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者,彼此相违之义。卦德上离明、下兑悦,悦生于内,明用于外,悦非所悦,明非所明,悦明不当,故谓睽。此阴阳相隔,和缓调理之卦,承上明夷而来。明夷者,真明有昧之义。真明有昧,假明即出,识神用事,顺其所欲,明于外而不明于内,性乱命摇,与道相隔,此睽之所由来也。然睽则睽矣。又有致合之道,特以明虽在外,若能虚其心,可以返明于内。欲虽起内,若能实其腹,可以扫欲于外。明返欲扫,神定情忘,则阴阳隔碍潜通,睽者亦可以致合,故小事吉也。小事者,阴之事。人心用事已久,道心埋没,大事已去,今欲致合,必先去人心而后生道心,道心复后,大事方吉。正在睽中,求其人心不坏,其事足矣。安敢望其大事之吉乎。试就小事吉者论之。初九,在睽之初,道心方去,人心方来,若能刚而守正,不为人心所惑,道心自复,有悔者可以悔亡,如丧马勿逐自复也。然必见恶人无咎者,恶人即人心,人心俱有五贼,足以败道,不见人心,不知五贼作祸,见人心而顺其所欲,渐次导引,五贼不得张狂,所以避害耳。此济睽于方睽之时也。九二,当阴阳正睽之时,邪气盛而正气弱,道心未易相遇。然刚以柔用,从小道中进步,借人心生道心,如遇主于巷,本有咎者,即能无咎。此济睽于正盛之时也。六三,愚而自用,顺其所欲,如舆曳而牛掣也。不悦于内而悦于外,未得于彼,早失于己,如天头而劓鼻也。如此之人,务外伤内,认假失真,到头一着,穷无所归,始悔自错,故无初有终也。但不能悔于初,而悔于终,悔之无益。此不睽而自致其睽也。九四,阳在阴中,道心为人心所陷,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孤阳无依,是睽孤也。然道心虽微,若能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交孚抱道之君子,彼此资益,人心日去,道心日增,久之人心化,道心存。阴阳混合,孤者可以不孤,有咎者可以无咎。此以尊交卑,能济其睽也。六五,柔顺虚心,居二阳之中。既明其我家纯阴,又明其他家有阳,虚人心而求道心,本有悔者,而悔可以亡矣。夫道心者,人心之宗,厥取道心之宗,点化人心之假,如噬肤之易,以是往而行道,有何睽之咎乎?此以虚求实,能济其睽也。上九,处睽之极,道心埋没已久,人不反顾,是睽孤也。道心埋没,人心用事,习染成性,疑虑百出,如豕负涂,载鬼一车矣。若欲复道心,须先明人心,但明之贵于见之,见豕见鬼,实见的人心为害甚大。既能见得,即能明得,先不明而用心,如先张之弧也。后能明而复道心,如后说之弧也。无人心而不见道心,无道心而难知人心,借人心复道心。
“睽卦”①
《易经》第三十八卦 睽卦启示:和而不流,求同存异
睽卦卦辞:小事吉。本卦辞的意思是:对小事吉祥。睽卦人生启示:和而不流,求同存异 睽卦位于家人卦之后,《序卦》说道:“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也就是说家中变得穷困了,于是离异、不合的现象就会出现了,所以家人卦的后面是睽卦。前面我们说了,物质条件是家庭和睦的一个重...
睽卦为何是绝命卦
睽卦的卦辞中描述了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背离和冲突。它强调了“小事吉,大事凶”的原则,意味着在小的、日常的事务中或许能够保持表面的和谐,但在重大的决策或事件中,这种和谐将被打破,导致矛盾和冲突。这种卦辞的解读进一步加深了睽卦作为绝命卦的印象。传统易学中的解读:在传统易学中,睽卦被视...
六十四卦(38)——睽卦
睽卦,卦象为火泽睽,揭示了事物分合规律的乖违。卦辞:“睽:小事吉。”象征在处理小的乖违时,小心行事可以获得吉祥。初九爻辞:“丧马,勿逐,自复。”提醒我们面对小的损失,不应过度追责,而是要自我恢复。九二爻辞:“遇主于巷,无咎。”教导我们面对突发情况时,保持镇定,德行不亏,就能安然度...
易经中的睽卦“上火下泽,睽”是什么意思?
卦象含义:“睽”字在《说文》中解释为“目不相视也”,即双眼不往一处看,引申为分离、不合之意。睽卦的上卦为离,代表火,为光明、中女;下卦为兑,代表沼泽,为少女。火向上烧,泽向下流,两者方向相反,象征着心意不一、分离。卦辞解释:睽卦的卦辞为“小事吉”,意味着虽然存在分离、不合的...
《周易》第38卦 睽卦 小事吉
“睽”字原本指眼睛不能集中视线看同一物体,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斜视。引申为乖离,即抵触、背离。卦辞“小事吉”中的“事”字,原指从事,后来引申为事业、事情,以及任职、职务等含义。这里的“小事吉”意味着对于小事而言,这一卦是吉祥的。如果遇到贞得睽卦的情况,表明共事者之间存在分歧,想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