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看易经?看易经有什么用?

易是容易,经为方法(或说经典)。即易之方法(易之经)
易经是一部严谨的哲学著作,并能在科学的范围内用作术数占卜。只是非常深奥难懂才会有众多牵强附会之说。
只有对其缺乏了解的人才认为易经是迷信。

《归妹》卦的解释

1. 关于《愚公移山》的神话

《列子·汤问》上说: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带事领子孙邻里,驳斥河曲智叟的谬论,移山不止。终于感动上帝并命大力神将二山背走,帮助愚公解决了出行和发展的制约。

相信任何一个无神论者都不会认可神仙的存在。那么这一神话传说究竟在向人们传递什么信息呢?很显然,它在驳斥河曲智叟无知和固执的同时,也肯定了北山愚公富于开拓精神的愚昧和执着,并由此向人们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规律。那么,这一规律又是什么呢?

2.《中庸》的解读与位置

《中庸》,礼记篇名,传为子思所作。什么是中,最通俗的说法就是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不前不后。什么是庸,平庸也,言其所为平庸也。谓平庸之人所能为,亦能为,故称其为庸言庸行也。平庸之人所能行,故称其所行所言为庸。如有“天才出于勤奋”之说,则勤奋亦庸人所能为也,故亦可谓“天才出于平庸(之行)。”故平庸的意思,即是中而平庸。

不平庸之人而能为平庸之行。为其不平庸也,故能中,为其能(甘于)平庸也,故能明。

《易经·乾·九二文言》曰“庸言之信,庸行之谨。”平庸之言而能信,既能相信,也就能去实践。实践而又能谨慎对待,这就是“中”。也就是说,所作所为很是适中。

孔子说“智者过之,愚者不及也。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智者过于聪明,而不能为庸行,�甘为庸行。愚者虽能去做(行),而不能最终突破教条的束缚(有失于中),故亦不能行真正的中庸之道。这就是道所以不得行的原因?lt;/FONT>

贤者陷于教条而失于中(贤者过之——于中),不肖者行虽往往能得中,而不能甘于平庸,故亦必不能及。之就是道所以不得明于世的原因。(大道似不肖,故不肖者往往能适中)

那么,这就是中庸了吗?《中庸》更为形象的实质又是什么呢?还是让我们看看孔子和孔子以前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看法吧。

3.《易经》六十四卦中的《归妹》

“归妹”,就现在众所周知的意思来解释,应当是指女子归嫁于其夫家。这固然没错,然而“归妹”的意思却不仅仅是这么简单。

我们知道男女之间因为生理上的差异导致在性格,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相对来说都存在着不同。这也为现代科学所证实并逐步得到更深入了了解和研究。同样的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也

意识到了这个明显存在着的问题,并且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我们的祖先意识到,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总会受到自身因素的制约。那么这种制约因素是怎么产生的呢?很显然,是由于人类自身的无知。我们的祖先把这种无知叫做“昧”(或说是定义为“昧”)人类的无知即是人类的昧。昧于无知,昧而无知是人类所以不能认识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原因。(昧而无知,大道所以不明也)

相同客观条件下,在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虽然(男性和女性)共同受制于自身的无知,但因为性格和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女性所受制约相对来说要更大。换句话说,女性更容易受制自身的“昧”。在组织管理各种生产劳动和处理各种复杂事物的过程中也同样如此。

因为女性事实上更容易“昧”于无知(停留于无知),故而在我国古代早期的男权社会中,“昧”亦逐渐成为了女性的代名词。但同时又因为“昧”是人类共同存在和面临的问题(男性同样存在着),故而我们的祖先将“日”去掉,而换成代表性别的“女”旁,创造了“妹”字。用于代表女性(更多的时候是代表年轻女性)。

基于以上原因,就有了“昧”者“妹”也,或“妹”者“昧”也的说法。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早期男权社会中,“妹”与“昧”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相通的。

女子出嫁,即归于男家。将预示着她需要为(自身)这一决定舍弃一些权力并同时承担一份新的责任。但男婚女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如果说因为它对自身的制约而把它定为是愚昧的决定,那么人类就必须归于愚昧并从中走出来,为自己创造新的生活。

故“归妹”者,亦“归昧”也。归于平庸愚昧,以寻求创造和发展。归于愚昧,“昧”而行之不辍,是由于中心的喜悦在推动外在的实践。能自己归于愚昧并实践不止的人,主观上就具备了能用中来不断纠正自身认识的偏差和局限,并最终突破愚昧制约的能力。(昧而能归,非中而何,此大中之象也。唯能大中者,为能不局限于已有认识而自归于昧。)

4.结论:《愚公移山》《中庸》《归妹》之三为一体

“归妹”者,“归昧”也,归于愚昧也。北山愚公者,不为河曲智叟所惑,不尚河曲智叟之智,自甘于昧,自归于愚味。其愚则足以行,其中则足以及,故能去太行,王屋二山也。

愚公移山者,中心悦而乐为之也。内喜悦而外付诸实施,归昧之道也。中庸者,中而平庸也。中庸者必昧,安于平庸而能守中者,必自归于昧者也。故中庸者,归昧(妹)之道也。

孔子曰“归昧,天地之大义也。”大义就是事物发展必须遵循的规律。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山此而言,天地之大义,亦人之大义也。则归妹亦人之大义也。那么,按照孔子的说法,由愚昧而走向文明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
mcxyi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4-12-26 20:33:1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易是容易,经为方法(或说经典)。即易之方法(易之经)
易经是一部严谨的哲学著作,并能在科学的范围内用作术数占卜。只是非常深奥难懂才会有众多牵强附会之说。
只有对其缺乏了解的人才认为易经是迷信。

《归妹》卦的解释

1. 关于《愚公移山》的神话

《列子·汤问》上说: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带事领子孙邻里,驳斥河曲智叟的谬论,移山不止。终于感动上帝并命大力神将二山背走,帮助愚公解决了出行和发展的制约。

相信任何一个无神论者都不会认可神仙的存在。那么这一神话传说究竟在向人们传递什么信息呢?很显然,它在驳斥河曲智叟无知和固执的同时,也肯定了北山愚公富于开拓精神的愚昧和执着,并由此向人们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规律。那么,这一规律又是什么呢?

2.《中庸》的解读与位置

《中庸》,礼记篇名,传为子思所作。什么是中,最通俗的说法就是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不前不后。什么是庸,平庸也,言其所为平庸也。谓平庸之人所能为,亦能为,故称其为庸言庸行也。平庸之人所能行,故称其所行所言为庸。如有“天才出于勤奋”之说,则勤奋亦庸人所能为也,故亦可谓“天才出于平庸(之行)。”故平庸的意思,即是中而平庸。

不平庸之人而能为平庸之行。为其不平庸也,故能中,为其能(甘于)平庸也,故能明。

《易经·乾·九二文言》曰“庸言之信,庸行之谨。”平庸之言而能信,既能相信,也就能去实践。实践而又能谨慎对待,这就是“中”。也就是说,所作所为很是适中。

孔子说“智者过之,愚者不及也。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智者过于聪明,而不能为庸行,�甘为庸行。愚者虽能去做(行),而不能最终突破教条的束缚(有失于中),故亦不能行真正的中庸之道。这就是道所以不得行的原因?lt;/FONT>

贤者陷于教条而失于中(贤者过之——于中),不肖者行虽往往能得中,而不能甘于平庸,故亦必不能及。之就是道所以不得明于世的原因。(大道似不肖,故不肖者往往能适中)

那么,这就是中庸了吗?《中庸》更为形象的实质又是什么呢?还是让我们看看孔子和孔子以前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看法吧。

3.《易经》六十四卦中的《归妹》

“归妹”,就现在众所周知的意思来解释,应当是指女子归嫁于其夫家。这固然没错,然而“归妹”的意思却不仅仅是这么简单。

我们知道男女之间因为生理上的差异导致在性格,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相对来说都存在着不同。这也为现代科学所证实并逐步得到更深入了了解和研究。同样的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也

意识到了这个明显存在着的问题,并且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我们的祖先意识到,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总会受到自身因素的制约。那么这种制约因素是怎么产生的呢?很显然,是由于人类自身的无知。我们的祖先把这种无知叫做“昧”(或说是定义为“昧”)人类的无知即是人类的昧。昧于无知,昧而无知是人类所以不能认识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原因。(昧而无知,大道所以不明也)

相同客观条件下,在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虽然(男性和女性)共同受制于自身的无知,但因为性格和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女性所受制约相对来说要更大。换句话说,女性更容易受制自身的“昧”。在组织管理各种生产劳动和处理各种复杂事物的过程中也同样如此。

因为女性事实上更容易“昧”于无知(停留于无知),故而在我国古代早期的男权社会中,“昧”亦逐渐成为了女性的代名词。但同时又因为“昧”是人类共同存在和面临的问题(男性同样存在着),故而我们的祖先将“日”去掉,而换成代表性别的“女”旁,创造了“妹”字。用于代表女性(更多的时候是代表年轻女性)。

基于以上原因,就有了“昧”者“妹”也,或“妹”者“昧”也的说法。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早期男权社会中,“妹”与“昧”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相通的。

女子出嫁,即归于男家。将预示着她需要为(自身)这一决定舍弃一些权力并同时承担一份新的责任。但男婚女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如果说因为它对自身的制约而把它定为是愚昧的决定,那么人类就必须归于愚昧并从中走出来,为自己创造新的生活。

故“归妹”者,亦“归昧”也。归于平庸愚昧,以寻求创造和发展。归于愚昧,“昧”而行之不辍,是由于中心的喜悦在推动外在的实践。能自己归于愚昧并实践不止的人,主观上就具备了能用中来不断纠正自身认识的偏差和局限,并最终突破愚昧制约的能力。(昧而能归,非中而何,此大中之象也。唯能大中者,为能不局限于已有认识而自归于昧。)

4.结论:《愚公移山》《中庸》《归妹》之三为一体

“归妹”者,“归昧”也,归于愚昧也。北山愚公者,不为河曲智叟所惑,不尚河曲智叟之智,自甘于昧,自归于愚味。其愚则足以行,其中则足以及,故能去太行,王屋二山也。

愚公移山者,中心悦而乐为之也。内喜悦而外付诸实施,归昧之道也。中庸者,中而平庸也。中庸者必昧,安于平庸而能守中者,必自归于昧者也。故中庸者,归昧(妹)之道也。

孔子曰“归昧,天地之大义也。”大义就是事物发展必须遵循的规律。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山此而言,天地之大义,亦人之大义也。则归妹亦人之大义也。那么,按照孔子的说法,由愚昧而走向文明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

易经是儒家、道家思想的共同源头。儒道两家在处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上有较大的区别,儒家主张济世,道家主张无为,而易经作为行动指南正是二者的统一。天道循环是自然常理,君子效法天道,就应当崇尚此理,不能违天逆常,要顺时适变。在阳刚生息之时要顺应,在阴柔生息之时也要顺应。这是为什么要"顺"的道理。但阴柔的生息确实又不利于君子,因此又不能消极顺应,还要加以制止。只不过制止的方式不是对抗性的,而是因势利导。这种顺应与道家的思想不同。道家是一切顺其自然,不要人为。而《易》的思想是既顺其自然,又作人为的努力,加以控制。阳刚生息时要推波助澜,阴柔生息时要"顺而止之",不是完全听其自然,也就是要把客观必然性与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不认识客观必然性,不顺强止,就是不明"天行";没有主观能动性,"顺而不止",就流于道家的"无为",完全成为"天行"的奴隶。《周易》的这种思想十分可贵。在认识世界方面《易》与老庄思想有一致的一面,在改造世界方面,《易》与老庄思想不尽相同。
根据《周礼》的记载,占卜有“三易之法”,《易经》只是其中之一,另两部《连山》、《归藏》均已失传。

《易经》的卦象指卦的图像,由阳爻“-”和阴爻“--”两种爻象,按每卦六画排列组合而成,共六十四种卦象。卦中六画的排列从下到上,用初、二、三、四、五、上表示位序,阳爻称九,阴爻称六,爻象共三百八十四。解说卦象的辞句称为卦辞,系于卦象之下,解说爻象的辞句称为爻辞。卦辞共六十四条,爻辞三百八十四条,加上乾卦“用九”,坤卦“用六”,总称为筮辞,共四百五十条。
六十四个卦象的排列顺序,现传有两种本子:一是通行的《周易》本,分上下经,上经始于乾卦,次为坤卦,下经终于未济卦;二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首卦为乾,次卦为否,终于益卦。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大致有三类;一是讲自然现象的变化,用来比拟人事;二是讲人事的得失;三是判断吉凶的辞句。据研究,卦、爻辞反映了奴隶制的社会生活。

易经是儒家、道家思想的共同源头。儒道两家在处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上有较大的区别,儒家主张济世,道家主张无为,而易经作为行动指南正是二者的统一。天道循环是自然常理,君子效法天道,就应当崇尚此理,不能违天逆常,要顺时适变。在阳刚生息之时要顺应,在阴柔生息之时也要顺应。这是为什么要"顺"的道理。但阴柔的生息确实又不利于君子,因此又不能消极顺应,还要加以制止。只不过制止的方式不是对抗性的,而是因势利导。这种顺应与道家的思想不同。道家是一切顺其自然,不要人为。而《易》的思想是既顺其自然,又作人为的努力,加以控制。阳刚生息时要推波助澜,阴柔生息时要"顺而止之",不是完全听其自然,也就是要把客观必然性与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不认识客观必然性,不顺强止,就是不明"天行";没有主观能动性,"顺而不止",就流于道家的"无为",完全成为"天行"的奴隶。《周易》的这种思想十分可贵。在认识世界方面《易》与老庄思想有一致的一面,在改造世界方面,《易》与老庄思想不尽相同。这些领悟学堂都有的

都是强人,<<易经>>多难啊!


让细微的社会变的更好。

如何学习《易经》?按什么步骤?需要看哪些书

学习《易经》时,建议首先通过专家的讲解来理解其基本概念和内涵。市面上有很多讲解《易经》的书籍,选择几本不同的版本来阅读,可以帮助你从多个角度理解这部古老的典籍。在专家讲解的基础上,你可以逐步转向原著的学习。《易经》原著文字较为艰深,初学者可能会感到吃力。因此,在阅读原著时,不妨边读边...

怎么样看易经?看易经有什么用?

什么是中,最通俗的说法就是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不前不后。什么是庸,平庸也,言其所为平庸也。谓平庸之人所能为,亦能为,故称其为庸言庸行也。平庸之人所能行,故称其所行所言为庸。如有“天才出于勤奋”之说,则勤奋亦庸人所能为也,故亦可谓“天才出于平庸(之行)。”故平庸的意思...

易经有用吗?有什么作用,为什么?

二、《易经》是人们修身养性蕴德、提高思想的最好著作之一,《易经》中的许多语言是相当富有深刻含义的,是非常发人深省的。如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味着天道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不休,君子应该象天道一样,自我坚强,不断地追求进步。三、《易经》告诉了我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即唯物...

如何科学地看《易经》

综上所述,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易经》?首先,我们应认识到它是一部上古奇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广泛的适用性。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可以提供多方面的知识和智慧。最后,我们不应迷信《易经》,而应将其视为一种思考和探索工具,用于指导我们的人生。

学易经有什么用?

一、《易经》的用途:1. 测人和断事:易经的卦象和变化能帮助人们洞察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从而在决策中提供指导,无论是古代的帝王将相,还是现代的企业家、决策者,都能从中受益。2. 哲学思想基础:易经蕴含的“天人合一”、“变易”、“简易”等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诸多思想家的理论根源,对修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