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对“地理”一词是怎样解释的

1.在《易经·系辞上》中对“地理”一词有如下论述:“易与天地准,故能弭纶天地之道。仰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 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在这段话里,地理就是地貌的意思。
2.《周易·系辞下》:“古者庖牺(妈仗义)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乌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风水家认为仗义为始祖,皆源于此。在后世的演变过程中,知天文地理、长于地理皆指精通水文地质地理之义。
3.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离为火为太阳,坎为水为月亮。
坤也者,地也。——《易·说卦》 坤(kun)坤为地卦像:上坤下坤纯阴卦;坤卦明柔,地道贤生;厚载万物,运行不息而前进无疆,有顺畅之像.坤六爻皆虚,断有破裂之像,明暗、陷害、静止,测出行不走,行人不归.人物表示小人(由天大地小而取)
mcxyi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4-12-24 21:42:5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1.在《易经·系辞上》中对“地理”一词有如下论述:“易与天地准,故能弭纶天地之道。仰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 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在这段话里,地理就是地貌的意思。
2.《周易·系辞下》:“古者庖牺(妈仗义)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乌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风水家认为仗义为始祖,皆源于此。在后世的演变过程中,知天文地理、长于地理皆指精通水文地质地理之义。
3.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离为火为太阳,坎为水为月亮。
坤也者,地也。——《易·说卦》 坤(kun)坤为地卦像:上坤下坤纯阴卦;坤卦明柔,地道贤生;厚载万物,运行不息而前进无疆,有顺畅之像.坤六爻皆虚,断有破裂之像,明暗、陷害、静止,测出行不走,行人不归.人物表示小人(由天大地小而取)

坤字概括一切

《易经》中对“地理”一词是怎样解释的

1.在《易经·系辞上》中对“地理”一词有如下论述:“易与天地准,故能弭纶天地之道。仰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

地理一词最早出现在什么书籍里

“地理”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一书中,它指的是研究地形,考察环境等。《周易》起源于河图洛书,它的内容广泛,包罗万象,从战国时代起就被当做儒家的经典之作。《周易》中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意思是语言遵循...

地理是什么意思

地理学是关于地球与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地球是人类的家,人类一直都十分关心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面的状况,从而萌生出各种地理概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理知识的积累,逐步形成一门研究自然界和...

我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文献是什么

我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文献是《易经,系辞》。易经·系辞是《易经》的一部分,主要解释了《易经》中的一些概念和哲学思想。其中有一段话:“天有悬象,地有地理,观其象而知之,日月星辰,阴阳五行,地之文也。”这里首次出现了“地理”一词,用来描述地上的事物、景象和变化。根据这段话的含义,...

最早提出“地理”名称的书是

最早提出“地理”名称的书是《易经》。详细解释如下:一、《易经》简介 《易经》是中国古代典籍之一,它集结了远古智慧的结晶,涉及哲学、天文、历史等多个领域。《易经》中包含的丰富内容,为后来的地理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其中,我们可以找到“地理”一词的踪迹,说明在很早的时期,人们已经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