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杂说》感悟心得

一直对易经占卜这类事物很感兴趣,在网上搜索后得知这本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算是一个比较入门级别的读物,可以从大体上对易经有一个比较好的认知。其实通篇读下来对阴阳八卦,天干地支五行只有一个很粗略的了解,理解起来甚是困难,倒是一些对孔子著《系辞》的人文解读更加引人深思,蕴含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与智慧,值得学习。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作者说:一味的读下去,等于没有读过。所以这次打算把阅读这本书吸取的一些养分整理并分享出来。

易经的三大原则包括:1.变易、2.简易、3.不易。其中第一原则变易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人和事、乃至宇宙万物之间都存在变化,没有一样东西是永恒不变的,变化是宇宙的法则。所以《易》把这种变化归纳成最简单的八卦符号,通过卦序排列及其他影响因素等,用最简单的方法掌握宇宙变化规律的法则,掌握了这些规律之后可以让人们顺应自然去做一些符合变化规律的事情,达到顺势而为,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一基础法则启示了一个道理:“人要随着世界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去变化自己”。很多职场人在工作5-7年之后就止步不前,因为当专业技能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突破瓶颈往往很难,要付出更多倍的努力和精力才能有些许的提高。

当然,改变也未必只是提高职场竞争力,也可以是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例如尝试锻炼身体,尝试戒烟,养成看书的习惯,培养反思的能力,这些都可以改善我们的点点滴滴,不要固步自封。

解释起来的大概意思是:做人如果连深渊水底、河中浑水里的鱼有多少条、怎么动也看得清楚,不要自以为很精明,实际上很不吉利。从易学上来说:未卜先知,知道的太多,未必是好的,天机不可泄尽;从心理学上来说:凡事都要探个究竟,精力耗费太大,而且知道真相的人往往是很痛苦、也很孤独的;从为人处世上来说:什么事情都看得很清楚,不要以为自己精明就好,其实他人对你是持有戒心的,而且会有妒忌心。为人要学会适当的装糊涂,即使心里懂也未必要说出来,看破不说破,利人利己。

所以,懂《易》的人不会随便占卜;聪明的人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免得因小事而误大事;大气的人宁愿受委屈和误会,也不愿与人辨明是非,受点气和委屈不算什么;

卦的错综复杂是什么意思?《易》的全部64卦,除去八卦以外,剩下的56卦每一卦都是相对的。例如:如果把姤卦倒过来看,就成了夬卦,所以夬卦就是姤卦的综卦。这综卦是象。而综卦的理告诉我们万事要客观,因为立场不同,观念就完全两样,在生活中要有一种智慧叫做容纳,所谓的容纳就是能够容纳生活中的不完美,容纳那些自认为,那些不如意的事物,学会接受他人的反馈与意见,以豁达之心,可容万物。

以《易》的道理去看人生,一举一动,都有相对、正反、交错,有得意就有失意,有人赞成就有人反对,人事物理都一定是这样的,离不开这个宇宙原则。所以一件事初到手,先看正面、正面看完再看反面,凡事都有两面性。好的事情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同样坏的事情也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看的角度不同,体验也不同。

这里南老师引用了一句姜太公《阴阳符》里的“恩生于害”来诠释五行的生克法则。“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有些事情从表面来看你给他恩惠了,说不定把他害了。

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孩子一哭闹,你就给他钱,他要什么就给什么。表面来看你给了他恩,这个孩子长大以后骄奢放逸,他不知道人世间的现实残酷,那么你就把他害了。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玻璃人属性,走向社会一拳打下去就碎了,八成是因为家教出了问题。中国有句老话,送人一斗米是恩人,送人一担米是仇人。帮朋友的忙,正在他困难中救济一下,他永远感激,但帮助太多了,他永不满足。往往对好朋友,自己付出了很大的恩惠,而结果反对自己的正是那些你恩惠过的人。

而它的原理,亦即来自五行生克的法则,生人者也克人,恩与害,两个对立相存,没有绝对的一方。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把握分寸、尺度。在生活中,要学会放弃,学会衡量,要懂得适可而止,才能达到平衡的状态。

“曲成万物而不遗”注意这个“曲”字,是非常妙的,宇宙的法则是没有直线的,到了太空的轨道也是打圆圈的,所以万物的成长,都是走曲线的。老子有一句话“曲则全”,有人说读了《老子》会变成谋略家、阴谋家,很厉害。因为老子告诉我们不要走直路,走弯路才能全,处理事情转个弯就成功了。

人生天地间,每个人的成长轨迹如“阴阳八卦图”一般,道路弯曲没有笔直。而我们的人生只需要做好这两件事:前进和拐弯,不一定赢在起点,有的时候赢在拐点,拐弯拐的好则需要些智慧。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天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1914年梁启超到清华大学,他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

做人需要时刻用德性来约束自己,做到“学以聚之”;学问都是积累起来的,知识要渊博,样样都懂。“问以辩之”;要好问,到处请教,以能问于不能。“宽以居之”;仅有学问还不行,做人要宽厚,待人接物,胸襟要伟大,包罗万象,不能狭隘。“仁以行之”;具备了以上这三点之外,做人也要仁慈。这四德,便是君子应做到的修养。

学了《易经》的人,要懂得这个“穷则变,变则通”的原则,知道宇宙万物都有一个变,自己更要知道来适应变。要想上帝保佑你?没有这回事;菩萨保佑你?也没有这回事。自助者天助。自己不站起来,想靠上帝帮忙,菩萨帮忙,那是傻瓜,那是笨蛋,那是情感上没有办法的人的一种愚昧。

人只有求助于自己,任何人都不可靠,世界上没有可靠的人,连你的父母,连你的儿女都不能靠,只有靠自己。真能自己站起来,所谓天人合一,自助则天助,这是中国文化自助人助的道理。愚味的宗教徒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另外的人来掌握,交给佛菩萨、交给上帝,自己不做事,靠上帝、靠佛菩萨给他弄饭吃,没有这回事。所以《易经》说“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样才能大吉大利,所以《易经》的文化完全是人的教育。

“潜龙勿用”是指一个事情正在萌生,潜伏,等待突破,处在这种状态下,就不能贸然行动,需要韬光养晦,等待最佳时机。一个人的一生,婴幼儿、青少年时期,是“潜龙勿用”,这个阶段只能学习、积累、成长,依靠父母栽培。如果父母热切地期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就像你种下的种子,总是迫切希望它快点成才一样,给孩子太大的期望和外力干涉,孩子反而不能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我们做一件事,如果没有充分准备好,或者已经准备好,但时机未到,都属于“潜龙勿用”。需这个阶段属于潜龙勿用,不要急躁,不要冒动,先保持现状,同时寻找突破口,一旦新的机会来临,就马上抓住,跳出现状。有些人冲动,随着自己的性子来,时机没到,辞职不干了。等没钱花了,又着急找新工作,这个时候,找到的工作,不一定是自己满意的。这样陷入一个折腾的循环。自己很累,做的功多,但是成数小。

全书还有好多关于人生哲理的思考与解读,奈何天资有限,好多道理未必都能参透悟懂。、大道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懂得一些,只是并没多少人在生活中去应用,学知识而不会运用岂不成了书呆子。最后想说的是,人之所以感到烦恼、焦虑、都跟我们的欲望太多有关系。所以不妨降低一些我们对物质的需求,身心或许就会不再焦虑不堪,心情顺畅了,身体自然就会舒畅。一般人学佛求道,学自在,观自在。人生追求的是逍遥自在,身体健康舒服,活着就痛痛快快。
mcxyi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4-12-24 20:51:2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一直对易经占卜这类事物很感兴趣,在网上搜索后得知这本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算是一个比较入门级别的读物,可以从大体上对易经有一个比较好的认知。其实通篇读下来对阴阳八卦,天干地支五行只有一个很粗略的了解,理解起来甚是困难,倒是一些对孔子著《系辞》的人文解读更加引人深思,蕴含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与智慧,值得学习。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作者说:一味的读下去,等于没有读过。所以这次打算把阅读这本书吸取的一些养分整理并分享出来。

易经的三大原则包括:1.变易、2.简易、3.不易。其中第一原则变易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人和事、乃至宇宙万物之间都存在变化,没有一样东西是永恒不变的,变化是宇宙的法则。所以《易》把这种变化归纳成最简单的八卦符号,通过卦序排列及其他影响因素等,用最简单的方法掌握宇宙变化规律的法则,掌握了这些规律之后可以让人们顺应自然去做一些符合变化规律的事情,达到顺势而为,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一基础法则启示了一个道理:“人要随着世界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去变化自己”。很多职场人在工作5-7年之后就止步不前,因为当专业技能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突破瓶颈往往很难,要付出更多倍的努力和精力才能有些许的提高。

当然,改变也未必只是提高职场竞争力,也可以是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例如尝试锻炼身体,尝试戒烟,养成看书的习惯,培养反思的能力,这些都可以改善我们的点点滴滴,不要固步自封。

解释起来的大概意思是:做人如果连深渊水底、河中浑水里的鱼有多少条、怎么动也看得清楚,不要自以为很精明,实际上很不吉利。从易学上来说:未卜先知,知道的太多,未必是好的,天机不可泄尽;从心理学上来说:凡事都要探个究竟,精力耗费太大,而且知道真相的人往往是很痛苦、也很孤独的;从为人处世上来说:什么事情都看得很清楚,不要以为自己精明就好,其实他人对你是持有戒心的,而且会有妒忌心。为人要学会适当的装糊涂,即使心里懂也未必要说出来,看破不说破,利人利己。

所以,懂《易》的人不会随便占卜;聪明的人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免得因小事而误大事;大气的人宁愿受委屈和误会,也不愿与人辨明是非,受点气和委屈不算什么;

卦的错综复杂是什么意思?《易》的全部64卦,除去八卦以外,剩下的56卦每一卦都是相对的。例如:如果把姤卦倒过来看,就成了夬卦,所以夬卦就是姤卦的综卦。这综卦是象。而综卦的理告诉我们万事要客观,因为立场不同,观念就完全两样,在生活中要有一种智慧叫做容纳,所谓的容纳就是能够容纳生活中的不完美,容纳那些自认为,那些不如意的事物,学会接受他人的反馈与意见,以豁达之心,可容万物。

以《易》的道理去看人生,一举一动,都有相对、正反、交错,有得意就有失意,有人赞成就有人反对,人事物理都一定是这样的,离不开这个宇宙原则。所以一件事初到手,先看正面、正面看完再看反面,凡事都有两面性。好的事情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同样坏的事情也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看的角度不同,体验也不同。

这里南老师引用了一句姜太公《阴阳符》里的“恩生于害”来诠释五行的生克法则。“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有些事情从表面来看你给他恩惠了,说不定把他害了。

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孩子一哭闹,你就给他钱,他要什么就给什么。表面来看你给了他恩,这个孩子长大以后骄奢放逸,他不知道人世间的现实残酷,那么你就把他害了。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玻璃人属性,走向社会一拳打下去就碎了,八成是因为家教出了问题。中国有句老话,送人一斗米是恩人,送人一担米是仇人。帮朋友的忙,正在他困难中救济一下,他永远感激,但帮助太多了,他永不满足。往往对好朋友,自己付出了很大的恩惠,而结果反对自己的正是那些你恩惠过的人。

而它的原理,亦即来自五行生克的法则,生人者也克人,恩与害,两个对立相存,没有绝对的一方。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把握分寸、尺度。在生活中,要学会放弃,学会衡量,要懂得适可而止,才能达到平衡的状态。

“曲成万物而不遗”注意这个“曲”字,是非常妙的,宇宙的法则是没有直线的,到了太空的轨道也是打圆圈的,所以万物的成长,都是走曲线的。老子有一句话“曲则全”,有人说读了《老子》会变成谋略家、阴谋家,很厉害。因为老子告诉我们不要走直路,走弯路才能全,处理事情转个弯就成功了。

人生天地间,每个人的成长轨迹如“阴阳八卦图”一般,道路弯曲没有笔直。而我们的人生只需要做好这两件事:前进和拐弯,不一定赢在起点,有的时候赢在拐点,拐弯拐的好则需要些智慧。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天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1914年梁启超到清华大学,他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

做人需要时刻用德性来约束自己,做到“学以聚之”;学问都是积累起来的,知识要渊博,样样都懂。“问以辩之”;要好问,到处请教,以能问于不能。“宽以居之”;仅有学问还不行,做人要宽厚,待人接物,胸襟要伟大,包罗万象,不能狭隘。“仁以行之”;具备了以上这三点之外,做人也要仁慈。这四德,便是君子应做到的修养。

学了《易经》的人,要懂得这个“穷则变,变则通”的原则,知道宇宙万物都有一个变,自己更要知道来适应变。要想上帝保佑你?没有这回事;菩萨保佑你?也没有这回事。自助者天助。自己不站起来,想靠上帝帮忙,菩萨帮忙,那是傻瓜,那是笨蛋,那是情感上没有办法的人的一种愚昧。

人只有求助于自己,任何人都不可靠,世界上没有可靠的人,连你的父母,连你的儿女都不能靠,只有靠自己。真能自己站起来,所谓天人合一,自助则天助,这是中国文化自助人助的道理。愚味的宗教徒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另外的人来掌握,交给佛菩萨、交给上帝,自己不做事,靠上帝、靠佛菩萨给他弄饭吃,没有这回事。所以《易经》说“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样才能大吉大利,所以《易经》的文化完全是人的教育。

“潜龙勿用”是指一个事情正在萌生,潜伏,等待突破,处在这种状态下,就不能贸然行动,需要韬光养晦,等待最佳时机。一个人的一生,婴幼儿、青少年时期,是“潜龙勿用”,这个阶段只能学习、积累、成长,依靠父母栽培。如果父母热切地期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就像你种下的种子,总是迫切希望它快点成才一样,给孩子太大的期望和外力干涉,孩子反而不能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我们做一件事,如果没有充分准备好,或者已经准备好,但时机未到,都属于“潜龙勿用”。需这个阶段属于潜龙勿用,不要急躁,不要冒动,先保持现状,同时寻找突破口,一旦新的机会来临,就马上抓住,跳出现状。有些人冲动,随着自己的性子来,时机没到,辞职不干了。等没钱花了,又着急找新工作,这个时候,找到的工作,不一定是自己满意的。这样陷入一个折腾的循环。自己很累,做的功多,但是成数小。

全书还有好多关于人生哲理的思考与解读,奈何天资有限,好多道理未必都能参透悟懂。、大道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懂得一些,只是并没多少人在生活中去应用,学知识而不会运用岂不成了书呆子。最后想说的是,人之所以感到烦恼、焦虑、都跟我们的欲望太多有关系。所以不妨降低一些我们对物质的需求,身心或许就会不再焦虑不堪,心情顺畅了,身体自然就会舒畅。一般人学佛求道,学自在,观自在。人生追求的是逍遥自在,身体健康舒服,活着就痛痛快快。

《易经杂说》感悟心得

所以,懂《易》的人不会随便占卜;聪明的人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免得因小事而误大事;大气的人宁愿受委屈和误会,也不愿与人辨明是非,受点气和委屈不算什么;卦的错综复杂是什么意思?《易》的全部64卦,除去八卦以外,剩下的56卦每一卦都是相对的。例如:如果把姤卦倒过来看,就成了夬卦,所以夬卦就是姤卦的综卦。

《易经杂说》第一课

“理象数”篇讲解理解《易经》需明白的三个原则:理、象、数。理指宇宙万物的原理,象指现象,数指数量。万事万物皆有理、象、数。最后,“玩索而有得”篇强调学习《易经》应以轻松愉悦的态度,如同打 般享受过程。孔子认为,学《易经》应“玩索而有得”,寓教于乐。至此,《易经杂说》第一课...

学周易要从哪里入手

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不懂的一下子都懂了,可以说《易经杂说》是我打开易学大门的钥匙,后来才知道该书的作者南怀瑾是一代易学大师,在此我首先给你推荐我学易的启蒙之书《易经杂说》,现在可能新华书店没有卖的了,

易经64卦卦序歌与卦名背诵心得

这需要有比较深厚的古文功底,有兴趣的可以等以后慢慢了解。之前听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的音频,当时对易经所知甚少,但是158集的音频听下来不知直觉就记住了很多挂名。比如天火同人、天山遁、天风垢、雷泽归妹、泽雷随等等。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时候对离卦(对应心)、坎卦(对应肾)、水火既济卦,...

易经杂说目录

《系传》——孔子研究《易经》的心得报告,天尊地卑、动静有常的哲学思考,方以类聚、刚柔相摩的自然规律,时与位的宇宙观,日月运行与寒暑往复,十二辟卦的运用,揭示了易经与自然、社会、生命的深刻联系。易经的人生哲学,万事通、三大问题、乐天知命、安土敦仁、化生、曲则全,五大原则的阐述,展示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