为贤;道家的最高境界为神,次者为仙;佛家的最高境界为佛,为如来,次者为菩萨。可见三教修学的最高境界在儒为圣贤,在道为神仙,在释为佛菩萨。

儒家讲唯精惟一,道家讲抱朴守一,佛家讲万法归一。而所谓儒家的圣、道家的神、释家的佛,即都是把握了宇宙究竟的本源,认识了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亦即《周易》中之太极,亦即“道”,亦即“仁”,亦即“佛”,亦即“一”。

一即太极,太极即一。然而,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等与佛学中哪些内容相连相通呢?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本意是让芸芸众生破迷开悟,明性见性,通过修学佛法,增长智慧,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断除人们的各种痛苦烦恼,净化心灵,使人们的精神意识升华到清净快乐美好的境界。所以,原始的佛教并非宗教,它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而教育的根本方法是首先明心,次地见性,继而成佛。以性为体,以心为用,证悟后可达到心性一如,心物一元,亦即是佛学中最高的华严境界,“一真”法界。此一真法界亦即“真如”,亦即“如来”,亦即“佛果”。

(1)我们这里所说的“一真”,即是易中之太极。一真生两仪,即性即相,即心即物,即空即色,即体即用;性为阴,相为阳;心为阴,物为阳;空为阴,色为阳;体为阴,用为阳。性相一如,心物一元,体用合一,空色不二,此即佛学不二法门,亦即周易阴阳合一为太极也。

(2)为证悟“一真”,由心性一如之阴阳不二法门而开设“四圣谛”为苦、集、灭、道。集为少阴,苦为太阴,道为少阳,灭为太阳。所谓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依次修证可为声闻阿罗汉果位。

(3)八正道为: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此八正道与八卦相对应:正见者,离卦也;正思维者,乾卦也;正语者,兑卦也;正业者,坤卦也;正命者,巽卦也;正精进者,震卦也;正念者,坎卦也;正定者,艮卦也。

(4)八卦又与“唯识学”中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相通。眼为离,耳为坎,鼻为艮,舌为兑,身为巽,意为震,末那识为坤,阿赖耶识为乾。

(5)佛学修证中转八识为四智,即是八卦逆归四象。转前五识眼耳鼻舌身为成所作智,为少阴;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为太阴;转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为少阳;转第八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为太阳。

(7)一卦分六爻,每一爻与大乘佛学修行中的六度各相对应。以乾卦为例。

卦辞:元、享、利、贞。即是佛家涅盘境界中的常、乐、我、净四德。

初九:潜龙勿用。即是布施波罗密。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即忍辱波罗蜜。

九三:君子终曰乾乾,夕惕若历,无咎。即精进波罗蜜。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即持戒波罗密。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即是禅定波罗密。

上九:亢龙有悔。即是般若波罗密。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完成全部六度修行,成就佛果,亲证真如,示寂入涅盘是也。

综合地讲:

(8)易有三易:简易、变易、不易。佛学有三藏:经藏、律藏、论藏。而通经律论三藏经典的又不外三学:戒学、定学、慧学。简易者,戒学也;变易者,慧学也;不易者,定学也。

(9)《周易》讲三才:天、地、人。而佛学有三界:欲界、 、无 ;成就佛果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

(10)周易的预测离不开天干地支五行学说,而佛学的修证是以五位百法,继之有持五戒行十善,而成就人天之道。木主仁,不杀生也;金主义,不偷盗也;火主礼,不邪淫也;水主智,不饮酒也;土主信,不妄语也。

(11)登地菩萨有十个层次,从初地至十地,对应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佛陀所讲“十如是”对应《易传》之《十翼》,小乘缘觉从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悟道而成辟支佛,预测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生克制化而定吉凶祸福。

(12)佛学传入中土形成大乘八宗:华严宗者,乾卦也;法华宗者,坤卦也;净土宗者,兑卦也;禅宗者,艮卦也;密宗者,震卦也;三论宗者,巽卦也;唯识宗者,离卦也;律宗者,坎卦也。

(13)又释迦显化世间八相成道,对应八卦之象:降兜率者,离卦也;入胎者,巽卦也;住胎者,艮卦也;出胎者,坎卦也;出家者,震卦也;成道者,坤卦也; 者,兑卦也;涅盘示寂者,乾卦也。

由上可知,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爻、五行、十天干、十二地支皆与佛法遥互相应。

(14)《系传》曰:天数五,地数五,天地之数五十五。大乘菩萨次地修行有五十五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五是一至十的中数,与十交叉顺行推演至于无穷,而逆行复归于一。形而下有数都始于一,形而上无数由一逆返,进而为不可知之数。

古今中外,东西方圣人,对名数大道并无两样,其中无穷妙理,融汇圆通,天合也,地合也,盖世间之圣人大道本源相合者也。而此大道本源即是“太极”,即是“道体”,即是“根本”,即是“神”,是“圣”,是“如来”。只是人们未能证悟不能见其真实全貌矣。

然而,要领会宇宙人生大道的真机妙理,要达到一真、太极、亲证真如,就必须修学佛法,去行深般若波罗蜜。也就是要破迷开悟,明心见性,开启根本智慧,具有了这种洞达万法的智慧,就能明白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

今天,我们要探究宇宙人生之本源,首先要从儒、释、道三教文化去探索,而道儒文化源于易经,所以首先是对易经的研究。

可是要彻底究竟易经之本义,实在是离不开佛学的般若智慧。如果我们不用自身原本清净的般若智慧去研究,而只用后学的世智辩聪,那么就永远不能彻悟周易本义之真谛,也永远不能明白古圣先贤作易之苦心。

所以,要掌握易经之精髓,修证佛法是势在必然的。否则,穷毕生之精力,实在难以通达其中奥义。

古人曰:“善易者不卜”。何为善易者?善易者,彻悟“易”之精髓也。善易者,是具足了佛家的根本智慧,悟解了易经的真机,一个事物的出现,即能了知事态发展的结果,而不用进行占卜。

周易预测离不开易卦的象理数占,而佛法所修证到的“五眼六通”境界却超越了这个范围。实在的讲这是常人不能相信的,它是超越时空的高级预测,我们只是未能亲证其境而常持怀疑。然而佛家的“五眼六通”与易卦的象理数占预测的本体,却是完全一致的。

人们不能将易卦的象理数占返朴归一,只是执着于象理数占而从表层上去研究,所以永远无法达到高深的预测境界。我们如果想在预测学上取得成就,就必须参研佛法,发掘自已的般若智慧,运用自已的根本智慧将易卦的象理数占,逆返归一。如此,虽不具足修行中人所证到的“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也能达到卦而无卦,卦在胸中,象而无象,象在心里,过去未来无所不晓,吉凶悔吝无所不知,预测如神,成为一流的预测大师。

佛学乃因果之学,纵观佛学三藏十二部经典,贯穿始末的主线即是因果定律。所以,佛家常讲,不信因果之人则无法接受佛法,更不能修证佛法。我们往往把易经说成是政治经济学、道德伦理学、天文地理学、哲学、预测学等,孰不知这部古老而无所不容的经典正是最典型、最完善的因果学说。

《序卦传》全篇,即是六十四卦的因果全体现象。乾为因,坤为果;坤为因,屯为果;太极为阴,两仪为果;两仪为因,四象为果;四象为因,八卦为果;八卦为因,万物为果。宇宙万物,无始无终,因生果现,生生不已。六十四卦没有一个最好的卦,也没有一个最坏的卦,皆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变化而出现不同的结果。

《坤卦·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则更与佛家的因果报应相融通。积善为因,余庆为果,积不善为因,余殃为果。坤为地,母德也,地生万物以育人,而无一向人去索取。故人应效法大地,应有坤卦之德性,具备了坤卦之母德即为人间菩萨。故乾卦者,如来也,坤卦者,菩萨也。可见,佛家的因果观与中华人文鼻祖的因果观完全一致,二无差别。

东西方圣贤所体悟的根本道体是一无二。正如佛经所说: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综上所述,周易与佛学相连、相通、相融、相合。周易相通于佛学,佛学中包藏了周易。研究周易离不开佛学的智慧,而运用周易去参研佛法更容易理解。

链接:http://spiritflame.blog.sohu.com/128518932.html

易经和佛经的区别:
1、所记载的内容不同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
《佛经》佛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经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

2、形成方式不同
《易经》起源于古人的甲骨卜实践,到了殷商末年,西伯侯姬昌(周文王)受困于牢中演八卦写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辞作成《周易》。
后来在春秋时期,孔子以及继承了他对周易发展的弟子,著了《易传》,《易经》分为《归藏》、《连山》、《周易》。
《佛经》的形成过程是与佛教的发展相始终的,按照佛教发展的时间顺序,最早形成的是小乘佛教三藏,之后形成的是大乘佛教三藏,最后形成的是密宗三藏。

3、基本结构不同
《易经》的基本结构
一、形体图结构关系:1、上经八卦图,又叫正旋八卦图。2、下经八卦图,又叫反旋八卦图。3、六十四卦方阵,又叫玄龟图。
4、先天卦,又叫伏羲八卦图。5、后天卦,又叫文王八卦图。6、错位二十四卦图。7、阴阳四十八卦图,又叫十六分野。
二、数理图结构关系:1、河图,又叫纵横坐标系统,又叫七十二侯分解。2、洛书,又叫对角斜线关系,又叫作用点积数。
三、基本程序结构:由形体图和数理图相互作用,链式反应,形成互为一体的逻辑关系,建立宇宙最基本的最本质的程序。将此程序命名为“宇宙程序”,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学说为《宇宙程序学》。
《佛经》的基本结构,分为经题、翻译者、正文、文体等几个部分。 其中,经题、翻译者、正文是佛经的组成部分,文体是佛经的体裁。
佛教经典按内容来分有经、律、论之分,按派别有大乘、小乘、密宗之别,但这些典籍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分为经题、翻译者、正文、文体等几个部分。
其中,经题、翻译者、正文是佛经的组成部分,文体是佛经的体裁,它们是组成佛经的基本元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易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经

《易经》和《佛经》有哲学观念、所属教派和文章内容上的区别。
1、哲学观念:
《易经》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原理,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蕴涵含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
《佛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哲学理念是“缘起”。

2、所属教派:
《易经》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
《佛经》是佛说过的话的汇编,它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

3、文章内容:
《易经》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
《连山》是中国最早的易学体系,是三易之首,以四季六气为旺衰指引,以六甲值符为吉凶判辨之坐标,以三元九运为时空转换;《归藏易》以坤卦为首,万物皆归藏于地;《周易》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
《佛经》分为经题、翻译者、正文、文体等几个部分。 其中,经题、翻译者、正文是佛经的组成部分,文体是佛经的体裁。
经题是佛经的题目;翻译者为使文字简单易懂;正文是佛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正文,佛经的教义得以阐明;文体通常分为长行、偈颂和密咒三种形式。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易经
百度百科-佛经

易经是儒家经典,作者是中国的周文王或伏羲,具体不详,成书比释迦牟尼早。佛经是佛教的经典总称,佛教起源于印度。易经中最经典的是对阴阳的论叙,阴阳即现在所说的矛盾,这是宇宙观的问题,佛经主要讲人生,两者不相关。此外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而佛经,也叫《大藏经》,一般由经、律、论三部分组成。《易经》是远古文明的产物,是我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融为一体的哲理性很强的著作。《易经》分为三部, 氏时代《连山》、《归藏》,秦汉时期的易书《周易》,一起称作“三易”(另有一说三本书均作于远古)。远古时代人们定天象、法地仪,观象授时,创制历法与易书等,文明肇始。思言学堂易经学习,零基础入门,5天4晚名师易经入门直播课,普通人因为学不懂易学而放弃,聪明的人已经0元试听我们的课程了,从小白到入门,助力人生零基础入门。一旦把易经研究透彻了:你会变得更睿智,更通透,更深刻…立即免费领课。

道德经 易经 佛经和顿悟

易经和佛经的区别是什么

1、《易经》与《佛经》所载内容有别。《易经》是一部阐释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古典哲学书籍,它深刻而广泛地影响了中国的哲学、文化和科学。而《佛经》则是佛教教义的集大成,记录了佛陀的教诲和弟子们的阐释,主要涉及佛教的修行、哲学和伦理思想。2、两者的形成背景和过程不同。《易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易经和佛经的区别是什么

1、所记载的内容不同。《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佛经》佛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经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2、形成方式不同《易经》起源于古人的甲骨卜实践,到了殷商末年,西伯侯姬昌(周文王)受困于牢中演八卦写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辞作成《周...

易经和佛经的区别是什么?

《易经》和《佛经》有哲学观念、所属教派和文章内容上的区别。1、哲学观念:《易经》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原理,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蕴涵含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佛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哲学理念是“缘起”。2、所属教派:《易经》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

易经和佛经的区别是什么?

易经是儒家经典,作者是中国的周文王或伏羲,具体不详,成书比释迦牟尼早。佛经是佛教的经典总称,佛教起源于印度。易经中最经典的是对阴阳的论叙,阴阳即现在所说的矛盾,这是宇宙观的问题,佛经主要讲人生,两者不相关。此外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而佛经...

佛教和易经的区别

佛经的涉及面比较广,而易经只是一本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玄说,如同一个人坐在空中楼阁之上,将面临的是心虚。佛法才是精髓,因为佛法真。可是有的人谤法,说佛不真,说没有因果,说好人不长命,我们应该仔细看清因果,长命真不一定就是福报,有的人宁愿 也不活着,活着要过得幸福美满才是福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