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有疑惑时,可以问《易经》

1. 《易经》在你脑中是什么印象?

2. 你想不想了解自己未来的命运?

中国人大概没有没听过《易经》的,但是能看完并应用的,实在凤毛麟角。为什么会这样?首先,此书难懂,堪为“天书”,内容包含了文字与符号,若没有获得正确的教导,没有经过长时间学习,是很难入门的。其次,大家通常会把这本书和算命联系在一起。《易经》确实有预测未来之用,卦辞爻辞中都出现了关于吉凶的判定,但却不是江湖术士的封建迷信。这实际上是一部先秦儒家的重要经典,是智者对人间的细微观察,涵盖了世间万物的变易更替之道。

古代有“易历三圣”之说,起初,伏羲氏画了八卦并且完成了六十四卦;之后,周文王被关在羑(音“有”)里七年,写下了每一卦的卦辞与爻辞;然后到了孔子,他作“十翼”,也就是现在的《易传》部分。我们今天看到的《易经》又名《周易》,包括经与传,但就像我们前面所说,作者及内容的创作并不限于周朝。现在学界的共识是,周文王的工作可能得到其子周公的帮忙,而“十翼”则是孔子及其后代弟子的合作成果。

《易经》有两个主要的内容:象数和义理。象是卦象、数是数字,这是用来占卦的;义理则是儒家思想的体现,大多记载在《易传》之中。

《尚书·洪范》的九畴中提到天子“稽疑”,也即考察疑惑,意思是说,当天子要做决定时,必须仔细考察五方面:三方面属于人事,两方面属于天意。

人事的三个方面涉及天子、负责大臣、百姓。首先,天子自身所处的位置最高,看得最广,要先想清楚自己的看法。接着,根据事情的属性,询问负责此事的大臣。最后要探询民意,古代部落的人较少,可以具体得知每位百姓的想法。不过,人算不如天算,事情在计划时都很周全,实际执行中却会出现不同的变量,结果是南辕北辙。

那么,如何知道天意呢?有两件事可做。

第一种是龟卜,用龟壳或牛骨刻字,用火烧烤,看哪边先裂开,答案就在那一边。这种方法是将结果刻在甲骨上,现在称为“甲骨文”,后代还可以通过这些记录去理解古人的事迹。但是这种方法有缺点,容易受到人意的干扰。因为是要先刻字的,所以刻深一点的那边,火烤之后就可能先裂开。

第二种是用《易经》占筮,完全不受人为操纵。占筮使用50根蓍草,这种草目前在河南还找得到。无论古今中外,所有可靠的预测未来的方式,共同特点就是其结果不可能出现人为操纵的因素。这样一来,获得的信息才具备偶然性,而偶然性的信息中就蕴含了重要的内容。人的思维大多是由前因推到后果,但是,许多事情却不在因果关系之内。从时间上的前因去寻找后果,可能会忽略一个重点,那就是同时发生的事中具有的内在关联。占筮也即象数,是古人在运用《易经》时分量最多也最具体的,这被称为“帝王之学”。帝王如果有疑问,就会找专门的卜官进行占筮。采用这种方式,没有人可以控制占筮的结果,人们只能对结果加以解释。所谓占卦容易解卦难,解释结果就有人为操纵的空间了。结果是否准确,就要看解卦人的功力如何。想要精进解卦能力,需要不断从后来的验证结果,去检讨前面的解释是否正确。

《易经·系辞传》中提象数时,以“无有师保,如临父母”来形容《易经》的作用。我们成长之后,是自己生命的领导者,要独立做决策。父母也许不在身边或无法给出我们需要的意见,老师与保护者也已经渐渐离开了。当一个人境界越来越高时,周围可以商量重大问题的人就越来越少,所谓曲高和寡。这个时候,《易经》就可以给我们提供最熨帖的建议。

《易经》教我们察知几微,一叶而知秋。“几微”强调提早发现征兆,这样永远都可以提早一步,避免“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遗憾。人若仅从可知的理性来看世界,是不可能全面掌握所有信息的。从过去的因,推到现在的果;现在的因,推到未来的果,这是单线思考。《易经》则可以让我们了解“同时发生的事情的内在关联”,而这恰好是荣格提出的“共时性原理”。西方心理学家研究的共时规律,正好可以解释《易经》的神奇之处。

不过,《易经》的学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识的积累,阅历的丰富。孔子说自己“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五十岁时研习《易经》,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以目前的资料来看,孔子之前一定读过《易经》,只是还没有运用得纯熟,是从五十岁之后,才开始有深刻的心得。连孔子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我们呢?想要学懂《易经》,唯有不断勤勉精进了。
mcxyi 阅读 1 次 更新于 2024-12-23 23:42:2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1. 《易经》在你脑中是什么印象?

2. 你想不想了解自己未来的命运?

中国人大概没有没听过《易经》的,但是能看完并应用的,实在凤毛麟角。为什么会这样?首先,此书难懂,堪为“天书”,内容包含了文字与符号,若没有获得正确的教导,没有经过长时间学习,是很难入门的。其次,大家通常会把这本书和算命联系在一起。《易经》确实有预测未来之用,卦辞爻辞中都出现了关于吉凶的判定,但却不是江湖术士的封建迷信。这实际上是一部先秦儒家的重要经典,是智者对人间的细微观察,涵盖了世间万物的变易更替之道。

古代有“易历三圣”之说,起初,伏羲氏画了八卦并且完成了六十四卦;之后,周文王被关在羑(音“有”)里七年,写下了每一卦的卦辞与爻辞;然后到了孔子,他作“十翼”,也就是现在的《易传》部分。我们今天看到的《易经》又名《周易》,包括经与传,但就像我们前面所说,作者及内容的创作并不限于周朝。现在学界的共识是,周文王的工作可能得到其子周公的帮忙,而“十翼”则是孔子及其后代弟子的合作成果。

《易经》有两个主要的内容:象数和义理。象是卦象、数是数字,这是用来占卦的;义理则是儒家思想的体现,大多记载在《易传》之中。

《尚书·洪范》的九畴中提到天子“稽疑”,也即考察疑惑,意思是说,当天子要做决定时,必须仔细考察五方面:三方面属于人事,两方面属于天意。

人事的三个方面涉及天子、负责大臣、百姓。首先,天子自身所处的位置最高,看得最广,要先想清楚自己的看法。接着,根据事情的属性,询问负责此事的大臣。最后要探询民意,古代部落的人较少,可以具体得知每位百姓的想法。不过,人算不如天算,事情在计划时都很周全,实际执行中却会出现不同的变量,结果是南辕北辙。

那么,如何知道天意呢?有两件事可做。

第一种是龟卜,用龟壳或牛骨刻字,用火烧烤,看哪边先裂开,答案就在那一边。这种方法是将结果刻在甲骨上,现在称为“甲骨文”,后代还可以通过这些记录去理解古人的事迹。但是这种方法有缺点,容易受到人意的干扰。因为是要先刻字的,所以刻深一点的那边,火烤之后就可能先裂开。

第二种是用《易经》占筮,完全不受人为操纵。占筮使用50根蓍草,这种草目前在河南还找得到。无论古今中外,所有可靠的预测未来的方式,共同特点就是其结果不可能出现人为操纵的因素。这样一来,获得的信息才具备偶然性,而偶然性的信息中就蕴含了重要的内容。人的思维大多是由前因推到后果,但是,许多事情却不在因果关系之内。从时间上的前因去寻找后果,可能会忽略一个重点,那就是同时发生的事中具有的内在关联。占筮也即象数,是古人在运用《易经》时分量最多也最具体的,这被称为“帝王之学”。帝王如果有疑问,就会找专门的卜官进行占筮。采用这种方式,没有人可以控制占筮的结果,人们只能对结果加以解释。所谓占卦容易解卦难,解释结果就有人为操纵的空间了。结果是否准确,就要看解卦人的功力如何。想要精进解卦能力,需要不断从后来的验证结果,去检讨前面的解释是否正确。

《易经·系辞传》中提象数时,以“无有师保,如临父母”来形容《易经》的作用。我们成长之后,是自己生命的领导者,要独立做决策。父母也许不在身边或无法给出我们需要的意见,老师与保护者也已经渐渐离开了。当一个人境界越来越高时,周围可以商量重大问题的人就越来越少,所谓曲高和寡。这个时候,《易经》就可以给我们提供最熨帖的建议。

《易经》教我们察知几微,一叶而知秋。“几微”强调提早发现征兆,这样永远都可以提早一步,避免“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遗憾。人若仅从可知的理性来看世界,是不可能全面掌握所有信息的。从过去的因,推到现在的果;现在的因,推到未来的果,这是单线思考。《易经》则可以让我们了解“同时发生的事情的内在关联”,而这恰好是荣格提出的“共时性原理”。西方心理学家研究的共时规律,正好可以解释《易经》的神奇之处。

不过,《易经》的学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识的积累,阅历的丰富。孔子说自己“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五十岁时研习《易经》,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以目前的资料来看,孔子之前一定读过《易经》,只是还没有运用得纯熟,是从五十岁之后,才开始有深刻的心得。连孔子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我们呢?想要学懂《易经》,唯有不断勤勉精进了。

当你有疑惑时,可以问《易经》

《易经》有两个主要的内容:象数和义理。象是卦象、数是数字,这是用来占卦的;义理则是儒家思想的体现,大多记载在《易传》之中。《尚书·洪范》的九畴中提到天子“稽疑”,也即考察疑惑,意思是说,当天子要做决定时,必须仔细考察五方面:三方面属于人事,两方面属于天意。人事的三个方面涉及天子、...

求助。。读了易经整个人似乎废了

1. 你的困惑可能源于对《易经》的片面理解,导致了极端的思想状态。建议你广泛阅读哲学书籍,当你的知识更加丰富时,自然会摆脱当前的困境,甚至可能觉得自己的现状有些可笑。2. 这里提供一些基本的哲学知识,可能对你有所帮助:无论我们作为观察者是否存在,无论我们是否观察,独立于我们的个体心智和感觉...

《黄修易录》第25天

问:“读书所以调摄此心,不可缺的。但读之时,一种科目意思,牵引而来。不知何以免此?” 先生曰:“只要良知真切,虽做举业,不为心累,总有累,亦易觉,克之而已。且如读书时,良知知得强记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欲速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夸多斗靡之心不是,即克去之。如此,亦只是终日与圣贤印对,是个纯...

易经(卦有何用)

当你碰到哪种情境的时候,你就去找那个卦,把它找出来。所以我们把《易经》当做人生的宝典,就是碰到什么事情的时候,可以去查,一查我们就明白了:在这个处境里面,要把握这几个基本原则,我怎么去应对,我们就可以趋吉避凶了。读《易经》是让人趋吉避凶的,这样的层次也不够高。实际上《易经》读到最后,是没有什么...

《易经》的文化密码:自然规律和辩证思想

《易经》的文化密码:自然规律与辩证思想 对于我,读《易经》是一件偶然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神差鬼错。又或许,与《易经》的相遇,是冥冥之中,自在天意。 去年有段时间在读与心理学有关的书籍,读《荣格自传》,读卡伦.霍尼的心理学著作,读西方哲学史,读《 诗词》等等。在某个平常的日子,正在读书的我,脑袋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