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代表你进入了一个阶段,开始思考,这是好现象。
但你要慢慢让自己进入第二个阶段,把思考所得运用在生活中。
因为现代社会的生活需要你切实努力才能过好,如果你什么都不想要,那么你就什么也得不到。你要认清时代,认清自己,看周易可以知道人命祸福都有定数,这让你心中安定,从而更能从容不迫的面对社会,但另一方面你也要知道漫长的人生之路是需要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不是消极等出来的。
消极是一定意义上的有所获得,而再次积极将是你更有所获的最好方法。
恩,看到你详细描述你的问题,我又了解了一些。没事,你是正常现象,因为之前我也有这种感觉。好像一切无意义,连自己最亲的人仿佛也变成了老子所说的刍狗,更别说自己的理想一类的事了,完全消极,不想有所为的感觉。这就是我自己之前的感受。所以我知道这是一个阶段,你要继续思考下去,就会有所改变。正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所有事物都是虚无的,所以我们才要懂得珍惜现在,要懂得不能对外界过多苛求,要让自己因为懂得了真理而慢慢适应一个新的视觉所观察到的世界,当然还要感恩……以上这些相信你有能力慢慢感觉到,总之,朝这个方向来思考,就是对自己有好处的发展趋势。
希望能帮到你!O(∩_∩)O
我尽量简单点说,你这是对哲学的片面理解,造成的极端现象。
推荐你再多看些关于哲学类的书籍,当你的知识丰满了你自然就走出来了,甚至还会觉得现在的自己是有点可笑的。
这里我给你一点最基本的哲学知识,可能会对你有帮助:
无论作为观测者的我们是否存在,无论我们是否观测,独立于我们个体心智及感觉之外的真实世界始终存在。这个假设是无法证实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感知,无一例外,全是我们自己的精神影象,而且,除此之外,我们没有任何途径可以超越自己的精神影象。现实主义假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假设之一(甚至,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个假设的存在),比如:每天下班后,我们假设办公室和桌上的电脑明天上班时一定还在;在回家的路上,我们假设自己的家一定还在老地方等着我们,明天,当我们离家上班,自己的家依然还在;我们假设自己的朋友、亲戚、熟人,无论我们是否与他们见面、交谈,甚至无论我们是否想起他们,他们依然存在;我们假设父母在自己出生之前已经存在;甚至,我们中的许多人假设自己死后依然活着……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生活经验不断重复巩固着我们的现实主义假设,以至我们甚至不曾对之有过丝毫的反省。现实主义假设对我们的生存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比如我们知道(假设):如果过马路不小心注意的话,就会被车撞死;一颗 可以瞬间结束生命;病毒、细菌、毒药也可以致命……此外,关于外部现实的假设于科学的发展和应用也是必须的。很大程度上,科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揭示和解释这个外部现实。不难想见,如果没有这种假设,对于每个人,则只有属于各自心智(对于每个人,只有他自己的心智存在)的思想和影象,那么,科学或其余的东西就没有必要了。
除了假设真实存在着一个外部世界,我们也假设现实是客观的。同样地,现实的客观性也受到我们日常经验和科学实验的反复巩固。所谓客观性意味着——某个人做的观察、实验或测量等等,另一个人也可以做,而且两人获得的结果是相同或相似的。其中,第二个人能够通过与第一个人交流、比较而确定两人得到结果是一致或相似的。因此,信息沟通是客观性的基本要素。事实上,一个没有被传达和共同认可的观测通常不能算是一个对客观现实的有效观测。因为要求共同认可,所以,客观现实有时也称为共识现实。
前面说过,科学假设客观现实是独立于观测它的心智之外的,即使当心理学家在研究别人(而不是他们自己的)心智的精神作用时也作这样的假设。因为,任何客观的观测结果首先必须是可被比较和可被交流传达给其他心智的,所以,我们通常认为是主观性的精神现象,其实也是客观性的。从这个意义上,心理学其实也是一门客观科学。
如果,某人直接观察自己的思想或其他精神印象,结果又会如何呢?显然,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他所直接观察到的并不完全是外在的,但仍然可以与其他人就他们做的类似内部观察进行交流和比较。所以,只要如果他们达成共识,这些内部观察也可以看作是客观的。例如,我们很容易互相比较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的思维步骤;甚至,我们互相可以比较对于相同外部刺激的反应(如恐惧、红色等体验)。经过互相比较,如果我们同意各自的所见或所感是相同的,则可以说这些精神印象是客观的。显然,这种过程中,这些“外部”刺激必须同样地呈现给我们每个人,所以,其实也是外部现实的延伸。可见,对所谓外部现实的观察其实上是对我们自己因某些刺激(假定来自外部)而有的精神印象的观察(注意:在这里,“外部”是相对于观察者的心智,而不是观察者的身体)。例如,当打针时,当感染流感时,我们感到痛苦,没有人会质疑对这种痛苦观察的客观性。
至此,有人不禁问:“究竟什么才算是纯粹的主观体验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首先考虑那些纯粹内部(相对于心智)的及不由“外部”刺激直接引致的体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想象、梦、幻想等等似乎就属于这种体验。不过,很多这类体验在人们之间,因为也是相似和容易被交流和比较的,所以也具有客观性,不能算是纯粹主观的。通常,这种体验的客观性是基于所谓的“正常”人群的一般体验。由此,人们往往把是否具有这种客观体验作为判定一个人是否“正常”的标准。
现在来考虑另一类体验,即不在“正常”范围内的内部(相对于心智)体验。这类体验通常很难与别人交流,即没有外部刺激和客观性,所以可以算是纯粹的主观体验。比如,幻觉、错觉、宗教或其他不可说体验,还有觉悟或自我认识)的心智体验等等。可见,我们对主观性的定义与对正常性的定义有关。事实上,如我们将在以后阐述的,所谓“正常”心智也不过是一种集体错觉而已,而且,一切“正常”的苦正是这种错觉的结果。
这是一小段基础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最后再推荐你一个,柏拉图的木偶小故事,你自己去网上找吧,我就不打了要不太长你该不爱看了,呵呵!
何谓“无意义”呢?
哲学书书上也有这么句话:“存在即合理”。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不存在的事物亦有其不能存在的理由。话说,你应该去研究一下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它会告诉你:“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所以,你也没要急于下结论,所谓的“正常人”不就是思想、行为、理想都处于正常界限的人么,莫非你觉得这样子,自己就不是个正常人了?
老子所谓的“无为”是顺其自然之意,这种思想放在当代的社会里,确实有些消极,不太适用。《易经》本身就是那种老头子级别的人物看的经典,经过几十年奋斗后,心平静下来看才见真理。比起这个,为了抵触你清静无为的消极心理,你更该看看中国的现代史,看完《中国近代史》后化身为成一个彻彻底底的愤青,然后奋发向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噢~ 多么充实而高尚的人生……
才21岁,本该是个愤青的年龄,咋能像个老头子一般?你该做的事情多了去了,才看了一本书就磨成了这样,再看多几本会不会有成了另外一个样子呢,很期待噢~~~
既然你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你并不是真的心静如水,而是有种玩游戏已经知道结局或用金手指的感觉。
是啊,人生不过如此,就像是一场游戏,一个梦,有时候我也会这么觉得。
这样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就我个人而言,其实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追求的。难道一位漂亮的姑娘在你面前你也心动不起来吗?也许你会想就算娶到了她又怎样?照样还是脱不出世界规律。但一个精彩的游戏知道结局照样可以玩下去。
简简单单64卦似乎把万物给包括了,但我认为这只是把万物的一个运行规律给较为系统的总结而已,并不能诠释运作这些的本质是什么。就像牛顿揭示了力学三定律,但他仍然不知道这些规律是怎么产生的。也许你可以尝试着去揭开世界的真相。
按照你的年龄应该在读大学,其实每个人总会有几段时间感觉生活如此无聊的,过去了就好了。
你是看别人注解看这书的吧。等你把别人注解忘掉,形成自己的道,你就不会这样了。千家注道书,这千家注的都是他们的道。易经也是如此。易经很深的学问。你比那些说古著怎么样怎么样骗人的脑残强多了。希望你坚持看下去,悟出自己东西。你一辈子受用。老子读易经后有了道德经,这是他自己的感悟他自己的道,儒学也由易经而生。看这书把悟出的东西在生活中去验证,开拓自身,用心生活就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你在看之前有没有真正了解易经的精髓?易经是我国古代智慧的精华,而易经本身就是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学而致用,才是正解,不要把任何事都只理解片面,请问你难道看了语文数学难以自拔?整天不是作诗就是列方程式?经书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希望你能再接再厉。
突然想到打算看下《易经》,结果看到了这个问题,不知道书上有没有说到气运?气运分先天和后天,气运的目标大小主要看你有多努力,俗话说:一步快,步步快;你小学毕业第一名升最好的初中,高中全省第一升最好的大学,之后做最高贵的职业,赚最多的钱,走向更高的平台和境界,这就是气运。气运是定量的,你不争你便错过,那么你就站不到最高的地方,看不到最好最不可思议的事和物,那么当天灾人祸降临的时候,以普通人的能力和格局会付出不可估量的代价才能度过劫难。
朋友 知道什么叫着相吗? 这是道家名词 着相就是对世界上一切都没留恋了但是还有执念,就象你有心追求无的境界一样 追求无的境界 和追求世间的功名利禄 它们的性质都是一样的 所以 从这一点开始参悟 你应该会走出来的 所谓真正的无的境界 不是那么容易就被你参到的 呵呵 就象佛家说的 色即是空 空即使色 道理是差不多的
也许你不适合吧。很正常的。就算是救命的药品还有人会过敏呢,所以有的人对易经容易陷进去也很正常。世界上书籍太多了,特别是现在这个世界,怕的不是没书看,而是有书你不去看或者没时间看,所以找找其他类型的书看就行了。
很简单啊,就算不看易经,仔细想想,人活着为了什么,也会崩溃,因为人活着就没有目的,如果让你死你有什么放不下的,那就是爱。相信你明白。
说明你没看懂,钻了牛角尖,只能说明你这个人心性本隘,易经的世界何其广博,你只盯着一个点自以为看透了而已
说明你走火入魔了,易经是最高哲学,你才21岁,经历太少,当你经历多了,你就会明白的。
解铃还是系铃人 易经你还是没读懂 多看 什么时候真正读懂了 你就出来了 暂时的迷茫不是迷茫 就怕永远迷茫 外带 多看看励志的书或电影 多看军事题材的电影 军队的气息是积极向上的 在说了易经受到这么多好评 这么可能是催人消极的书呢?解铃还是系铃人 易经你还是没读懂
谁说做事情 需要意义呢
一切都没有意义 因为寻求意义根本也没有意义
这是根本的错误
想要走出来很简单,只需要将身投入那浑噩社会
你便会逐渐遗忘什么叫“无为”
忙碌的人生会让人没有空隙,不会无聊去找寻莫须有的意义
心如止水,则能容万物。看似无欲,却仍有所求!百善孝为先。 你大可不必烦忧。再借一联送给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小时候,我一个人站在群山环绕,雨雾缭绕的房屋下,视线范围不足50米,感觉世界只有我。当时我想到自己很渺小,不知道活着为了什么。
读书后,我看了很多名人传记,立志成为伟大人物,不愿默默了此一生。
大学毕业进入社会之后,想得多了,感觉人生只是时间洪流中的那个小点点,地球之于宇宙犹如细胞质之于生物体,宇宙的诞生和成长如受精卵的成长演变史...,忽然觉得人生也没什么意义!只是,我要面对现实,上有劳下有小,不进取活得难受...,这个时候,我被迫往前走。
最后,我想说的是,你生活没有压力才成了废人。
看透不是逃避,你可能有所觉但没有悟,你做人都做不好,更不要说做个高人了。
哈比,你读的毛易经,乾卦里面就讲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都是鼓励人们要树立目标,每天奋斗,每天反思改正自己。。没读过易经在这里乱bb,瞎bb,,衮吧,,连我这个流氓都不如。。。
如果你走入得太深了就干脆一直走下去,把它走穿了就出来了。
其实没什么,当你提出来这个问题就说明你并没有自己所说的那样无欲无求,所以说不用担心,那么我这里有两种解决方法一是继续学,学深后真正无欲无求了或者说真正理解了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还有就是放弃,过一段时间应该就自己恢复了
对了,继续,不要回头,走下去,都是无穷及轮回,你走着走着,就会绕回原地的.
去工作打工吧,出点汗,干点活。吃点苦头就好。
我觉得易经就是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动态的,你现在觉得没意义,没关系,过段时间,你可能就又觉得有意义了。不必苦恼烦恼,道法自然。
其他的啥都不说,就你说才21岁,就根本不可能读懂易经!在这装逼好吗
去读道德经,感悟自然道,顺其自然,自然清静,跟易的感受,完全不同
你把易经理解错了,你需要人指点
求助。。读了易经整个人似乎废了
1. 你的困惑可能源于对《易经》的片面理解,导致了极端的思想状态。建议你广泛阅读哲学书籍,当你的知识更加丰富时,自然会摆脱当前的困境,甚至可能觉得自己的现状有些可笑。2. 这里提供一些基本的哲学知识,可能对你有所帮助:无论我们作为观察者是否存在,无论我们是否观察,独立于我们的个体心智和感觉...
求助。。读了易经整个人似乎废了
至此,有人不禁问:“究竟什么才算是纯粹的主观体验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首先考虑那些纯粹内部(相对于心智)的及不由“外部”刺激直接引致的体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想象、梦、幻想等等似乎就属于这种体验。不过,很多这类体验在人们之间,因为也是相似和容易被交流和比较的,所以也具有...
为什么学易经后人废了
1. 学习易经是一项挑战,它可能消耗大量时间,或者导致学习者误入歧途。2. 易经被认为是一部包含深刻哲学意义的书籍,但其内容和语言晦涩难懂,令多数人读起来感到费力,理解起来更加困难。3. 对易经内容的理解障碍可能导致学习者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滋养精神,从而感到沮丧和失落,影响情绪,甚至引发焦虑和...
为什么学易经后人废了
易经虽然可以作为一种参考工具,但是并不能准确无误地预测未来。如果凭着对易经的片面理解而过分相信,很有可能会造成错误的决策,最终导致事业和生活的失败。平常人和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会因此被骗,学易经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解读书中的内容。如果没有耐心和恒心,很可能会付出各种代价,例如错误的理解...
你为什么要学易经,看易经是怎样毁掉一个人的
在我们的文字里面,处处隐藏着易经的智慧,告诉我们易经的重要性。其次,《易经》不是一、二个人写的,它是集体创作的,而且不是普通人的集体创作,而是圣人的集体创作。它的能量非常的充足。身为中国人,我们应当非常的自豪。《易经》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