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基本规律治病的原理

阴阳五行基本规律治病的原理
mcxyi 阅读 1 次 更新于 2024-12-24 03:30:5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顿森居士:

风邪太过,则发生痉挛;

热邪太过,则发生红肿;

燥气太过,则发生干枯;

寒气太过,则发生浮肿;

湿气太过,则发生濡泻。

春夏秋冬,产生木、火、土、金、水的五行变化,从而产生了风、暑、湿、燥、寒的气候。形成了生、长、化、收、藏的规矩。

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脏只气化生五种情志活动:怒、喜、忧、悲、恐。

大怒伤阴,大喜损阳。

冬季受寒,春天易生温病;

春天受风气伤害,夏季则易腹泻;

夏季受了暑气伤害,秋天就容易发生疟疾;

秋季受了湿气的伤害,冬天就容易发生咳嗽。

东方对应春季,草木生发,木气能生酸味,酸味滋养肝气,肝气滋养筋,筋柔和则养心。

在天空为风气,在地面为木气,在人体为筋,在五脏为肝,在五色为苍,病变的表现为握,在七窍为目,在五味为酸,在情志变化为怒。

怒气伤肝,悲能抑制怒;风气能伤筋,燥能够抑制风;吃多了酸味能够伤筋,辛味能抑制酸味。

南方对应夏季,阳气盛也生热,热生火,火气能生苦味,苦味能够滋养心气,心气能化生血气,血气足则生脾,心关键于舌。

在天为热气,在地为火气,在人体为血脉,在五脏为心,在五色为赤,病变表现为忧,在七窍为舌,在五味为苦,在情志为喜。

喜伤心,恐惧抑制喜;热能伤气,以寒气抑制热;苦能伤气,咸味能抑制苦味。

中央对应长夏,长夏生湿,湿与土气相应,土气生甘味,甘味能滋养脾气,脾气能够滋养肌肉,肌肉丰满则能养肺。

在天为湿气,在地为土气,在人体为肌肉,在五脏胃脾,在五色为黄,病变表现为哕(yue

呕吐),在七窍为口,在五味为甘,情志变化为思。

思虑伤脾,怒气抑制思虑;湿气伤肌肉,风气抑制湿气;甘味伤肌肉,酸味抑制甘味。

西方对应秋天,秋天气急而生燥,燥与金气相应,金能产生辛味,辛味能滋养肺气,肺气梦滋养皮毛,皮毛润泽则又能养肾。

在天为燥气,在地为金气,在人体为皮毛,在五脏为肺,在五色为白,在病变表现为咳嗽,在七窍为鼻,在五味为辛,在情志变化为忧。

忧能伤肺,喜抑制忧;热能伤皮毛,寒能抑制热;辛味能伤皮毛,苦味能抑制辛味。

北方对应冬,冬天生寒,寒气与水气相应,水气能产生咸味,咸味能滋养肾气,肾气能滋养骨髓,骨髓充实,则又能养肝。

在天为寒气,在地为水气,在人体为骨髓,在五脏为肾,在五色为黑。病变表现为战栗,在七窍为耳朵,在五味为咸,情志变化为恐。

恐能伤肾,思能抑制恐;寒能伤血,燥(湿)能够抑制寒;咸能伤血,甘味能够抑制咸味。

所以,阴阳是相互为用,阴在内,阳在外。

若阳气太过,则身体发热,腠理紧闭,喘促,呼吸困难;如果无汗发热,口干舌燥,烦闷,腹部胀满,是死症。

若阴气盛则身发寒而汗多,身体冷而不时战栗,甚至手足厥逆。倘若手足厥逆而腹部胀满,是死症。

阴阳五行基本规律(治病的原理)

1. 风邪太过,则发生痉挛;2. 热邪太过,则发生红肿;3. 燥气太过,则发生干枯;4. 寒气太过,则发生浮肿;5. 湿气太过,则发生濡泻。春夏秋冬,产生木、火、土、金、水的五行变化,从而产生了风、暑、湿、燥、寒的气候。形成了生、长、化、收、藏的规矩。五脏:肝、心、脾、肺、肾。五...

阴阳五行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二)五行的相生相克及其示意图:五行的生克制化是有规律的,并且要保证相生和相克的关系是平衡的,只有五行的生克制化平衡,自然界才能和谐,人体才能健康。五行的相生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五行的相克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三)自然界的五行与人体...

中医治病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一、中医理论体系完整中医理论体系是由阴阳五行、经络脏腑、气血津液等概念构成的。这些概念是中医理论的基础,也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依据。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它们是描述自然界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经络脏腑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描述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的概念。气血...

五行生克乘侮的规律制定的治疗方法

②根据相克规律来确定治疗原则:多用于临床上由于相克关系紊乱而出现的乘侮病证,主要有相克太过、相克不及和相侮之不同。其治疗原则主要是抑强或扶弱,并侧重于制其强盛,以使弱者易于恢复。 此外在必要时,亦可在其强盛之一方尚未发生相乘病变时,利用相克规律,预先加强其被克者力量,从而防止病情之发展。 抑强:主要...

中医五行学阴阳与五行的关系

中医理论体系中,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并立,各自揭示了自然界和人体内部的两种不同但相互关联的规律。阴阳学说强调对立统一,阐述了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消长和转化,例如冷热、动静、内外等对立面的相互作用。五行学说则以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及其性质,如生、长、化、收、藏,来分类和解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