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中的周公指的是谁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周朝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武王正式即位之年二月,武王在丰地秘密地与周公接触,武王日夜思虑灭商之事,悄悄地考虑怎样才能得到诸侯的配合与响应。武王担心推翻商朝的时机到来后会轻易丧失,就像到了秋天,庄稼已经成熟,如果不去收获,颗粒会自动落地。 周公回答说:"决定的因素在于德。对周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敬尊天命,远近诸侯都不要冒犯,已经和好的诸侯不要再失去。要继续修明道德,不要安逸无为,否则会难以收拾" 。武王计划灭商,但也担心有些事情做不好。在即位第二年一月的一天,武王又把周公召到跟前,对周公说:"余夙夜忌商,不知道极。敬听以勤天下。"说自己早晚都在戒备殷人,可不知道最好的办法。武王向周公求谋,从而恭听以勤谨地为天下努力。于是,周公又劝诫武王顺德谋事。
武王九年,在周公的辅佐下,武王东征伐商,兵至孟津,周军制作了文王的神主,用车子载着,置于中军,武王自称"太子发",表示是奉文王之命进行征伐,不敢自己专行。于是昭告各官,要求大家谨敬虔信,自己承袭先人的德业,还明定赏罚,以更好地完成任务。此次观兵显然带有演习的性质,这便于熟悉地形和路线,以利于以后大军渡河北伐,也可试探商朝的虚实和诸侯的反应。这次会盟,不期而至的有八百诸侯。这对于武王坚定灭商决心,继续修德待时,是一个更好的促动。
在举行的孟津(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会盟与誓师中,也体现了周公敬德的思想。武王先祭祀天神,向东校阅军队,一直到达孟津。这次行动,是武王即位后第一次大规模出师。
折叠克殷建周
商纣王并没有深刻认识到周人向东方的渗透,依旧频繁对外征东夷,对内拒谏饰非,醇酒妇人,酒池肉林,把国内政治搞得一片混乱。周文王死后,武王即位,以周公为最主要的得力助手,在召公、毕公等帮助下,在孟津观兵,大会天下诸侯 ,这是一种进攻前的总演习,也是一种试探。
mcxyi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4-12-24 09:25: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周朝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武王正式即位之年二月,武王在丰地秘密地与周公接触,武王日夜思虑灭商之事,悄悄地考虑怎样才能得到诸侯的配合与响应。武王担心推翻商朝的时机到来后会轻易丧失,就像到了秋天,庄稼已经成熟,如果不去收获,颗粒会自动落地。 周公回答说:"决定的因素在于德。对周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敬尊天命,远近诸侯都不要冒犯,已经和好的诸侯不要再失去。要继续修明道德,不要安逸无为,否则会难以收拾" 。武王计划灭商,但也担心有些事情做不好。在即位第二年一月的一天,武王又把周公召到跟前,对周公说:"余夙夜忌商,不知道极。敬听以勤天下。"说自己早晚都在戒备殷人,可不知道最好的办法。武王向周公求谋,从而恭听以勤谨地为天下努力。于是,周公又劝诫武王顺德谋事。
武王九年,在周公的辅佐下,武王东征伐商,兵至孟津,周军制作了文王的神主,用车子载着,置于中军,武王自称"太子发",表示是奉文王之命进行征伐,不敢自己专行。于是昭告各官,要求大家谨敬虔信,自己承袭先人的德业,还明定赏罚,以更好地完成任务。此次观兵显然带有演习的性质,这便于熟悉地形和路线,以利于以后大军渡河北伐,也可试探商朝的虚实和诸侯的反应。这次会盟,不期而至的有八百诸侯。这对于武王坚定灭商决心,继续修德待时,是一个更好的促动。
在举行的孟津(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会盟与誓师中,也体现了周公敬德的思想。武王先祭祀天神,向东校阅军队,一直到达孟津。这次行动,是武王即位后第一次大规模出师。
折叠克殷建周
商纣王并没有深刻认识到周人向东方的渗透,依旧频繁对外征东夷,对内拒谏饰非,醇酒妇人,酒池肉林,把国内政治搞得一片混乱。周文王死后,武王即位,以周公为最主要的得力助手,在召公、毕公等帮助下,在孟津观兵,大会天下诸侯 ,这是一种进攻前的总演习,也是一种试探。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中的周公,指的是周武王的弟弟姬旦,他在辅佐周武王未成年的儿子周成王姬诵时,尽心竭力,面对各方面的怀疑和猜忌,诚心执政,创造了中国第一个盛世“周公之治”。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周公指的是谁

指周公姬旦(公元前?~公元前1105) 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东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曹孟德——曹操的诗歌《短歌行》。《周公吐哺》典出 《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周公之子)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周公指的是谁

这周公指的是 中国古代周朝时候的周文王的弟弟 周公旦,其实真名叫姬旦(鸡蛋),这人也算倒霉,话说偏偏他吃饭的时候,就总有人来拜访他,所以,他几次吃到嘴里的东西又吐了出来,跑去接待客人,换做现代人肯定吃进 就不吐了,慢慢吞了算了咯,他这样吐了实属浪费,呵呵!这就是周公吐哺,这人...

曹操在其作品《短歌行》中写道“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中提到的“周公”是谁?

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代第一位周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武王死后又平定“三监”叛乱,大行封建,营建东都,制礼作乐,还政成王,在...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是什么意思

周公姬旦(?~公元前1105) 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为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公。在周文王时,他就很孝顺,仁爱,辅佐武王伐纣,封于鲁。周公没有到封国去而是留在王朝,辅佐武王,为周安定社会,建立制度,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新建立的周王朝面临着严重...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中的周公是谁啊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出处 《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

返回顶部