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正义》乾卦诗解4君子诚正圣知进退

《周易正义》乾卦诗解4君子诚正圣知进退
mcxyi 阅读 1 次 更新于 2024-12-25 11:14:1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周易正义 》 乾卦 诗解 4君子诚正圣知进退

题文诗:

君子 之行, 成德为行 , 日可见行 . 君子谦诚:

潜之为言 , 隐而未见 , 行而未成 , 情真义深,

抱德推诚,深藏 弗用 , 至用非用. 学以聚之 ,

问以辩之 , 宽以居之 , 仁以行之 . 易 经有 曰 :

见龙在田 , 利见大人 , 君 之 德也 . 九三 夕惕,

重刚不中 , 上不在天 , 下不在田 . 故乾乾因 ,

其时而惕 , 虽危无咎 . 九四 跃渊, 重刚不中 ,

上不在天 , 下不在田 , 中不在人 , 或之疑之 ,

故 其 无咎 . 大人 真情, 天地合德 , 日月合明 ,

四时合序 , 其 与鬼神 , 合其吉凶 . 其于 先天 ,

而天弗违 ; 其于 后天 , 而奉天时 . 天且弗违 ,

况於人乎 ? 於鬼神乎 ? 亢之为言 , 只知其 进 ,

而不知退 ; 只知其 存 , 而不知亡 ; 只知其 得 ,

而不知丧 . 圣人 真情, 知进 知 退 , 能进能退,

知 存 知 亡 , 非存非亡,生而能死,死而能生,

精诚所至,向死而生, 不失其正 , 其唯圣人 .

乾卦原文: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 周易正义 》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

[疏]“君子以成德为行”至“君子弗用也”。正义曰:此一节是《文言》第六节,更复明六爻之义。此节明初九爻辞。周氏云:“上第六节‘乾元者始而亨者也’,是广明‘乾’与‘四德’之义,此‘君子以成德为行’,亦是第六节,明六爻之义,总属第六节,不更为第七节。”义或当然也。“君子以成德为行”者,明初九“潜龙”之义,故先开此语也。言君子之人,当以成就道德为行,令其德行彰显,使人日可见其德行之事,此君子之常也,不应潜隐。所以今日潜者,以时未可见,故须潜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此夫子解“潜龙”之义。此经中“潜龙”之言,是德之幽隐而未宣见,所行之行未可成就。“是以君子弗用”者,德既幽隐,行又未成,是君子於时不用,以逢众阴,未可用也。周氏云:“德出於己,在身内之物,故云:‘成’;行被於人,在外之事,故云为‘行’。”下又即云“行而未成”,是行亦称成。周氏之说,恐义非也。“成德为行”者,言君子成就道德以为其行。其“成德为行”,未必文相对。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 以君德而处下体,资纳於物者也。

[疏]正义曰:此复明九二之德。“君子学以聚之”者,九二从微而进,未在君位,故且习学以畜其德。“问以辩之”者,学有未了,更详问其事,以辩决於疑也。

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疏]正义曰:“宽以居之”者,当用宽裕之道,居处其位也。“仁以行之”者,以仁恩之心,行之被物。“《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者,既陈其德於上,然后引《易》本文以结之。《易》之所云是君德,“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是也。但有君德,未是君位。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疏]“九三”至“无咎矣”。正义曰:此明九三爻辞。上之初九、九二皆豫陈其德於上,不发首云初九、九二,此九三、九四,则发首先言九三、九四;其九五全不引《易》文,上九则发首云“亢之为言”也。上下不为例者,夫子意在释经,义便则言,以潜见须言其始,故豫张本於上。三、四俱言“重刚不中”,恐其义同,故并先云爻位并重刚不中之事。九五前章已备,故不复引《易》,但云“大人”也。上九亦前章备显,故此直言“亢之为言”也。案:初九云“潜之为言”,上爻云“亢之为言”,独二爻云“言”者,褚氏以初、上居无位之地,故称言也;其馀四爻是有位,故不云“言”,义或然也。“重刚”者,上下俱阳,故“重刚”也。“不中”者,不在二、五之位,故“不中”也。“上不在天”,谓非五位;“下不在田”,谓非二位也。“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者,居危之地,以“乾乾夕惕”,戒惧不息,得“无咎”也。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疏]“九四”至“故无咎正义”。曰:此明九四爻辞也。其“重刚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并与九三同也。“中不在人”者,三之与四,俱为人道。但人道之中,人下近於地,上远於天,九三近二,是下近於地,正是人道,故九三不云“中不在人”。九四则上近於天,下远於地,非人所处,故特云“中不在人”。“故或之”者,以其上下无定,故心或之也。“或之者,疑之也”者,此夫子释经“或”字。经称“或”是疑惑之辞,欲进欲退,犹豫不定,故疑之也。九三中虽在人,但位卑近下,向上为难,故危惕,其忧深也。九四则阳德渐盛,去五弥近,前进稍易,故但疑惑,忧则浅也。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疏]“夫大人者”至“况於鬼神乎”。正义曰:此明九五爻辞。但上节明大人与万物相感,此论大人之德,无所不合,广言所合之事。“与天地合其德”者,庄氏云:“谓覆载也”。“与日月合其明”者,谓照临也。“与四时合其序”者,若赏以春夏,刑以秋冬之类也。“与鬼神合其吉凶”者,若福善祸淫也。“先天而天弗违”者,若在天时之先行事,天乃在后不违,是天合大人也。“后天而奉天时”者,若在天时之后行事,能奉顺上天,是大人合天也。“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者,夫子以天且不违,遂明大人之德,言尊而远者尚不违,况小而近者可有违乎?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疏]“亢之为言也”至“其唯圣人乎”。正义曰:此明上九之义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者,言此上九所以亢极有悔者,正由有此三事。若能三事备知,虽居上位,不至於“亢”也。此设诫辞。庄氏云:“进退据心,存亡据身,得丧据位。”“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者,言唯圣人乃能“知进退存亡”也。何不云得丧者,得丧轻於存亡,举重略轻也。“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者,圣人非但只知进退存亡,又能不失其正道,其唯圣人乎!此经再称“其唯圣人乎”者,上称“圣人”为“知进退存亡”发文,下称“其唯圣人乎”者,为“不失其正”发文,言“圣人”非但“知进退存亡”,又能“不失其正”,故再发“圣人”之文也。

易经中的64卦——第一讲,自我认知的《乾》卦

文王以为乾道大通而至正,故於筮得此卦,而六爻皆不变者,言其占当得大通,而必利在正固,然後可以保其终也。此圣人所以作《易》,教人卜筮,而可以开物成务之精意。馀卦放此。 综论:首先取名的角度,乾是天道,为何不就叫天卦,而要叫乾卦,这就要结合汉代易说明,汉代解易喜欢用体用之道,天是名字为体,天的属...

《周易正义》乾卦诗解3六爻通情乾德精诚

初、上虽无正位,统而论之,爻亦始末之位,故《乾·彖》云“六位时成”。二、四为阴位,阴居为得位,阳居为失位;三、五为阳位,阳居为得位,阴居为失位。《略例》云:“阳之所求者阴也,阴之所求者阳也”。一与四,二与五,三与上,若一阴一阳为有应,若俱阴俱阳为无应。此其六爻之大略,其义具於...

十三经语录4 |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周易·乾卦第一》中原文写道:“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里的含义是什么呢?孔子进行了阐释:“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这里的“大人”指的是有德行兼具才能之人,或相应助力之人。《周易正义》中提到,九五阳气盛至于天,故云“飞...

自强不息成语出处

”(《周易正义》卷一)自强不息的理念源自《周易》的乾卦,乾卦象征着天的运行规律——刚健有力,永不停息。君子应当学习并实践这种精神,不断自我激励,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在这一过程中,君子不仅需要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还需要有持续学习和自我完善的决心。自强不息的思想强调了个人在面对挑战时的...

《周易易经》乾卦

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周易易经》乾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乾卦 (乾为天)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注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