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两者关系不同
周公旦终究是王室成员,他是姬发的弟弟,是周成王的亲叔父,他从姬发登基之后,就成为辅佐朝政的重臣,让他摄政是名正言顺的。相较之下,姜太公功劳再怎么大,仍旧只是个外臣,他并非王室成员。
牧野之战商朝江山结束,周武王取代商纣王成为天下之主,然而天子之位仅仅坐了三年武王姬发就因病去世,他年幼的儿子姬诵继位,也就是周成王。不过,周成王实在年幼,当时就是个小娃娃,根本没能力掌握天下。
那时候周王朝建立没多久,诸侯还不安分,一个小孩子作为天子实在不可靠,在这种情况下成王的叔父周公旦摄政,西周进入周公辅政的时代。
其实姜子牙虽然为周朝建立出了大功,但他的实际地位被《封神演义》等放大了很多,根本就没有那么厉害,如果姜太公摄政,无异于是将周朝江山让给了外人。
第二,姜太公有自己的封国
周王朝建立之后,姜子牙作为重要的功臣,受到了周天子的册封,成为了齐国的君王,从此之后姜氏齐国正式建立,姜子牙前往齐国称君。周天子主要管理的是天下诸侯,还有王畿之内的相关事务,与诸侯是不同的。
周公旦乃是天子叔父,长久以来的辅政大臣,而姜子牙仅仅是诸侯,他有齐国的事情要管,天子家里的事情,让一个诸侯来管,是非常不妥当的。不管怎么样,周公旦帮助周成王管理江山,是名正言顺的事情,因为他始终都是周王室的自家人,这与姜子牙不同,当然,姜子牙的女儿邑姜,就是成王的生母,他是成王的外祖父。
周公旦摄政之后,王室内部也有人不服气,比如管叔等人,由此引发三监之乱,周公旦借这次机会再次大规模东征,巩固了周王朝对于殷商故地的管理。不管怎么样,周公旦作为叔父,作为王室重臣,摄政是合乎法统的,姜子牙终究只是外臣是诸侯身份,不管从什么方面来说,都不适合作为摄政的人。
之所以摄政的是周公旦,这是因为周公旦本身就是皇室亲戚也是因为周公旦本人就是一个重视亲人的人,自身的才华也是非常高的,所以让他去担任社政,并不会担心去出现叛乱,而对方是不放心姜太公。
因为姜太公的年纪太大了,而且他已经处理不了政事了,他的身体也不是很好,精神也不是很充沛, 所以摄政的是周公旦。
因为这个人更加有实力,而且在生活中也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并且当时姜太公的年纪也是很大了。可以说是高寿。
周公旦和周武王是一家人,而姜太公已经去了自己的封地,所以周公旦才会摄政。
周武王去世后,为什么摄政的是周公旦,而不是姜太公?
第一,两者关系不同 周公旦终究是王室成员,他是姬发的弟弟,是周成王的亲叔父,他从姬发登基之后,就成为辅佐朝政的重臣,让他摄政是名正言顺的。相较之下,姜太公功劳再怎么大,仍旧只是个外臣,他并非王室成员。牧野之战商朝江山结束,周武王取代商纣王成为天下之主,然而天子之位仅仅坐了三年武王姬发...
周武王驾崩后,为什么是周公摄政而不是姜子牙
因为当时的观念是家天下,所以你不姓姬很多事就是不能做,这就是家天下的局限性。因为周公旦的姓氏,所以他有了摄政的权力。2.周武王的儿子姬诵年纪太小 周武王死的时候,西周刚刚建立没多久,于是国家的担子就落在了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身上,继位的是武王的小儿子,年纪太小,大权也就给了周公旦。二、...
周武王死后为什么要周公而不是姜太公辅政呢?
武王去世后,成王即位;此时太公、周公、召公三公仍在,在三公中,因为太公是异姓,地位是不如周召的;而在周召之间,周公地位又最高。这是因为西周是宗法氏族社会,对于血缘关系非常重视,而且周公还不是单纯辅政,在当时人眼里以王相看,比如《尚书·康诰》记载“王若曰:小子封,朕其弟&...
周武王死后,没有合适的继位者,为什么周公是代政而不是夺政?
周公也就是武王姬发的弟弟,武王继位后,周公旦就一心一意辅佐武王完成伐纣大业。武王灭纣两年后病逝,继位的是年幼的成王,由周公旦摄政。成王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勾结东方夷族反叛,史称“三监之乱”,周公旦奉命征讨,三年平叛。不但保证了周朝的政治稳定,还将周的势力扩展到东海。周公旦在摄政辅政...
周公是周朝廷的忠臣,为什么周成王刚登上帝位他就摄政主持国事?
首先就是因为成王年幼。周武王在推翻商纣王统治三年后去世,当时他的儿子周成王还很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旦怕天下人听说周武王死而背叛周朝廷,于是登上王位代替周成王处理国家事务,主持国家大权。这样才能名正言顺,还用“周公吐哺”告诫自己的儿子伯禽,让他不要随便乱说话,以防给别人以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