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辞上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坤以简能;易则易,简则易従;易则有亲,易従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者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者见之谓之,百姓日用而不,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子曰:“变化之道者,其神之所为乎。”
周易·系辞 原文
神物天生,圣人效之,天地变化,效之,天象吉凶,像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示也。系辞,告也,断吉凶,断也。第十二章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孔子说:佑,助。天助顺,人助信。行信顺,尚贤,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书言不尽意,然圣人之意可见?孔子说:立...
求《周易·系辞》全文及翻译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乾坤,其《易》之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
求帮翻译这句话《周易·系辞下》:“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原文】几⑴者动⑵之微,吉之先⑶见⑷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⑸终日⑹。【译文】几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隐微情况,是对吉祥结果的预先见识。君子见识到事物的隐微情况就开始行动,不等待,长久这样做。注释:⑴“几”隐微。《周易·系词上》:“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⑵“动”活...
《周易·系辞》上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是()。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这句话原指各种方术(方法、技巧等)因种类相同聚在一起,各种事物因种类不同而区分开,好坏就会出现。后指人或事物按其性质分门别类各自聚集。这句话体现出的是类比思维模式,即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将不熟悉的问题与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进行类比,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将...
系辞简介
《系辞》一词通常指代《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又名《系辞传》,分为上下两部分,它位于《十翼》的篇目之中。作为《周易》 之外的核心理论阐述,"系"字象征着将辞句与爻卦关联起来。孔颖达的解释是:“系属其辞于爻卦之下。”《系辞》是《易传》思想的代表作,它强调阴阳对立统一,认为...
《易经·系辞》说:“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什么意思?
出自《易经·系辞》,大意是:上古时候,人们居住在洞穴,生活在荒野,后世的圣人建筑房屋,改变了这种居住方式,上有屋顶,下有四壁,以躲避风雨。“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易经》是远古文明的产物,是我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融为一体的哲理性...
周易系辞原文及译文
一 原文: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译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