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是象数,地支也是象数,天干表示的是四方,地支表示的是四时,这在很多典籍中都能看出来。姑且不论这种提法对错,单从“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天干地支抓住了时空的这个概念的关键。所以我想论证一下天干地支作为一种象数说的合理性。
先从天地生成之数说起,天数13579和为25,地数246810和为30。
以为1为太极,再根据“天德不可为首”,所以要把3确定为天(奇)数的基数;把2作为地(偶)数的基数。(待续)
所以,根据3天和2地能构成如下关系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2+2 2+3 2+2+2 2+2+3 2+3+3 3+3+3 2+3+2+3
上行的12345678910对应下行的123及7个数字和之式子。
所谓天干是天为地之干的的意思,因此用地数和30除以天基数3得10,10这个结果是天干的个数。而地支是地为天之枝的表述,用天数之和25除以地的基数2,得商12余1,余的1回归太极,12这个结果我们把它看作是地支的个数,我们就可以建立天干和地支的基本象数表。
天干象数表
甲 乙 丙 丁 戊……癸
1 2 3 4 10
1*3 2*3 3*3 4*3 10*3
3 6 9 12 30
同理地支象数表
子 丑 寅……亥
1 2 3 12
1*2 2*2 3*2 12*2
2 4 6 24
注意两表最下面的一行数字,如果把甲子用3替甲,2替乙,那么甲子的值就是5,60甲子的任何一个组合,都像这样换上一干一支的数字和,就会发现,阴阳属性及五行属性清晰地显示出来,那说明甲1乙2……癸10以及子1丑2……亥12中的数字都是序数,而两表中最下面的数字才是象数。
用地与月不同速运行过程中的两速度比例关系,可以作为验证结论。
天干地支
古人计算历法的一套符号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中国古代用来计算历法的一套符号。也是我国古代人民研究宇宙自然界和社会界相互关系的一套符号,并为《易经》的预测体系奠定了数理基础,在沟通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据战国末年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中说:“容成作历,大桡
(rao)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来干支是大桡所创制,大桡“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天干
天干的十个符号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顺序蕴含着万物从萌芽到成长,到兴旺,到衰退,到消失的全过程,这十个字的原本含义是:
“甲”就是“铠甲”,指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的意思。
“乙”就是“轧”,指万物伸长的意思。
“丙”就是“炳”,指万物茂盛的意思。
“丁”就是“壮”,指达到“壮丁”的时候的意思。
“戊”就是“茂”,指事物繁茂的意思。
“己”就是“起”,指万物奋然而起的意思。
“庚”就是“更”,指万物更新的意思。
“辛”就是“新”,指万物一新的意思。
“壬”就是“妊”,指万物被养育的意思。
“癸”就是“揆”,指万物萌芽的意思。
十天干与太阳出没有关,太阳的循环往复,对万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甲、丙、戊、庚、壬为阳天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天干。
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牛、未、申、酉、戌、亥,为十二地支,亦称“地支”。《尔雅·释天》中说:“岁阴者,子、丑、寅、卯、辰、巳、牛、未、申、酉、戌、亥十二支是也。”同样十二地支的顺序也蕴含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子”就是“孽”,指万物繁茂的意思。
“丑”就是“纽”,指用绳子捆住的意思。
“寅”就是“演”,指万物开始生长的意思。
“卯”就是“冒”,指万物冒土而出的意思。
“辰”就是“伸”,指万物伸长振作的意思。
“巳”就是“已”,指万物已成的意思。
“午”就是“仵”,指万物已过极盛之时,又是阴阳相交的时候。
“未”就是“味”,指万物已成有滋味。
“申”就是“身”,指万物初具形体的意思。
“酉”就是“秀”,指万物十分成熟的意思。
“戌”就是“灭”,指万物消灭归土。
“亥”就是“核”,指万物成种子的意思。
地支与地球物理的变化有关。子、寅、辰、牛、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历法上用天干地支组合编排年号或日期,即甲子、乙丑、丙寅……等等。因为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共有六十个组合,所以六十年后(或六十天后)又要回头一次,称为“六十甲子”。
我国古代就是以六十甲子的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纳甲与易数
五行,八卦,天干、地支的配合
纳于是易学术语。就是在六爻卦上装配天干和地支,并与五行、方位相配合。即乾纳甲壬,坤纳乙癸,艮纳丙,兑纳丁,坎纳戊,离纳己,震纳庚,巽纳辛,因甲为十干之首,故名纳甲。
“纳甲”之说始于汉代,汉代纳甲分为京房和虞翻两派。京房“纳甲”多用于占筮。先将六十四卦分八宫,即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四阳四阴为八大纯卦。每宫一卦,下接七卦,由下至上,即本卦、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游魂、归魂。宫中每卦,均分别为世、应二爻、语出《乾凿度》:“易气从下生,动于地之下,则应于天之下。动于地之中,则应于天之中。动于地之上,则应于天之上。初以四、二以五,三以上,此之谓应。”以本宫卦所属的五行,视卦爻世应纳得的干支五行,因而定出“六亲”,“六亲”即“父母、兄弟、子孙、妻财、官鬼”等。又配以“六神”,“六神”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勾陈及媵蛇”等。这是京房纳甲的大概。
虞翻的“纳甲”则以月之晦朔盈亏为依据,将十天干分配于八卦,虞翻认为“日月悬天成八卦象。”他以坎离来象征日月,居中为戍己土。其余的八干分配为乾纳甲壬、坤纳乙癸、震纳庚、巽纳辛、艮纳丙、兑纳丁。
震卦象征每月初三的新月相,现于西方庚位,为一阳始生之象;兑卦象征每月初八上弦月相当于南方丁位,为震加一阳之象;乾爻全阳之象,是十五满月,也就是望月之时。月分六候,每五日一候,这三个卦象为“望前三候”。是阳息(升)阴消(降)的月相。之后月亮由圆渐缺。巽卦表示十六日的月象由圆而缺,为一阴萌生之象,微缺的月亮没于西方辛位,艮更增一阴,当二十三日下弦,月亮没于南方丙位;坤爻全阴,表示三十日月伏于东北乙位,此时月相全黑;这三个卦象是“望后三候”,是阳消阴息的月相。
纳甲的最大特点就是给卦中各种因素都配以五行、干支,充分发挥它们之间的生、克、冲、合关系,是我国古代术数预测的大宗之法,俗称六爻法,在古代非常普及,直至现代仍有流传。
周易二十四山图,六十四卦爻象全图
二十四山图通过天干地支和八卦的结合,将空间分为阳宅和阴宅的24个方位,每个方位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风水吉凶判断。这些方位与人的生活、运势紧密相连,如太岁方位的变动可能影响个人的运势,如太岁星君、犯冲、刑太岁等概念都与这些方位紧密相关。六十四卦则是《易经》的象数体系,每卦由六爻组成,通过阴...
《周易》(上):象数简释
《周易》的核心在于自然哲学,而非仅局限于卜卦之术。它通过64卦与384爻的复杂体系,解释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形成了一套客观且完整的逻辑体系。《周易》的象数学派追求自然哲学,强调对宇宙自然规律的探索与理解。综上所述,通过对《周易》的解析与应用方法的介绍,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其核心价值与意义。
学《易经》需要从哪里开始学?
首先要具备最基本的五行基础,包括阴阳之间辩证关系,五行的起源与五行原理,代表五行的天干与地支,天干之间的生克关系,地支之间的六冲、六合、三合关系,五行与八卦的关系,八卦的六亲概念与具体八卦易理的理解。只有熟悉并理解了这些概念,才可以着手学易经的专科知识。对于易学初学者,建议大家从六爻学起...
易经属于算命嘛?
易经算命原理”就是根据易经的“象数”原理,运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法则来阐明和解析人体信息的一门综合性科学也称指迷算命。根据人出生的年、月、日、时而排出四柱的天干地支,来分析八字的强弱虚实、旺相休囚与日元的关系,而判断出人的身体状况的信息、疾病方面的信息及财、官、印绶、富贵贫贱、穷...
学习周易从什么开始?
从基础知识入手,一体,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爻,七星八卦,天干地支开始。要学习《易经》的哲理部分,首先要从阴阳五行学说的产生源泉开始研习,学习哲学部分只要简单的知道阴阳五行的生克之理就行,之后再来学习六十四卦卦象和爻辞。基础打牢后,推荐三本进阶书,朱熹的《周易本义》、孔颖达的《周易正义...
《易经》入门--实用图表与口诀
首先,我们来理解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口诀:乾卦以三个连在一起的阳爻象征,坤卦则是六个断开的阴爻,震卦象征仰起的酒杯,艮卦如覆置的碗,离卦中心为空,坎卦中心满盈,兑卦上部缺,巽卦下部断开。这些图示是易经象数的基础。其次,八卦方位图揭示了八卦在空间中的分布,以及后天八卦的顺序:一数为...
实用的易经八卦预测口诀
以下口诀是象数预测法要注意的问题。心血来潮读易经;(我读易经是心血来潮读的,这里主要是读《易传》,易传是易经的解释,又称十翼,是给易经装的十支翅膀,毕竟易经是上古人士作的,我们看不懂,也不必看懂,只要理解了易传的含义,把握其中的精华所在,然后和自己的体悟融会贯通,但一定要熟记64卦的挂名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