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何解

说: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何解
mcxyi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4-12-25 13:24:3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易传·系辞上》中提出的一种本体论命题。《易传》认为“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序卦》),而万物都可以分属阴阳。如“阴阳之义配日月”(《系辞上》),“乾,阳物也;坤,阴物也”(《系辞上》)等等。阴阳是宇宙大化流行的根本。《系辞上》说:“一阴一阳谓之道”。又说:“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乾为阳,坤为阴,故一阖一辟也就是一阴一阳。“道”也就是“变”,是宇宙万物运变的过程。《系辞上》言:“变化者,进退之象也。”进退指旧物的消失和新物的产生过程,而“道”的意思正是表示进退的轨迹。《系辞上》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所谓“形而上者”就是万物的变化过程。《系辞上》又说:“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见”即现。孔颖达《周易正义》言:“体质成器,是谓器物”。由是可以说“形而下者”或者说“器”是指事物的存在状态。恒卦《彖辞》讲“天地之道恒久而是已也。”《系辞下》言:“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外。”又言:“往来不穷之谓通。”“恒久不已”,“往来不穷”,“久”等等都指过程的无限性。而具体之“器”则都是暂时的。无穷的过程没有具体的形态,所以用“形而上”来表示。暂时的有形器物用“形而下”表示。关于形而上形而下、道器的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自《易传》提出这个命题,历代许多思想家从各自不同的思想体系出发,对这个问题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唐孔颖达《周易正义》言:“道是无体之名,形是有质之称。凡有从无而生,形由道而立,是先道而后形,是道在形之上,形在道之下。故自形外已上者谓之道也;自形内而下者谓之器也。”这个解释对后来有一定的影响。到宋代,理学哲学家多以对此命题的解释作为建立本体论的基础之一。因而,道器成为中国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自汉唐来,人们多把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理解为规律或法则与具体物质、本原与派生物的关系,这与《易传》的字意是有区别的。

形而上者”指无形的精神本体,即“道”;这里的“形而 下者”指有形的具体事物,即“器

“道”也就是“变”,是宇宙万物运变的过程
"器”是指事物的存在状态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易经》。以通俗的语言解释,"形而上谓之道"指的是思想层面的信仰,较为抽象,当前仍存争议。而"形而下谓之器"则指的是具体事物、已成型的器具,这部分可以触手可及,具象可见。曾国藩曾有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其中的"大处"与"形而上谓之道"相对应,"小处"则与"形而下谓...

易经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什么意思?

1、“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意思是:道,宇宙的本源,形而上的本体,超越一切世间存在,包括时空能量因果这些存在。器,有形的存在,大器者,名也,即文字文理真理公理,是道之载体。2、此内容出自《易经·系辞》,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儒家哲学中指无形的或未成形体的东西,与...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什么意思啊?

这句话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道与器关系的一种表述,可以理解为:无形无象的道通过器这种具体的、可感知的形式展现出来。简单来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即道存在于器之上或背后的一种抽象概念;“形而下者谓之器”,则是指具体的物质形态或工具。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世...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什么意思

形而上与形而上学是不同的:形而上是指思维和宏观的属于虚的范畴;形而上学则是指认识事物走到了极端,是僵化的.老子有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为形而上的东西就是指道,既是指哲学方法,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什么意思?

答案: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哲学经典《周易》,意为:无形的、抽象的东西称为“道”,而有形的、具体的事物称为“器”。详细解释:1. 形而上与形而下:在古代哲学中,“形而上”指的是超越形体、超越具体事物的抽象概念或原理。“形而下”则是指具体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