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相传系周人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但一般认为它是战国或秦汉时期的儒家作品,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周易一书,并非占卜之书,乃是借占卜写修身。每个卦都是修行中岔路,人身不正,处世即不正。人若生病,事业亦必荒废。周易与其说占卜人事,不如说是记录人体内的各种病症。易经的存在,是互补了黄帝内经人体经络病症。人体经络运行不正,就要有是非灾厄。
易经,周行不易,读完后,唯留“中正”二字。
不易者,中正之”道“也
易:改变;经:书籍。《易经》是一本揭示变化的书,由太极阴阳图和八卦及六十四卦构成《易经》典籍之内容。
1、伏羲依照“河图”之启示而演成八卦,形成了《易经》典籍的核心内容,《易经》之五大规律也出自于“河图”之启示。
2、《易经》以宇宙间万事万物为观察和研究的对象,用“阴”和“阳”两个基本要素,描述了一个阴阳变化的系统。“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 两仪是对太极的细分;八卦是对阴阳的细分;六十四卦是对八卦的细分。每卦及卦爻的含义有单独的章节进行释义。
3、以《易经》规律为源头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观和方 ,是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在用而未被今人全面了解
的中国文化之核心,包含了:对立统一、阴阳互根、阳逆阴顺、此消彼长、物极必反等规律,和这些规律数千年沉淀和积累形成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天知足等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特征,以及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和谐意识。
4、《易经》规律运用之“无我”和“有我”的二重境界:
⑴、“无我”之境界(道法自然):
①、船到桥头自然直:“无我”境界之阴阳变化细分系统的选择;
②、顺其自然:“无我”境界之易经规律运用。
③、“无我”境界之表现:善恶终有报、恶人自有恶人治、敬天认命、逆来顺受、船到桥头自然直、为无为则无不为等等。
④、“无我”境界之古法:“道法自然”。
⑵、“有我”之境界(人道合一):
①、探索真理:“有我”境界之阴阳变化细分系统的选择;
②、自我实现:“有我”境界之易经规律运用。
③、“有我”境界之内涵:“仁义礼智信”之伦理原则、“温良恭俭让”之传统美德、“忠孝勇廉”之高尚品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思想境界、以及“勇于探索、自强不息”之开拓精神等等。
④、“有我”境界之理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是的,易经中包罗万象,占卜不过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已。
易经是的一哲学书,是万经之源,子曰:善易者不卜。
《易经》到底是一本怎么样的书?
诸如此类的话,普通大众把易经思维定势一样的认为这是本占卜的书,但其实这个整体上是比较片面的。通常情况,大家对这本书也不是很了解,只是道听途说的居多,或者说读了以后也不是很明白其中的道。其实我在读这本书之前就会想。“群经之首”怎么就成了一本算命的书?难道中国文化是有这么大的漏洞...
是不是有很多人认为国学《易经》是迷信?
这种观点是非常片面而谬误的。如果仔细研读《易经》就会发现,书中内容包罗万象,可以说它是用于未知吉凶的奇书,更可以说它是体现辩证法思想、影响中国文化数千年的“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一门综合类的书籍。《易经》中的整体思想是趋向于和谐的,《易经》中认为,世界的不断变化是因为阴阳交替...
《易经》是什么书?
《《易经》说白了就是占卜算卦用的书,为卜筮之书,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相传是周文王(周文王 商末西方诸侯之长。姬姓,名昌。古公亶父之孙,季历之子。发明创造的),流传民间,经久不衰(历代又有相士对其思想理论进行加工提炼,,形成一门学问)。易经被喻为群经之首,仰可观于天文,俯可察于...
易经是什么书
《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因为流行在周朝,所以叫《周易》,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从其编排体例及文字内容看,确实是占卜用书。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将《易经》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人们大多依据司马迁《史记》中“文王拘而演周易”之说认同《易经》是周文王所著,由于成书很早...
易经只是用来算命吗?易经和算命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对于很多没有深入学习易经的人来说,易经是一本算命书,学习易经就是用来算命的。因为在他们所接受的社会的舆论中,有大部分的言论都会把《易经》定位成玄幻书籍、算命书籍等等。而且再加上,社会上拿易经做噱头的江湖骗子太多,所以才导致大家有了这样的想法。那么这种认知是否正确呢?我们又该如何去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