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的闰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产生闰月?阴历和阳历有什么区别?

农历的闰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产生闰月?阴历和阳历有什么区别?
mcxyi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4-12-27 12:30:5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每个月都含有2个节气,古代劳动人民把前个节气(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称”节气”;而后个节气(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称为“中气”。农历闰月如何安置呢?我国历史上曾有过不同处理方法,西汉把闰月放在一年末尾,汉朝初把闰月放在九月之后称“后九月”。汉朝以后把不含中气的月份,定为农历前个月的闰月,这种置闰规则一直延用至今。

  为什么会有农历月份没有中气的呢?原来两个中气之间平均为365.2422÷12=30.4368日,则30或31天。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在近日点(春分、秋分)运动慢,两个节气间距时间最多可长31.45日。而农历的一个朔望月平均只有29.5306日,农历小月29天,大月30天。这样便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月份(一般是小月)开始时上个中气已经过去,结束时下个中气还没来。譬如,2001(辛已年)小满是5月21日(农历四月二十九),下一农历月份初一是5月23日已经错过小满,可是这个农历月结束在6月20日,而夏至是6月21日,那么这个农历月便没有“中气”,又在农历四月之后,便称闰四月。今年春分是3月20日(农历二月三十),下个农历月初一是3月21日,结束于4月18日,第三天4月20日是谷雨。这样,今年农历二月后面这个不含“中气”的月份定为闰二月。根据这样的置闰规则,2006年闰7月、2009年闰5月、2012年闰4月、2014年闰9月、2017年闰6月、 2020年闰4月。

  至于阴历哪一个月,这就牵涉到了节气了。说一年有二十四节气,只是一种传统的说法,往细方面说,应该说一年有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这十二个中气,哪个中气属于哪个月,是有规定的:雨水是正月的中气;春分是二月的中气;谷雨是三月的中气;小满是四月的中气;夏至是五月的中气;大暑是六月的中气;处暑是七月的中气;秋分是八月的中气;霜降是九月的中气;小雪是十月的中气;冬至是十一月的中气;大寒是十二月的中气。

  至于十二个节气在哪几个月里,那就不一定。又阴历的一个月平均是29天半多一点,可是从一个中气到下一个中气的间隔却平均是30天半少一点。这样中气在阴历的月份里要逐月推迟1天光景,到一定的时间,中气就不在月中而移到了一个月的末尾,如果挨着的第二个月又是小月,很可能这个月就没有中气,因为下一个中气移到第三个月的月初去了。中间的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就算是上个月的闰月。举个1998年的例子:阳历6月21日是阴历五月二十七日,这一天是夏至 (五月中气);而阳历7月23日是阴历六月初一,这一天是大暑(六月中气),从阳历6月24日到7月22日的这个阴历里面(阴历五月完了以后的一个月)只有一个节气小暑,没有中气,这个月就算是闰五月。所以阴历闰哪一个月,是按一定规则由人定出来的,并不神秘。

  中国旧历农历纪年中,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年。一般年份为12个月,354或355天,闰年则为13个月,383或384天。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因此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

  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闰月加到哪个月,以农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
  农历的闰月天数与正常月份天数一样,为29或30天。

  农历所谓“闰”的说法,只有闰年和闰月称谓,公历也有闰年的称谓。
  公历1982年至2042年与农历闰年闰月对照表
  公历所在月份 闰月(初一日) 干支年
  1982年5月23日 闰四月小 壬戊年
  1984年11月23日 闰十月大 甲子年
  1987年7月26日 闰六月大 丁卯年
  1990年6月23日 闰五月大 庚午年
  1993年4月22日 闰三月大 癸酉年
  1995年9月25日 闰八月大 乙亥年
  1998年6月24日 闰五月小 戊寅年
  2001年5月23日 闰四月大 辛巳年
  2004年3月21日 闰二月大 甲申年
  2006年8月24日 闰七月大 丙戊年
  2009年6月23日 闰五月大 己丑年
  2012年5月21日 闰四月小 壬辰年
  2014年10月24日 闰九月小 甲午年
  2017年7月23日 闰六月大 丁酉年
  2020年5月23日 闰四月小 庚子年
  2023年3月22日 闰二月大 癸卯年
  2025年7月25日 闰六月大 己巳年
  2028年6月23日 闰五月大 戊申年
  2031年4月22日 闰三月大 辛亥年
  2033年8月25日 闰七月大 癸丑年
  2036年7月23日 闰六月小 丙辰年
  公历所在月份 闰月(初一日) 干支年
  2039年6月22日 闰五月大 己未年
  2042年3月22日 闰二月大 壬戊年

  闰年的计算方法:被4整除而不能被100整除或被400整除为闰年
  农历闰八月19年出现一次。
  闰八月的由来
  1995年在农历属乙亥年,有13个月,即多一个闰八月。当时社会上流传着“闰八月凶多吉少”、“闰七不闰八,闰八动刀杀”等说法,这种传言显然是毫无科学根据的。那么,为什么要有闰月,为什么1995年是闰八月呢?
  我国现在采用的历法是举世通行的历法,俗称阳历。它以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而我国传统的农历,俗称阴历,则以月亮的圆缺变化的周期作为计算时间的单位。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寒暑变化一次,因此,阳历一年为365天,与寒暑变化是一致的。而阴历一年为354天,与阳历每年相差11天,于是便采用闰月来加以调节,8年的误差近一个季度,16年的误差就达半年。设置闰月,既能准确反映寒暑变迁,又可以保证一年四季节气变化的相对稳定。

  按照现行农历的置闰制度,农历八月必须包括“秋分”,农历九月必须包括“霜降”,如果不安排一个闰八月,“霜降”就会出现在十月初一,由此推下去, 1996年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就将分别在“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这样农历节气就会全部打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农历1995年安排一个闰八月是适当的。

  闰八月每19年出现一次,1957年、1976年和1995年是闰八月,2014年、2033年和2052年也将有一个闰八月。这是历法计算中合理的安排,并没有什么神秘可言。

  阴历全称“太阴历”或“纯阴历”。阴历根据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制定的,因古人称月亮为“太阴”,所以称为“太阴历”,简称“阴历”。阴历产生的确切日期已难确定,但根据甲骨文中的一页甲骨历来判断,阴历大约在殷代已相当普及。
  阴历的主要特点是:历月的长短依据天象即月相来确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历月的平均值大致与朔望月平均长度29。5306日相等。年的长短则只是历月的整数倍,而与回归年无关。因此,阴历的月份也与四季寒暑无关。阴历的日期表示着一定的月相,即初一是朔,即新月;十五、十六或十七是满月,即望;初七、初八是上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是下弦月等,这对古人凭借月相判断日期是很方便的。而月相的变化又是人们最容易看见的天象,因此,各国的历法大都先有阴历后有阳历。但是,由于阴历与回归年无关,因此,就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协调,后来便逐渐被淘汰。现今除了几个伊斯兰教国家,因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一种称为“回历”的阴历以外,其他国家已经废弃不用。
  此外,。1912年我国采用“公历”安排月日后,人们就把公历称为“阳历”,而把同时并存于民间的传统的“夏历”通俗地称之为“阴历”。

  1、阳历的来历 阳历即太阳历,也就是公历,它是国际通用的。我国自民国元年起采用阳历,为与我国旧有之历相对称,阳历又称“新历”。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定为一年。共365天5小时48分46妙。平年只计365天这个整数,不计尾数。阳历每年分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只有28天。又规定7月以前,单月为大月,双月为小月;8月以后,双月为大月,而单月为小月。每年所余的5小时48分46秒,只至四年约满一天,这一天就加在第四年的2月里,这一年叫闰年,所以闰年的2月有29天。
  2、阳历闰年的确定 一般来说,用4去除阳历的年份,能除尽的就是闰年,像1984、1988年等都是闰年。但是,因为阳历一年的确切天数应该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比平年365天多出5小时48分46妙,四年一共多出23小时15分4秒。如果每四年一闰加一天的话,又多了44分56少,四百年差不多就会多加出3天来,所以,每四百年得扣去3天才行。故又订了一条补充规定:每逢阳历年份是整百的那一年,比如公元1800、1900、2000年等,能被400整除,所以不是闰年。但公元2000元又是闰年,因它的2月有29天。
  3、阴历的来历 阴历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为一个月,共29天半。为了算起来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月中,大小月大体上交替排列。阴历一年有365天左右,也没有平年闰年的差别。 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它不能反映季节,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后来人们定了一个新历法,就是所谓阴阳台历。现在我国还在使用的夏历(也叫农历或阴历)就是这种阴阳合历。它跟阴历一样,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也就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闰月的办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数跟阳历全年的天数相接近,来调整四季。阴历约每过二三年多有一个闰月。
  4、阴历闰月的确定 至于阴历哪一个月,这就牵涉到了节气了。说一年有二十四节气,只是一种传统的说法,往细方面说,应该说一年有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这十二个中气,哪个中气属于哪个月,是有规定的:雨水是正月的中气;春分是二月的中气;谷雨是三月的中气;小满是四月的中气;夏至是五月的中气;大暑是六月的中气;处暑是七月的中气;秋分是八月的中气;霜降是九月的中气;小雪是十月的中气;冬至是十一月的中气;大寒是十二月的中气。 至于十十个节气在哪几个月里,那就不一定。又阴历的一个月平均是29天半多一点,可是从一个中气到下一个中气的间隔却平均是30天半少一点。这样中气在阴历的月份里要逐月推迟1天光景,到一定的时间,中气就不在月中而移到了一个月的末尾,如果挨着的第二个月又是小月,很可能这个月就没有中气,因为下一个中气移到第三个月的月初去了。中间的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就算是上个月的闰月。举个1998年的例子:阳历6月21日是阴历五月二十七日,这一天是夏至(五月中气);而阳历7月23日是阴历六月初一,这一天是大暑(六月中气),从阳历6月24日到7月22日的这个阴历里面(阴历五月完了以后的一个月)只有一个节气小暑,没有中气,这个月就算是闰五月。所以阴历闰哪一个月,是按一定规则由人定出来的,并不神秘。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干支还是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01.甲子02.乙丑03.丙寅04.丁卯05.戊辰06.己巳07.庚午08.辛未09.壬申10.癸酉11.甲戌
  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19.任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
  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
  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任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
  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己55.戊午
  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干支纪日法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日历上,阿拉伯数字是阳历,一二三这样的数字表示阴历。农历闰月写有闰几月字样,阳历闰年指2月有29天,比平常年份多一天。

农历的闰月在两前年前就有了,是19周年就有7个闰年的,这样就是一轮.
闰月跟节气和太阳和季节有关.阳历是西方国家根据太阳照射地球的角度来划分的.

科普:农历中的闰月是怎么回事儿?

农历的闰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产生闰月?阴历和阳历有什么区别?

秋分)运动慢,导致两个节气之间的间距最长可达31.45天。而农历的一个朔望月平均只有29.5306天,小月29天,大月30天。因此,有的月份(一般是小月)开始时,上个中气已经过去,结束时下个中气还未到来。这样的月份没有中气,称为闰月。

你好,我想问一下闰月是怎么回事,为啥有时一年十三个月

1. 闰月的出现是中国农历为顺应季节变化而巧妙安排的结果。2. 在农历中,历月依据朔望月(月亮连续两次呈现同样的月相所经历的时间)的变化周期来设定,平均长度为29.5306天。因此,农历中会出现大月30天和小月29天,全年共有12个月。3. 由于农历的历月平均长度比阳历的月份短,全年通常只有354天或35...

为什么农历会有闰月

会有闰月的存在的原因如下:1、我国的农历春节(大年初一)未出现在夏季,原因在于我国自汉 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调节农历的方法——“置闰法”。现行农历置闰方法是“十九年七闰”,即每隔两年到三年,就必须增加一个与上一个月相同的农历月份,增加的这个月叫闰月。2、置闰法的规则是依据与阳历回归年...

为什么农历会有闰月

农历设置闰月的原理和原因如下:1. 农历春节(大年初一)通常不会出现在夏季。这是由于我国自汉代起,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调节农历的方法,即“置闰法”。目前采用的置闰规则是“十九年七闰”,意味着大约每两年到三年就会增加一个与前一个月相同的闰月,以此来调整农历与太阳历的年度对应关系。2. 置...

为什么会有闰月简单答案

1. 农历置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2. 农历历年的长度以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回归年为准,一个回归年长度约是365.2422日。3. 由于回归年是寒暑变化的周期,使用12个朔望月为一个历年会使农历年和季节不相符。4. 若每年只有12个月,则一年只有354天左右,比回归年短11天左右。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