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排名表
- 符姓
符姓是中国姓氏,符(fú)姓源流单纯,出自姬姓,周族始祖后稷的后代,以官名为氏。据《元和姓纂》记载:“鲁倾公孙公雅,为秦符玺令,因为氏琅琊。”又据《姓氏急救篇》上说:“符氏,鲁倾公之孙雅,为秦符令,因氏焉。”符,本义信也。古代称为符信,是出入关门的凭证,也是朝廷传达命令、调动兵将的凭证。最早的符乃是虎形,战国时期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兵符就是虎形的。唐初改为鲤鱼形,武则天登基后则改为龟形。符最早为竹制,以后有金制、铜制、玉制多种,但不管用什么质制,都是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因此,引申有符合之义。进而形成一种有权力的官职。符氏族应是世袭此官职的家族,符人以符为氏族原始图腾和族徽,最终出现符姓。
- 刘姓
刘姓,最早一支刘姓源自尧的后裔刘累,故刘累为刘姓得姓始祖。刘姓望出江苏彭城。截至2013年,刘姓有人口近7000万,占全国人口的5.34%,在王、李、张之后排第四位。刘姓建立了西汉、东汉、蜀汉、刘宋、后汉、南汉等政权。
- 景姓
景姓是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尚义、景县,山东惠民、东明、平度、昌乐、平邑,内蒙古乌海,山西太原、长治、晋城、运城、临汾,湖北老河口,广西田林,云南泸水、陇川,四川遂宁、达州、合江,绵阳三台,河南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傣族、僳僳族、阿昌族有此姓。
- 詹姓
詹姓是中华姓氏,出自姬姓,詹文侯在幽王时任少师,见幽王宠爱褒姒,玩物丧志,遂辞职返回自己的封地。后来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亡国之祸,自己也命丧黄泉。江西、湖北、浙江,四川省为詹姓人口最多的四个省。清朝以后,全国逐渐形成了以粤、闽、台为中心的向外递减的詹姓分布带。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2015年最新排名152位。
- 束姓
束(Shù)姓是一个中国人的姓氏,源流纯正,源出唯一。束姓源于妫姓,出自妫姓,由疎氏所改。在《百家姓》中排名255位。
- 龙姓
龙姓,百家姓之一,古老的姓氏,春秋时有龙子,战国时有魏将龙贾,秦末楚司马龙且,源流古老,涉及上古神话传说。发祥于山西河南等地。一、出自御龙氏、舜臣纳言龙(纳言为官名),《姓纂》及广韵等书均有记载。二、出自豢龙氏之后,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资料所载,相传董父,已姓,精于饲龙,以畜养龙而被舜赐姓“豢龙氏”。其后代有以龙为氏的,是为湖北龙氏。三、出自地名,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龙(今山东省泰安西南之龙乡),其子孙有以龙为氏者。四、见于传说。上古大人国有龙伯国,见于《列子·汤问》。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见《左传》。周朝有龙伯戟等,春秋早期有樊夫人龙嬴壶、樊夫人龙嬴盤等。湖北江陵雨台山出土龙公戈。
- 叶姓
叶姓,中国姓氏之一,源自芈姓,颛顼为其远祖,尊叶公沈诸梁为始祖。望出南阳、下邳,堂号有下邳堂、梅州堂、辽东堂、南阳堂等。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广东、浙江、福建、台湾、海南、江苏、江西、四川、安徽、湖南、湖北、广西、河南和河北等地。一说叶氏出于姬姓,周文王之子,武王母弟,聃季之后。在宋人编撰的《百家姓》中排名第257位。2010年11月,根据第六次中国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公安部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数据,叶姓人口总数全国排名第49位。截至2016年07月,叶姓人口全国排名42位。据第三届世界叶氏联谊会数据显示:2008年,叶氏大陆总人口为6051651人,台湾为270378人,港澳及海外约70万人。叶姓族人中不乏宰相、画家、文学家之名流。主要名人有叶雄、叶适、叶剑英、叶挺、叶圣陶等。
- 幸姓
幸姓,中华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58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在2013年全国人口普查姓氏排名第393位。
- 司姓
司姓,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姓源繁复,不可一论。相传神农时司怪主卜,其后称司氏。夏朝国君称夏后氏,夏商“司”“后”通,其后有以司(后)为氏者。春秋时,郑国有司臣,其家族为司氏。 春秋时,晋国叔虎手下有卿士司臣(官名),其后为司氏。复姓司马、司空等,因历史原因,其后裔亦有改为单姓司者。
- 韶姓
韶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渊源有出自有虞氏,以乐曲名为氏或发源于粤北韶州,以地名为氏两种说法。
- 郜姓
郜姓,出自姬姓。郜姓来源复杂,一说是周文王第十六子被封于郜邑,子孙就以此为氏。而据史籍《世本》上记载,郜氏是周文王之子郜叔的后代。另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周文王第十一个儿子(一说第十五子)封于郜,所在地是古代济阴,亡国后以国名为氏,晋朝的时期有高昌长郜珍。郜姓在《百家姓》排行150名开外,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261位。
- 黎姓
黎姓,中华姓氏,黎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汉族黎氏源于商代、西周时期的黎国。黎国位于今山西境,先建在今长治市西南,春秋时迁于今黎城县东北,后其地入于晋。《尚书》中“西伯(周文王姬昌)戡(战胜)黎”,《史记·周本纪》商纣时西伯败耆国,即此。当代黎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广西两省区,大约占黎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江西、四川、湖南、安徽、海南、贵州、重庆、湖北,这八省市又集中了44%。广东居住了黎姓总人口的29%,为黎姓第一大省。长期以来,学界多认为西周黎国是商代子姓黎国的延续。随着山西黎城县黎侯墓地青铜器的出土,诸家考释铭文中其中有3个金文,当隶定为“榜”、“槽”,释为“楷”,与“黎” 相通,楷侯即黎侯。西周黎国与商代子姓黎国有别,西周黎国当为武王戡黎之后由周王分封而来的姬姓之国。西周黎国始封君乃伐黎主将毕公高之子。黎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62位。2013年版《中国四百大姓》排名第82位。
- 蓟姓
蓟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周武王姬发击败纣王,灭了商朝,建立周朝,因而分封各路诸侯。武王景仰上古时候的氏族首领黄帝,把黄帝的后代分封在蓟(今北京市西南一带)这个地方作诸侯,建立了蓟国。蓟国王族的后代就以封地名作为姓氏,世代相传,称为蓟氏。
- 薄姓
薄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稀少的多民族姓氏,主要源自姜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薄姓在宋版《百家 姓》中排名第264位。至2014年5月,薄姓在中国分布较广,尤以山东及皖北等地为多,人口总数列全国第290位。
- 印姓
印姓是源自中国的一个姓氏,百家姓排位第265位,代表人物有印宝、印应雷。
- 宿姓
宿(sù、xǔ)姓中华姓氏之一,源出有五,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平度市旧店镇兴旺庄;山东省肥城市汶阳镇宿楼村(前宿楼村、后宿楼村);边院镇宋台(坟台)、坡庄、东向、周家岗;山东省泰安市磁窑镇宿家庄村、安子沟村;山东省济南市牛泉镇范庄村、青沙村;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宿庄;山东德州临邑县孟寺镇尹家村;河北省曲阳县杨庄子村等。
- 白姓
白姓是中国的姓氏之一,源出有五条:源自嬴姓、芈姓、出自以地名为氏、出自部落、出自改姓。白姓最早源自嬴姓。
- 怀姓
怀姓,在我国现代是极其罕见的稀有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268位,2007年百家姓排名在300位之外,全国怀姓人数不足千人。“怀姓”是上古时期的大姓,有“怀姓九宗”之说。有四个出处,一是出自子姓,二是出自隗姓,三是出自芈姓,四是出自无怀氏的后代。历史名人有清朝文士怀应聘等,现代名人怀进鹏任教育部部长。
- 蒲姓
蒲姓系起扈氏,得姓饶富趣味。蒲姓是姓氏中发展最快的姓氏,但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国外来中国的人就可以“蒲”为姓氏。蒲氏家族是最初源自华夏早期的舜帝子孙,其余还有高阳氏、己氏的来源。宋、元时期在粤闽地区孚负盛誉,对东南沿海地区的政治、经济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 邰姓
邰姓是周族始祖弃的后代,以国名为氏。邰姓始于尧舜时期,邰氏的始祖就是上古时期有大功于民族进化的贤人后稷,他是帝尧的农官,因治理农业有功,尧就封他为邰国的国君,从此便有了邰姓。根据《说文》上说,后稷为尧的大司农,以功受封于邰这个地方,子孙就以邰为姓氏。
- 从姓
从姓,我国罕见姓氏之一。主要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出自汉代将军从公的后代,以祖字为氏。
- 鄂姓
出自姞姓,以国名为姓。黄帝的姞姓子孙封在鄂国(今河南省南阳市北),夏商时为诸侯国。商末,鄂侯在朝中为大臣,与西伯姬昌、九侯并列为三公 。商纣看中了九侯的女儿,娶为妃子。但九侯的女儿性情端庄,不愿陪伴纣王作那些荒淫无耻的勾当,纣王一怒之下,杀死了九侯父女,还把九侯做成肉酱。鄂侯见九侯死得冤枉,便同纣王拒理力争,结果也被杀死。后来鄂侯的子孙后代以国名为姓,称为鄂姓。【鄂】读 è《辞海》以鄂姓的鄂字音 è,指汉族鄂氏而言。汉族鄂氏出晋鄂侯之后,汉有鄂千秋。旗人姓氏中,如满洲董鄂氏、蒙古鄂卓氏,以及命名中的鄂字,读ào。显宦如保和殿大学士满洲西林觉罗氏鄂尔泰(毅庵),其弟兵部尚书鄂尔奇(复庵),其子两江总督鄂容安(休如)、工部侍郎鄂忻、(怡云),其侄安徽巡抚鄂乐舜(筠亭),以及驻藏大臣章佳氏鄂礼(立庭),成都将军博尔济吉特氏鄂山(润泉),泰宁镇总兵宗室鄂尔端(午桥)。
- 索姓
索姓,中华姓氏之一。源自子姓,得姓于京索之地(今河南荥阳)。京、索是先秦时代两城邑名,春秋时属郑国。秦末刘邦项羽曾大战与此,有京索之战,荥阳有索河。索姓后逐步播迁至山东、河北、甘肃等地。索姓望族出于敦煌、武威。敦煌、武威古时同属凉州,两郡相距不远,两地索氏同出一源,自两汉直至西夏,在河西走廊衰落前一直是凉州世族,累代为官。河南是索姓第一大省。
- 咸姓
咸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早期活动于山东、河南一带,汉代以后在汝南郡形成名门望族,后因战乱、仕宦等原因,逐步迁徙到江苏、山西等地。关于咸姓起源,有出自黄帝曾孙高辛氏、出自商朝大臣巫咸、出自姬姓、出自楚国芈姓、出自帝舜、出自其他民族等多种说法。咸姓的起源不一,有以下两种记载:①郑樵注引 《姓苑》云: “巫咸之后,世居东海临朐。”巫咸,商王太戊之臣,其后或以祖辈名字为氏,望出汝南。②《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注引 《姓氏急就篇》云:“其先为晋公族大夫,骊姬之难,晋废公族,因谓其人为咸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姓。咸姓历史名人,则有师从亚圣孟子的学者咸丘蒙,屡治大狱的西汉大臣咸宣,唐玄宗时的十八学士咸冀,明初提倡读书改变社会风气的咸惟一等。
- 籍姓
籍姓,是中华姓氏之一。伯厣。籍氏的得姓,以官为氏。“籍”的本义是典籍、文献,春秋时,晋国有籍氏之官,掌管保存国家的典籍,晋大夫伯厣即任此官,其后代即以籍为氏,籍谈即其后代。
- 赖姓
赖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出自姬姓和姜姓。姬姓赖氏源自黄帝,出自国名。姜姓赖氏源自炎帝,亦出自国名。先秦时期,赖姓主要的活动地区在河南南部和湖北北部。秦汉两晋时,赖姓已经播迁到江南各地。宋朝时期,赖姓人口稀少,主要集聚在福建。明朝时期,赖姓大约有13万人,主要集中于江西、广东两省,其次分布于福建、四川。明末清初,赖姓进入台湾省。赖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276位。据2013版《中华百家姓》,赖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90位的大姓,以广东居多,约占全国汉族赖姓人口的54%。
- 卓姓
卓姓,中国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77位,在2007年中国姓氏人口中排名第256位,人口约44.3万(2015年),占中国人口总数(2015年)的0.027%左右。卓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其来源主要有五,一是源于姬姓,出自西春秋末期晋国瓒侯声远,属于以先祖封邑名称为氏。二是源于姬姓,出自西春秋时期燕昭王长子瓒侯声远,属于以先祖封邑名称为氏。三是源于芈姓,出自西周国初期周武王属下功臣卓异,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四是源于蒙古族,出自春秋时期楚国王族的后裔,属于以汉化改姓为氏;五是源于满族,出自春秋时期楚国王族的后裔,属于以汉化改姓为氏。卓姓发源于战国时的楚国,秦破赵后,迁卓氏于蜀之临邛(今四川邛崃)。秦汉时期,有卓氏北迁于河南南阳与山西离石一带,后形成卓姓南阳郡望与西河郡望。宋代时,卓姓主要以南方为聚居地,分布于今浙江、福建、四川、江苏、广东等地。明初,山西卓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北、陕西、江苏等地。至2012年,卓姓在中国分布较广,尤以四川、福建、广东等省居多。卓姓代表性历史人物有汉朝著名大臣卓茂,西汉时期巨富卓王孙,汉朝著名才女卓文君,宋朝著名文士卓田,宋朝著名学者卓琮,明朝著名大臣卓敬、卓明卿、卓尔康,明末清初著名文学理论家、诗人、戏剧家卓人月等等。
- 蔺姓
蔺姓,出自姬姓周王族,是韩国王族宗室,蔺国君室后裔,以地名命姓。春秋时,曲沃成师之子万因功被封于韩(陕西省韩城县),他建立了韩国,爵位是子爵,所以又称韩子。他的后代子孙遂以韩为姓,称韩姓。传到韩厥(即韩献子)时,他的一个玄孙叫韩康,在赵国为官,因功得封蔺国(今山西柳林县孟门),蔺国是赵的属国,韩康是开国之君,他的后代子孙遂以封国名为姓,称蔺姓。
- 屠姓
屠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三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少,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一五。屠姓在全国都有分布,主要以浙江、江苏、安徽、四川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之屠姓约占全国汉族屠姓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二。
- 蒙姓
蒙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源于北而盛于南,在《百家姓》中排名280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按姓氏人口数目蒙姓排245位。蒙姓来源主要有四,分别为高阳姓、姬姓、避难改姓和汉化改姓。史料记载,蒙双高阳氏乃蒙姓始祖。蒙姓得姓历史悠久,上古时期集中活动在河南蒙双城和山东蒙阴县。秦汉时期,河南蒙姓则散布在山东、河南、湖北等地,山东蒙阴地区蒙姓则分迁至江苏、河南、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成都等地。唐宋时期,该分支后代继续南迁,远至广西、广东、贵州、海南、云南、四川、重庆等地。五代十国时期,北方蒙姓播迁至安徽、江苏、浙江、湖南等地。明朝洪洞大槐树蒙姓集中迁出,其后裔多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等地。蒙姓在历史上曾形成安定郡,堂号有献典堂、安定堂。蒙姓人大部分为汉族,少数见于彝、壮、毛难、蒙古、满、水、布依、瑶等民族中。历史上蒙姓名人辈出,有春秋楚国大夫蒙觳,秦代名将蒙恬,上卿蒙毅,唐代南诏王蒙归义,金代右副元帅蒙古纲,清代太平天国名将蒙得恩,当代历史学家蒙文通等。截至2023年,汉族蒙姓的人口大约有47万,大约占中国人口的0.038%。蒙姓主要集中于广西、贵州二省区,大约占全国蒙姓人口的71%,其次分布于海南、陕西、广东、湖南、云南等,这五省集中了19%的蒙姓人口。广西为蒙姓人口最多的省份,占蒙姓总人口的42%,全国形成了桂黔琼地区高比率蒙姓分布带。
- 池姓
池姓,中华姓氏。池姓有几个起源,其中之一出自秦国王族公子池,其后代以他的名字为氏,遂成池氏。另外一支池姓来源于以居地为氏。古代有世居于护城河(古称池)畔的人,便以池为姓。
- 乔姓
乔姓,是现行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上海,山东省临沂,江苏新沂,江苏连云港,江苏宿迁,江苏盐城,河南郑州,河南开封,河南商丘,河南漯河,河南周口,河南滑县,河北尚义,河北魏县,山东泰安、宁阳、泗水、平邑、龙口,内蒙古乌海,山西(介休、太原、平遥、祁县),新疆塔城,安徽蚌埠,安徽泾县,广东新会,广西田林,云南泸水,四川合江、河南项城等地均有分布。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傣族、苗族、布依族、傈僳族、锡伯族、达斡尔族等多个民族有此姓。唐代有乔知之,冯翊人,左司郎中;元代有著名曲作家乔吉,太原人。当代有乔冠华、乔羽、乔荣章等。秦汉时期,北方匈奴贵族有四大姓族,为呼延氏(呼衍氏)、氏(须卜氏)、兰氏(乌洛兰氏)、乔氏。乔氏也称丘林氏,世代为匈奴国辅政卿相,匈奴乔姓在东晋末十六国春秋时颇为显赫,族人繁衍兴旺,在各国中多任达官显宦;匈奴之属稽胡中也有乔姓。直到清朝前,几乎没有再发生过外族用乔姓的事件。清满洲八旗中有乔姓,世居辽阳,也有改用满姓乔佳氏,后来除一部分称满族外,多数与汉族混居成乔姓汉族,因此乔姓的历史又向前延续了300年。
- 阴姓
阴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地名为姓氏,源于管姓。管仲七世孙修,从齐国逃到楚国,任阴邑大夫,其后人因以为姓。二是以采邑为姓氏。阴为周王朝的采邑,有大夫阴忌、阴不佞,其后以邑为姓氏。阴氏后人奉管修为阴姓始祖。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阴姓是周穆王后裔管仲的后人,管仲是距今2600多年的历史名人,他的第七代孙管修,跑到楚国去当了阴大夫的官,因此,子孙就以官为姓而姓了阴,望族居于南阳。河南是阴姓的一个主要繁衍中心,后代陆续向全国各地迁移。阴姓望族居于河南南阳,至南北朝于甘肃武威显赫一时。迁民后裔分布于安徽、江苏、湖北、河南等地。阴姓的历史著名人物有阴铿,南朝陈文学家,今存《阴常侍集》;阴丽华,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皇后。阴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八十三位。
- 鬱姓
鬱姓,属于“以邑为氏”,起源于蔚州,祖宗为公子翩。姓氏起源出自姬姓周宣帝时,郑国公子翩被封于蔚邑(今山西省平遥县和灵丘县一带),世称蔚翩。蔚翩原为姬姓,他的后代子孙遂以其名命姓,称为鬱姓。
- 胥姓
胥姓,中华传统汉族姓氏之一,是晋国六卿之一。 胥读音为“xū”,与虚同音。胥姓来源有三种说法,分别是学者说、典籍说、家谱说。学者说主张胥姓是上古氏族华胥氏、赫胥氏后代,典籍说主张胥氏祖先为晋国大夫胥臣,而家谱则显示胥姓来源于姬姓。在古代,胥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吴兴。胥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85位。在2013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267位。 21世纪胥氏主要分布在四川、山西、安徽等地。胥姓人口较少,约2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0.01%。
- 能姓
能(Nài)姓源纯正,中国姓氏之一。 出自春秋时期的楚国王族熊姓。周成王的时候,有一个大臣叫熊绎 的,因为有功,以子男爵受封,这就是楚国的开始。熊绎的儿子名叫熊挚,本来应该被立为楚国的君主,但是由于他有残疾,不能立为王,于是就把他封在夔(今天的湖北省秭归县东),为附庸国,称为夔子。鲁僖公二十六年,楚国以夔国不祭祀祖先为理由,灭掉了夔国。这一国的人本来姓熊姓,为了避免被株连,于是去掉四点,改为能姓。 得姓始祖:熊挚(见上)。
- 苍姓
苍姓。苍,读作cāng(ㄘㄤ)。姓氏渊源有七种说法。第一种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史官仓颉,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第二种源于姬姓,出自上古颛顼帝的后裔仓舒,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第三种源于姬姓,出自周王朝仓库官之后裔,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第四种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库管理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第五种源于官位,出自隋、唐时期官库管理官仓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第六种源于官位,出自金国时期官库管理官仓使,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第七种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 双姓
以双为姓氏,在中国并不多见,人数较少,双姓在少数民族中也有;另有两个字的复姓也叫双姓,如欧阳、太史、端木等;还有一种双姓的出现,主要原因是一胎化政策,将父母双方的姓组合在一起,创造一个新姓。
- 闻姓
闻姓是中国比较稀少的一个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289位,在全国姓氏人口排行中排名第305位。为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被称为“新闻的闻”。据统计,其中中国大陆有闻姓19.8万人,约中国人口总数的0.013%,江苏省和湖北为中国闻姓的主要省。在香港或海外,闻姓的英文有时被写为Woon。而Wen为汉语拼音。闻姓姓氏出处有二,一说出自复姓闻人氏,是春秋时期少正卯的后代。一说出自文姓,文天祥之后避难改姓。据考证推测,闻姓大致是在唐末和宋初形成的。主要历史名人有闻良辅、闻一多等。
- 莘姓
莘(Xin)姓即是辛氏,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莘姓出自姒姓。
- 党姓
党姓,姓氏的一种,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91位。在2015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231位。党姓的来源有许多,一种是源自姒姓,是禹王的后代,为夏王朝全族的子孙,所以历史上称党姓出自夏之后裔,属于夏禹后裔的党姓。另一种是源自姬姓,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党氏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姬氏的后裔,晋国公族大夫的封邑在上党,其后世子孙便以封地名作为了姓氏。还有一支党姓出自任姓,根据《姓氏考略》记载,鲁大夫有党氏,是周朝公族的后代。党氏是上古圣君夏禹的后裔,支裔世居党项,遂以党为姓。在《广韵》的记载中,党氏源自西羌姓氏,早在汉朝时期,就有一支位于今青海省境内的西党,党项族就是该部落的后裔。根据史书的记载是夏禹的支裔,党项人汉化改单姓,遂取族名首字为姓为党姓。
- 翟姓
翟姓是中国姓氏之一,最早源于周代诸侯轩辕氏翟国,后为晋国所灭,国人以翟为氏,称翟氏。在长期战乱中,翟姓逃奔迁居各地,形成了两种读音,居于北方者读“dí”,迁居南方者读“zhái”,与“狄”通假。先秦时期,翟姓主要活动在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山东一带。两汉之际,翟姓人已进入陕西、山西,南入四川、江苏。隋唐之际,翟姓依旧兴盛于北方,河南一带翟姓尤为兴盛。宋代以后,江、浙等沿海地区翟姓纷纷出现,两湖、两广等地都有了翟姓人。到明、清时各地都有翟姓的足迹了。截止2023年,翟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山东为多,上述两省之翟姓约占全国汉族翟姓人口的48%。
- 谭姓
谭姓,中国姓氏之一。谭姓人主要出自姒姓,其他来源(少数民族和谈氏避讳改姓)人数较少。相传尧时中原洪水泛滥,禹治水成功后,舜赐姒姓给禹。周朝初分封诸侯时,姒姓的一支以军功获封于谭国(今山东省章丘县西),爵位为子。这支姒姓的后人以国为姓。汉代巴南(今川东、鄂西南部)少数民族中也有谭姓。巴南谭氏有可能是谭国遗民逃到巴南,融入当地民族形成的。春秋初期,齐桓公称霸诸侯,于周庄王四年(公元前683年)吞并了谭国。谭国国君逃亡到莒国(今山东莒县)。留在故国的子孙就以国为氏,称谭氏。山东谭氏史称谭氏正宗。谭氏起源于山东。谭氏早期主要在山东省境内繁衍发展,后因战乱、自然灾害、官职调迁等原因离开故土,向各地迁徙。汉代时,谭氏已分布于河南、山西等地。南北朝时谭氏开始迁入广东,唐末时迁入江西。从宋代起,谭姓人物渐多见于史册,分布地更广,集中于江南地区、江苏、浙江、安徽及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大约从清 始,闽、粤谭氏部分族人迁徙至东南亚,侨民于新加坡等国。
- 贡姓
姓氏名。一说起源于端木氏,是孔子的弟子子贡的后代,一说得姓始祖。我国的贡氏家族和端木、端氏等姓,最初都是发源在这里。望族居广平郡(今河北省鸡泽县一带),故贡氏后人奉子贡为贡姓的得姓始祖。贡姓名人主要有贡禹、贡奎等人。
- 劳姓
劳姓,中华姓氏之一。分布很广,今上海松江,天津武清,山东鱼台、平度、阳信,内蒙古乌海,山西太原,广东湛江、江门,广西田林,江西九江,云南邱北、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瑶族、回族、壮族等多个民族有此姓。汉代有劳丙、宋代有劳諲(任城人)、明代有劳钺(九江人)、劳樟(崇德人)、清代有劳潼(南海人)、近代有劳乃宣等名人。
- 逄姓
逄姓,中华姓氏之一,出自姜姓,起源于3000多年前,炎帝后裔逄伯陵,以国名为氏。据《万姓统谱》记载,炎帝裔孙名叫陵,商朝初年受封于逄(今山东省临朐县石门山),建立了逄国,为伯爵,世称逄伯陵。后来周武王灭掉了逄国,该国的后世子孙便以原国名作为姓氏,这样就有了逄姓,故逄氏后人奉逄伯陵为逄姓的始祖。逄姓历史人物有周代楚大夫逄伯、越大夫逄同,汉代北海都昌人逄萌,三国袁绍谋士逄纪,隋代撰玄机内事逄行圭,宋末将领逄龙、洪州判官逄汝霖,明代宣德举人逄鉴、贵州卫指挥逄荣等。现存坊子街逄氏故居,位于山东省胶州市阜安街道,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姬姓
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为黄帝之姓、周朝的国姓。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的姬姓诸侯国有吴国、晋国、鲁国、燕国、曾国、巴国、卫国、郑国、曹国、蔡国、魏国、韩国等,有近5000年历史。姬姓的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人口54万余。姬姓在先秦时代演化出多个分支姓氏,如周姓、吴姓、郑姓、王姓、鲁姓、曹姓、魏姓等411个姓,占《百家姓》总数504姓的82%,由这411个姓衍生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姬姓是名副其实的“万姓之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汉族姓氏的起源。姬姓名人有五帝中的高阳氏颛顼、高辛氏帝喾,周朝始祖后稷、勾吴始祖泰伯,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周公姬旦、召公姬奭、穆天子姬满、周平王姬宜臼,春秋霸主中的郑庄公姬寤生、晋文公姬重耳、吴王阖闾,以及神医扁鹊、法圣商鞅、燕昭王姬职、子产姬侨、禅宗二祖慧可、形意拳始祖姬际可、新中国前外交部长姬鹏飞等。《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姬姓历代名人23名;姬姓代表人物有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大臣周公姬旦,周成王姬诵;西汉周子南君姬嘉;东汉周承休侯姬常;南北朝北魏楼烦侯、信义将军姬澹;隋朝太子勇之幸臣姬威;金国同知汝州防御使姬汝作;明朝西安知府姬敏,滕县令姬文允等。
- 申姓
申姓,得姓历史悠久。申姓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一个老资格的名门著姓。春秋战国时期即名人荟萃,为他姓难以比拟。历史上,申姓人济济多才。如列入《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的名人就有七十四人。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所载,两代共有三十七名进士,其中山西、河南、直隶(今河北省)各八名,其中以今河北省永年为最多,共五名。
- 扶姓
扶姓是传自上古至君夏禹的大臣扶登氏。得姓已有4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扶姓还有一支起源。传说西汉初年刘邦打天下的时候,有个叫嘉的人能施巫术,他帮助刘邦立了很多功。后来刘邦做了皇帝,封嘉做廷尉的官,并赐给他扶姓,取辅佐有功的意思以表彰他。嘉的后代,就都以扶为姓氏,世代相传,成为扶姓的又一支来源。而据《姓氏急就篇》记载,汉朝时,汉高祖给汉廷尉扶嘉赐姓扶氏。其发祥之地在今河南省境内的河南郡,即今河南洛阳县东北30里处,全国各地扶氏家族都是由河南播迁而出。又有望族于京兆郡,即今陕西长安东一带地方。
- 堵姓
堵姓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郑国,以封邑名为氏。历史上姓堵的名人有堵简、堵霞、堵胤锡。堵姓宗祠有两个通用对联:族繁郑国;德被宜都。忠节见推于江浙;氏族首笔于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