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辞是谁写的?

今天要讲的还是卦爻辞的故事——晋卦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卦辞,前面4个故事都是在爻辞里面找到的,我们今天寻根,说卦辞,在前文我们说了一个观点,周文王作卦辞,我们现在就用卦辞来说明这件事。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序卦传》“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晋,晋升,上进。《说文》“晋,进也。日出万物进。从日,从臸。”《杂卦传》“晋,昼也。”昼为白天,夜晚休息,则白天表示上进。

我们先按照顾颉刚先生的考释,其他观点我们暂且放置:

康叔,姬姓,名封,又称卫康叔、康叔封,周王姬昌与正妻太姒所生第九子,周武王同母弟 ,因获封畿内之地康国(今河南禹州西北) ,故称康叔或康叔封。这个和伯禽被封于鲁叫鲁侯一样;又因为事武王的弟弟所以叫康叔,类似于“管叔”、“蔡叔”(联合武庚造反的两位,和武王、康侯是兄弟),河南浚县卫侯墓出土青铜器康侯鼎铭文“康侯封(“封”字参见下图)作宝尊”、青铜簋铭文有“王朿伐商邑,令康侯啚于卫……”

封字铭文

周成王即位后,发生三监之乱,康叔参与平定叛乱,因功改封于殷商故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建立卫国,成为卫国第一任国君。康叔赴任时,其兄周公旦作《康诰》、《酒诰》、《梓材》,作为康叔治国法则。并告诫康叔,务必明德宽刑、爱护百姓,向殷商故地贤豪长者询问殷商兴亡之道。

根据于省吾先生考释“金文康叔均作康侯”(《双剑誃易经新证》)这个观点应该可以补充到顾先生的考释中来。那这个卦到底要给我表达什么观点呢? 《周书·康诰》曰:“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余民封康叔,作《康诰》、《酒诰》、《梓材》。”这是周公代成王颁发给康侯的三篇文告,倒是很像“昼日三接”但是难以理解的是锡马、蕃庶,这个我们还是要回到甲骨文中来,我们前文讲“易”字的时候提到“锡”字,到了周朝,锡字的写法已经发生变化

以前的锡和易是及其相似的,这里补充前文一点故事,有关王亥的,《易传》服牛乘马,指的是王亥跑到有易国交易,因为某些不好的事情得罪了有易国王,被杀,但是这为殷王为何被后世的子孙经常祭奠呢?我猜想应该是开创了交易的先河,所以我在前文说易是变化就是这个意思,交易也是变化的意思,用自己驯养的牛马,多了吃不完,和其他国家交易,这应该是最开始的交易,就像我们小时候没有钱的认识,用自己的玩具换其他的玩具,另一个会告诉你这个玩具的价值和自己的价值不同,其中肯定有人不愿意交易,这个时候就会出现问题,随着市场的慢慢扩大,这种问题会日益突出,慢慢人们发现金属比较稀有,也有一定价值,所以为了区分易和锡的本质,在易钱加金,表示是用金钱交换货物,对交换的方式区别,衍生出了锡字,这是我个人对锡字的解读浅见。然后我们在说说“蕃”字,这个字比较好理解,古人一般称别的国家叫蕃,庶:众多的意思。我就简单翻译下这个卦辞的意思吧:康侯和其他许多外藩交易马匹,一天多次接见不停歇(我在前文说过,《易经》中“三”是指多的意思,后人很多就翻译成为一日接见三次)。其实这个卦就是说明康侯很忙,为了国家,不辞劳苦
mcxyi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1-12 18:52:4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今天要讲的还是卦爻辞的故事——晋卦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卦辞,前面4个故事都是在爻辞里面找到的,我们今天寻根,说卦辞,在前文我们说了一个观点,周文王作卦辞,我们现在就用卦辞来说明这件事。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序卦传》“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晋,晋升,上进。《说文》“晋,进也。日出万物进。从日,从臸。”《杂卦传》“晋,昼也。”昼为白天,夜晚休息,则白天表示上进。

我们先按照顾颉刚先生的考释,其他观点我们暂且放置:

康叔,姬姓,名封,又称卫康叔、康叔封,周王姬昌与正妻太姒所生第九子,周武王同母弟 ,因获封畿内之地康国(今河南禹州西北) ,故称康叔或康叔封。这个和伯禽被封于鲁叫鲁侯一样;又因为事武王的弟弟所以叫康叔,类似于“管叔”、“蔡叔”(联合武庚造反的两位,和武王、康侯是兄弟),河南浚县卫侯墓出土青铜器康侯鼎铭文“康侯封(“封”字参见下图)作宝尊”、青铜簋铭文有“王朿伐商邑,令康侯啚于卫……”

封字铭文

周成王即位后,发生三监之乱,康叔参与平定叛乱,因功改封于殷商故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建立卫国,成为卫国第一任国君。康叔赴任时,其兄周公旦作《康诰》、《酒诰》、《梓材》,作为康叔治国法则。并告诫康叔,务必明德宽刑、爱护百姓,向殷商故地贤豪长者询问殷商兴亡之道。

根据于省吾先生考释“金文康叔均作康侯”(《双剑誃易经新证》)这个观点应该可以补充到顾先生的考释中来。那这个卦到底要给我表达什么观点呢? 《周书·康诰》曰:“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余民封康叔,作《康诰》、《酒诰》、《梓材》。”这是周公代成王颁发给康侯的三篇文告,倒是很像“昼日三接”但是难以理解的是锡马、蕃庶,这个我们还是要回到甲骨文中来,我们前文讲“易”字的时候提到“锡”字,到了周朝,锡字的写法已经发生变化

以前的锡和易是及其相似的,这里补充前文一点故事,有关王亥的,《易传》服牛乘马,指的是王亥跑到有易国交易,因为某些不好的事情得罪了有易国王,被杀,但是这为殷王为何被后世的子孙经常祭奠呢?我猜想应该是开创了交易的先河,所以我在前文说易是变化就是这个意思,交易也是变化的意思,用自己驯养的牛马,多了吃不完,和其他国家交易,这应该是最开始的交易,就像我们小时候没有钱的认识,用自己的玩具换其他的玩具,另一个会告诉你这个玩具的价值和自己的价值不同,其中肯定有人不愿意交易,这个时候就会出现问题,随着市场的慢慢扩大,这种问题会日益突出,慢慢人们发现金属比较稀有,也有一定价值,所以为了区分易和锡的本质,在易钱加金,表示是用金钱交换货物,对交换的方式区别,衍生出了锡字,这是我个人对锡字的解读浅见。然后我们在说说“蕃”字,这个字比较好理解,古人一般称别的国家叫蕃,庶:众多的意思。我就简单翻译下这个卦辞的意思吧:康侯和其他许多外藩交易马匹,一天多次接见不停歇(我在前文说过,《易经》中“三”是指多的意思,后人很多就翻译成为一日接见三次)。其实这个卦就是说明康侯很忙,为了国家,不辞劳苦

易经卦辞谁写的?

文王作卦,周公作辞。单说易经,分三种,俗称三易:连山易(神农时代,艮卦开头),归藏易(皇帝时期,坤卦开头),和周易(乾卦开头),不过前两者失传了,所以大家说的易经一般指周易 现在大家看到的易经《周易》内容上分为两部分易经和易传:上部分为本经-周易,易经讲的是64卦每一卦的卦辞和爻辞。...

易经是谁写的?

据官方记载,卦序和卦名的编排工作归功于周文王时期的杨王。卦辞的作者则是周公,即周文王的第四子,因此《易经》也被称为《周易》。这表明,尽管《易经》的创作过程中可能有多人参与和贡献,但其核心内容的形成与周公和杨王的贡献密不可分。

周易,易经,易传:都是谁写的,

1. 《周易》:《周易》即《易经》,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这部典籍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2. 《易经》:...

易经作者是谁

是周文王姬昌所作。周文王姬昌通过演绎伏羲氏的八卦,而形成了符合周族治国理政理念的64卦体系,后世称为《易经》。文王的儿子周公旦在此基础上创作了《卦辞》,每卦六爻。传说周宣王时的史官史籀给每一卦的每一爻创作了《爻辞》。孔子晚年喜《易》,韦编三绝,与其弟子创作了读《易》心得笔记《易传...

《周易》的作者是谁?

伏羲自称是八卦的创造者,文王负责卦辞,周公负责爻辞,孔子则撰写了《易经》的十翼。但也有学者认为,孔子并非《周易》的作者,而是《易经》在汉代被整理并广泛传播后,被冠以“子曰”字样,以显示与孔子的关联。持孔说观点的学者认为,《易经》是孔子所著,尤其是在汉代,政府曾设置以《周易》为首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